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上海市松江一中高一(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布:2024/10/11 15:0:1

          一、積累應用(20分)

          • 1.按要求填空。
            (1)熊咆龍吟殷巖泉,
             
            。(李白《
             
            》)
            (2)吾師道也,
             
            。(韓愈《師說》)
            (3)《勸學》中說明君子與一般人本質上沒有區別,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的句子是:
             
             

            組卷:4引用:1難度:0.6

          • 2.同學們來到七寶老街,看到蒲匯塘橋上有一副對聯,氣勢非凡,頗有意味,可惜的是,下聯有一個字脫落了。下面所給的字放進去最合適的是(  )
            上聯:東南三柳綠水源流遠
            下聯:西北九峰青山氣勢□

            組卷:5引用:4難度:0.7
          • 3.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填入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
                  一個人在創作和欣賞時所表現的趣味,大半由資稟性情、身世經歷和傳統習尚三個因素決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三層功夫就是通常所謂的學問修養,而純正的趣味必定是學問修養的結果。
            ①它們的影響有好有壞
            ②我們應該根據固有的資稟性情加以磨礪陶冶
            ③接收多方的傳統習尚而融會貫通
            ④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個人的身上的
            ⑤不易也不必完全擺脫
            ⑥擴充身世經歷而加以細心地體驗

            組卷:56引用:6難度:0.7

          (五)

          • 9.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
            材論
            [北宋]王安石
                  ①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眾,患上之人不欲其眾;不患士之不欲為,患上之人不使其為也。何也?以為吾之位可以去辱絕危,材之得失無補于治亂之數;又或以吾之爵祿貴富足以誘天下之士,榮辱憂戚在我,吾可以坐驕天下之士,而其將無不趨我者;又或不求所以養育取用之道,而諰諰然以為天下實無材。此三蔽者,用心非不善而猶可以論其失者,獨以天下為無材者耳。□其心非不欲用天下之材,特未知其故也。
                  ②世之蔽者方曰:“人之有異能于其身,猶錐之在囊,其末立見。”此徒有見于錐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馬之在廄也。駑驥雜處,飲水食芻,嘶鳴蹄嚙,求其所以異者蔑矣。及其引重車,取夷路,不屢策,不煩御,一頓其轡而千里已至,然后知騏驥與駑駘別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為無材,盡其道以求而試之耳。
                  ③嗚呼!后之在位者,蓋未嘗求其說而試之以實也,而坐曰天下果無材,亦未之思而已矣。或曰:“古之人于材有以教育成就之,而子獨言其求而用之者,何也?”曰:天下法度未立之先,必先索天下之材而用之;如能用天下之材,則能復先王之法度;能復先王之法度,則天下之小事無不如先王時矣,況教育成就人材之大者乎?此吾所以獨言求而用之之道也。
                  ④噫!今天下蓋嘗患無材。吾聞之,六國合從,而辯說之材出;劉、項并世,而籌劃戰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謨謀諫諍之佐來。此數輩者,方此數君未出之時,蓋未嘗有也。天下之廣,人物之眾,而曰果無材可用者,吾不信也。
            【注釋】①諰諰然:擔心害怕貌。②蔑:不明。③駑駘:劣馬。
            (1)可填入第一段方框處的一項是
             

            A.則
            B.而
            C.蓋
            D.然
            (2)對第④段畫線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世上本無人才,只要出現特定的歷史契機,人才就會出現。
            B.世上本無人才,只有出現特定的歷史契機,人才才會出現。
            C.人才本來就有,只要提供發揮才能的條件,就會發現人才。
            D.人才本來就有,只有提供發揮才能的條件,才會發現人才。
            (3)分析第②段畫線處比喻論證的作用。
            (4)本文駁斥了當時對于人才問題的偏見,議論具有針對性,請結合文本內容加以分析。

            組卷:2引用:1難度:0.5

          三、作文(70分)

          • 10.不知從何時起,人們做事開始提倡“別那么累”。有人贊賞這種變化,也有人為之擔憂。
                  對此,你有怎樣的認識?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組卷:17引用:3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