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16-2017學年江西省贛州市信豐二中高三(上)周練生物試卷(8)

          發布:2024/10/30 12:0:3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52分)

          • 1.為研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某生物小組制作了如圖中a~f所示裝置,下列判斷不合理的是(  )

            組卷:43引用:48難度:0.7
          • 2.研究發現,當人體組織細胞中的氧含量低于正常值的60%以下時,缺氧的組織細胞就可能癌變;進一步的研究表明,癌細胞和正常分化的細胞在有氧條件下產生的ATP總量沒有明顯差異,但是癌細胞即使在氧供應充分的條件下也主要是通過無氧呼吸獲取能量.由此分析,下列推論合理的是(  )
            ①缺氧環境會導致癌細胞的產生
            ②癌細胞從內環境中攝取并用于細胞呼吸的葡萄糖比正常細胞要多
            ③癌細胞的線粒體可能存在功能障礙
            ④有氧條件下,癌細胞中與無氧呼吸有關的酶的活性仍然很高.

            組卷:54引用:4難度:0.9
          • 3.如圖表示某綠色植物細胞內部分物質的轉變過程,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12引用:16難度:0.9
          • 4.下列關于“葡萄糖
            丙酮酸
            CO2”的過程,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59引用:44難度:0.9
          • 5.如圖是酵母菌呼吸作用實驗示意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152引用:27難度:0.7

          二、非選擇題(共48分)

          • 15.如圖是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過程示意圖.Ⅰ~Ⅶ代表物質,①~③代表過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將該植物由光照下突然置于黑暗中,甲圖中的C3的含量將
             
            ,C5的含量將
             
            .(增多或減少)
            (2)乙圖與馬鈴薯塊莖細胞在缺氧時的代謝相比,特有的步驟是
             
            (填數字),這些過程發生在
             
            中.
            (3)若用18O標記甲圖中的H2O,則在細胞呼吸產物中能首先測到放射性的是
             
            ,甲、乙兩圖中不同數字代表同一物質的標號是
             

            (4)根據上圖寫出根吸收無機鹽離子所需能量的來源過程:光能→
             
             
             
            →吸收無機鹽離子的能量.

            組卷:13引用:5難度:0.5
          • 16.呼吸熵(RQ)指單位時間內進行呼吸作用的生物釋放二氧化碳量與吸收氧氣量的比值(RQ=釋放的二氧化碳體積/消耗的氧氣體積).如圖1表示萌發小麥種子中發生的相關生理過程,A~E表示物質,①~④表示過程.圖2為測定消過毒的萌發的小麥種子呼吸熵的實驗裝置.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催化過程①②的酶存在于細胞的
             
            ,物質A表示
             
            ,物質E表示
             

            (2)圖2所示實驗乙中,KOH溶液中放置筒狀濾紙的目的是
             

            (3)假設小麥種子只以糖類為呼吸底物,在25℃下經10min觀察墨滴的移動情況,若發現甲裝置中墨滴不移動,乙裝置中墨滴左移,則10min內小麥種子中發生圖1中的
             
            (填序號)過程;若發現甲裝置中墨滴右移,乙裝置中墨滴不動,則10min內小麥種子中發生圖1中的
             
            (填序號)過程.

            組卷:12引用:2難度:0.1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