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遼寧省沈陽市聯合體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6/22 8:0:10

          一、單選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 1.果蠅、豌豆、玉米等都是研究遺傳實驗很好的材料,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5引用:1難度:0.7
          • 2.為鑒定一只山羊是否純種和不斷提高小麥抗病品種的純合度,應采用的方法依次是(  )

            組卷:87引用:4難度:0.8
          • 3.羊的毛色中,黑色與灰色是一對相對性狀,現有一只家系不明的雄性灰羊與若干只純種黑羊雜交,生出了15只灰羊和15只黑羊,據此可知顯性性狀是(  )

            組卷:30引用:4難度:0.7
          • 4.減數分裂過程中每個四分體具有(  )

            組卷:47引用:7難度:0.8
          • 5.下列有關基因突變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組卷:4引用:1難度:0.7
          • 6.下列關于表觀遺傳的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15引用:6難度:0.8
          • 7.某牽牛花植株與另一紅花寬葉牽牛花(AaBb)雜交,其子代表型之比為3紅花寬葉:3紅花窄葉:1白花寬葉:1白花窄葉,若A、a決定花色,B、b決定葉型,此牽牛花植株的基因型和表型是(  )

            組卷:17引用:2難度:0.5
          • 8.某種蛙眼色的表現型與基因型的對應關系如表所示(兩對基因獨立遺傳)。現有藍眼蛙與紫眼蛙雜交,F1只有藍眼和綠眼兩種表現型,理論上F1藍眼蛙:綠眼蛙為(  )
            表現型 藍眼 綠眼 紫眼
            基因型 A_B_ A_bb、aabb aaB_

            組卷:33引用:10難度:0.6

          二、非選擇題,共55分

          • 24.“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一輩子都在向他的雜交水稻夢奔跑。他的眼界很“小”,只在一粒小小的稻種上傾注了所有的精力;他的貢獻很大,他讓這粒稻種解決了14億中國人吃飯的問題。如圖1為水稻的幾種不同育種方法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
            ?(1)A→D表示的育種方法稱為
             
            ,應用的原理是
             
            。通過A→B→C途徑進行育種的優點是
             
            ,該途徑中常采用
             
            方法來獲取單倍體幼苗。
            (2)如果想要培育一個能夠穩定遺傳的隱性性狀個體,則最簡便的育種方法是
             
            (用字母和箭頭表示)。
            (3)能實現不同物種間基因交流的育種方法是
             
            (填字母)。
            (4)科學家培育出了抗旱的水稻新品種,而海島水稻從來沒有出現過抗旱類型,有人打算也培養出抗旱的海島水稻新品種,但是用海島水稻與抗旱的陸地水稻進行了多次雜交,始終得不到子代,原因是
             

            (5)若親本的基因型有如圖2的四種類型:
            ①兩親本相互雜交,后代表型為3:1的雜交組合是
             
            (填序號)。
            ②選乙、丁為親本,經A→B→C途徑可培育出
             
            種純合植株。
            (6)若要用人工方法使植物細胞染色體數量加倍,可采用的方法有
             
            或低溫誘導,它們的作用原理都是
             

            組卷:7引用:3難度:0.6
          • 25.1952年“噬菌體小組”的赫爾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體的蛋白質和 DNA 在侵染過程中的功能,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以下是某同學總結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步驟:
            ①在含35S和32P的培養基中培養大腸桿菌→②用上述大腸桿菌培養T2噬菌體,使噬菌體被標記→③把上述被標記的噬菌體與未被標記的大腸桿菌混合→④經過長時間保溫后進行攪拌、離心→⑤分別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改正上述步驟存在的兩處錯誤。
            第一處:
             

            第二處:
             

            (2)選擇T2噬菌體作為實驗材料是因為它的結構簡單,只含有蛋白質和DNA,且
             

            (3)侵染一段時間后,用攪拌器攪拌,然后離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檢測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圖1所示的實驗結果,攪拌的目的是
             
            ,所以攪拌時間少于1min時,上清液中35S的放射性
             
            。實驗結果表明當攪拌時間足夠長時,上清液中的35S 和32p分別占初始標記噬菌體放射性的80%和30%,證明噬菌體的
             
            進入細菌。圖1中“被侵染細菌”的存活率曲線基本保持在100%,本組數據的意義是作為對照組,以證明
             
            ,否則細胞外
             
            放射性會增高。

            (4)赫爾希和蔡斯分別用35S和32P標記T2噬菌體,其中32P標記的部位應是圖2中的
             
            (填序號)。
            (5)DNA的特殊結構適合作遺傳物質。DNA雙螺旋結構內部
             
            代表著遺傳信息,堿基排列順序的千變萬化構成了DNA分子的
             

            組卷:23引用:2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