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年河南省鄭州外國語學校高考語文五調試卷

          發布:2024/12/21 14:0:2

          一、現代文閱讀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我們對于自信文化內涵的理解,需要做一種完整的思考。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的出發,去闡釋和傳播自信的文化,進而被異文化認同而獲得他信,通過交流和交融取得互信,最終實現典信,這是一種思想關系,更是一種人類文明形成和發展的真實過程。就中國文學來說,文化自信是基礎,是文學史根,離開這個根基不僅會使中國文學失去自己的特色,也會失去融入世界文學的價值。但是,僅有柩有枝葉和花朵,是不能結出果實的。文學的文化自信應包合個人的、族群的和人類的文化自信,除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外,人類文化和中國現代文化元素也是構成文化互信和典信的基礎。表現人性、人類意識也是實現世界性的文學境界的重要內容和必要途徑。
                  從人類文明的發展歷史來看、人性即使不是相同的也是相通的,人類對相似的生存環境的應對,產生了相似的文化,這是一種文明原點的共同性,也成為后來人類文化發展中存在相通性的內在原因,構成了人類文化他信,互信和告信的基礎。文化自信存在于人類文化互信之中,因為具信既來自共同性的相通,也來自差異性的交流。不能把文化的差異性看作文化交流、文化互信的障礙和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依據,文化的差異性恰恰是構成文化交流和傳播的基礎與前提,互通有無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功能與發展動力。
                  從當下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相關論述中可看到,文化自信自然包含對文化的人類性的認同,中國文學的文化自信不可缺少人類性主題。在具體表達內容上,當代中國文學的文化自信首先需明確如何以個人性、民族性和人類性為標準“講好中國故事”。“中國故事”無疑具有中國特色,但同時也應是符合人性和人類性的文學。“講好中國故事”首先是講中國的“好故事”,然后是歌唱美麗中國、歌唱美好人性。理解了“中國故事”和“講好”之間的這種構成關系,才能真正“講好中國故事”,讓“中國故事”具有充分的文化自信,進而在傳播中形成他信——異文化對于中國思想和文化的認同。
                  文化自信是我們進行文化建設和交流的重要基礎,如果沒有這種自信,就構不成一種對等的火化交流和理性的文化建設,構不成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文明差異不應該成為世界沖突的根源,而應該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每種文明都有其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都是人類的精神瑰寶,”但是文化自信只是文化建構和文學創作的起點,而不是終點。從個人性、民族性到人類性,也是從文化自信到他信、互信、共信的過程。其中,任何一種封閉性的理解都是單一的理解,不能從個人性到個人性、從民族性到民族性,也不能從人類性到人類性,否則就不能喜惡實現從文化自信到文化共信,中國文學的文化自信來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優勢,而傳統文化的鏈條中必須包含一百多年來現代文化的一環,古代文化、現代文化共同構成了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與此同時,中國文學的文化自信不只來自這種縱向的文化精神資源,也來自橫向的人類優秀文化的精神資源。中國傳統文化和當代文化對世界的影響,也表明它們屬于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
            (摘編自張福貴《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中國文學文化自信》,《中國社會科學》2022年6月24日)(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文學堅持以文化自信為根基,有利于保持自己的特色和融入世界文學的價值。
            B.相似的文化是某種文明原點的共同性,構成了人類文化他信、互信和共信的基礎。
            C.中國文學的文化自信離不開人類性主題,可見文化自信是對文化的人類性的認同。
            D.如果單一地理解個人性、民族性、人類性,就不能真正實現從文化自信到文化共信。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的出發,重點闡述了文化自信、他信、互信、共信的問題。
            B.文章第二段通過文化共同性和差異性的對比,指出差異性是文化交流傳播的基礎與前提。
            C.文章第三段從當代中國文學的角度,具體論述了如何實現從文化自信到文化他信的過渡。
            D.文章末段總結全文,點明中國傳統文化和當代文化是人類的精神財富,對世界影響重大。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類文化、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現代文化元素等,是構成中國文學的文化互信和共信的基礎。
            B.只要“講好”具有中國特色且符合人性和人類性的“中國故事”,就能使異文化認同中國思想和文化。
            C.文化自信對構成對等的文化交流、理性的文化建設,以及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而言至關重要。
            D.中國文學文化自信既來自中華優秀古代文化、現代文化精神資源,也來自人類優秀文化精神資源。

            組卷:13引用:4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ChatGPT,是2022年底由美國OpenAI公司推出的一款聊天機器人工具。它經過底層邏輯設定和機器學習訓練,擁有了幾乎人類所有知識的總和,而且具備三項超乎想象的能力:數字內容孿生能力,構建現實世界—虛擬世界映射;數字編輯能力,打通現實世界虛擬世界交互通道;數字創作能力,從數據理解走向數據創作。
            與以往的分析式人工智能(利用機器學習急速學習數據分布,完成分類、預測等任務)相比,ChatGPT實現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學習歸納數據分布的基礎上同時學習數據產生的模式,用自編碼器創造數據中不存在的新樣本。
                  如果進行一場考試,在某些領域,ChatGPT的“實力”相當于211高校中等偏上的本科生水平。一場新的職業顛覆與學習革命,一夜之間悄然到來。
                  實際上人工智能、元宇宙、ChatGPT等都是云計算、大數據、5G、區塊鏈等新技術的應用,不久的將來還會有匪夷所思的技術被發明出來,人類進入了物質世界、精神世界、數字世界協同進化的新時代。如果說無人工廠、無人駕駛實現了程序性智能控制,元宇宙開啟了生活和工作環境的數字世界,那么ChatGPT構筑了一個有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硅基生命體。
                  無論教育者做出什么反應,教育與Al的深度融合時代已經到來。就教育行為本身而言,以知識傳遞為核心的教育模式更是被逼入墻角。
                  一方面ChatGPT幾乎能回答所有學生問的問題,而且能因材施教,那我們的教師還有沒有存在的價值;另一方面既然這些知識可以如此方便地獲取,那我們的孩子花那么長時間去學習、去做題究竟有沒有意義?我們的孩子最迫切需要學習的是什么?面對ChatGPT挑戰,教育者該怎么辦?
                  為此,編者與ChatGPT就教師的作用進行了一次對話。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有哪些是你無法取代的?”
            “作為一個語言模型,我存在以下局限性,因此無法取代人類教師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1.情感交流:與學生進行交流時,我無法表現出人類的情感,無法對學生的情緒產生影響。2.人際互動:我無法模擬人類教師的人際互動,因此無法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
                  2.靈活應變:我是按照預先設定的規則運作的,無法靈活應對學生的不同需求。
                  3.教學體驗:我無法提供人類教師的生動有趣的教學體驗。
                  因此,人類教師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不可或缺,我只能作為他們的補充,幫助他們提高效率和提供更多資源。”
                  但是,技術對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環境會產生深刻影響,那么教育的形式、內容和目的也會有重大的調整。ChatGPT出現,應該是教育自身改革的一次重大機會,因為如果傳統的教育方式不改變,教育是不可能靠屏蔽ChatGPT來維持下去的。
                  教育改革急需要在以下三方面做重大調整:一是教育的首要目標是培養能獨立思考和有正確價值判斷能力的人,而不再是獲取特定的知識。二是教育的方式方法需要有重大調整,其主要的方向是要用ChatGPT等學習工具來協同改進教育教學方式,而不是回避與恐懼。三是超越知識學習,更加關注學習的品質。
                  真正好的學習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求慢而不是求快的,只有慢才能鍛造思維深度,才能在與人交往中鑄造深度的人際關系;是求難而不是求易的,只有挑戰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是求少而不是求多的,只有少才能有閑暇時間來發展自己的個性,形成多樣化的大腦;是求拙而不是求巧的,唯有求拙才能培養一個人的鉆研精神和韌性。
                  一個人真正能夠成功,靠的是學習的專注力,能夠從興趣上升到志趣,并成為充滿個性特質不一樣的人;靠的是責任心和韌性,碰到困難不屈不撓、堅持不懈;靠的是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協作精神,在關鍵時能夠得到團隊的支撐和幫助。
                  這些學習品質,從來和技術無關,當然也和這個突然跑進瓷器店橫沖直撞的公牛——ChatGPT毫無關系。
            如果一個教育者理解這個道理,那么也就知道在這個新事物層出不窮的世界里,如何保持教育定力,堅持改革方向,真正為我們的孩子提供適切、有意義的教育。
            (《ChatGPT挑戰人類教師?教育中的這些東西AI難以替代》《教師博覽》2023年2月15日)
            材料二
                  數字化轉型是世界范圍內教育轉型的重要載體和方向。在近日召開的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教育部部長懷進鵬以《數字變革與教育未來》為題發表了主旨演講:
                  習近平主席在2022年11月15日召開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上指出,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在新的動蕩變革期內,全球變暖、逆全球化、經濟衰退、地區沖突等復雜因素相互交織,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全球減貧進程嚴重受挫,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的時代之問回蕩全球。
                  與此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數字技術愈發成為驅動人類社會思維方式、組織架構和運作模式發生根本性變革、全方位重塑的引領力量,為我們創新路徑、重塑形態、推動發展提供了新的重大機遇,也帶來了新的挑戰,“教育何為、教育應該往何處去”也成為世界各國共同思考的命題。
                  令人振奮的是,聯合國和世界各國都在積極行動,把數字教育作為應對危機挑戰、開啟光明未來的重要途徑和舉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倡導構建新的“社會契約”,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帶來的教育紅利,更好地彰顯教育作為全球公共利益的屬性。聯合國教育變革峰會提出,數字革命應當惠及所有學習者。不少國家應時而動,紛紛出臺數字化發展戰略,并將教育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方的有效行動,必將使“學會學習、學會共處、學會做事、學會做人”的教育“四大支柱”在數字時代更加厚實有力、頂天立地。
            (《數字變革與教育未來》《教師博覽》2023年2月19日)(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ChatGPT是一款經過底層邏輯設定和機器學習訓練,擁有了人類所有知識總和的聊天機器人工具。
            B.當今世界正經歷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變革期內,教育轉型是世界范圍內數字化轉型的重要載體。
            C.雖然ChatGPT構筑了一個有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硅基生命體,但實際上它仍屬于新技術的應用。
            D.若各國都把數字教育作為應對危機挑戰、開啟光明未來的重要舉措,ChatGPT對教育將不再是挑戰。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綜合運用了假設論證、比較論證等手法,既提出了教育面臨的挑戰,也給出了教育改革的建議。
            B.材料二大處落筆,先指出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挑戰、數字技術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引出數字教育的話題。
            C.材料一說,ChatGPT幾乎能回答所有學生問的問題,還能因材施教,這可算作數字技術帶來的教育紅利。
            D.材料一的標題用了設問,還包含懸念,與材料二直接表明觀點的標題相比,能吸引更多讀者的閱讀興趣。
            (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各項中不屬于AI挑戰教育的“實力”的一項是
             

            A.ChatGPT具備三項超乎想象的能力——數字內容孿生、數字編輯和數字創作能力。
            B.分析式人工智能可以利用機器學習來急速學習數據分布,完成分類、預測等任務。
            C.ChatGPT實現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用自編碼器創造數據中不存在的新樣本。
            D.新技術的應用使人類進入了物質世界、精神世界、數字世界協同進化的新時代。
            (4)材料二中懷部長在演講中提到“學會學習”是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請結合材料一簡要闡釋數字時代教師該如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組卷:15引用:5難度:0.5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鍛 煉
            艾蕪
            第一封信
                  姐姐:
                  我又靜下來跟你寫信了!姐姐,我從來還沒有這么喜歡過!我覺得這幾天來活著的每一分鐘都值得贊美。你想,當一個人從危難和死亡中逃出來而又覺著自己真正安全了的時候,這是沒法子忍著快樂的。姐姐,我怕告訴你,但又忍不住不告訴你,我們那個淪陷了幾年的家鄉,弟弟冒險回去過一趟。
                  我們部隊一探到日本兵夜里把糧食運到江邊,又把子彈搬上來,便決定去公路攔城。知道夜襲的地方就在我家鄉,我興奮得不得了。可惜那一夜太黑了,想要在大地上看出什么來,是很不容易的。
                  不過,我漸漸感覺出了。水浸著蘆葦的小塘,就是我同爸爸垂釣過的那個小塘;高出在小河上的拱橋,就是我和姐姐看過捕魚的那個拱橋;穿在田野中的村路,兩旁鑲著青青的小棉花地的,就是我讀書倦了常常踏著夕陽去散步的那些村路……當我感覺出來時,真有說不出來的喜悅,但同時又多么難過呵!四年前,我們還可以對著田野大聲唱歌,現在卻連咳嗽也不敢;四年前,我們還可以隨意在小河邊上,拋著石頭打野鴨,現在卻連沾在草鞋底下的泥土,都怕落在水里。我和我的同伴,伏在林子里面,想著想著,心里禁不住疼痛起來--故鄉呵,是多么親切,卻又多么生疏……
                  不久,隊長叫我們格外注意,這才打斷了我的沉思,一心一意傾聽著遠處馳來的汽車的聲音。姐姐,寫到這里,突然接到日本兵又來襲擊村子的消息,我們又得立刻移動了,不能再從容不迫地給你寫信了。
            弟弟青牧六月三十日 第二封信      姐姐:
                  部隊現在已移到山里了。今晚大伙都下山夜襲去了。他們要我靜養幾天,我便繼續寫前次尚未寫完的信。
                  那次夜襲,起初全把日本兵打散了,但因搬運糧食和軍火,耽擱了時間,就遭了敵人反攻,競至陷入包圍。有些人突圍跑了,有些人打死了。幸賴這些地方是我的故鄉,先前走得熟得不能再熟。我便趁著地里棉花枝葉的遮掩。向我們那個院子爬去,天亮時,書便趁著四下沒人,大膽走進門去。
                  當年選難讓幫忙看家的佃戶阿長,看出是我,連忙請我進屋,又到門外去瞧瞧,看有沒有人尾來。
                  我的書房仍和先前一樣,書架和書桌,都擺得好好的。我向阿長表明謝意,他說這是他兒子阿寧保管的,并帶著驕傲的神情,夸獎何寧,說他已進了中學。書讀得很好,不錯,難怪書桌上擺有代效、地理、歷史的教本,以及我先前并未留下的,如翻譯的短篇小說集那類的書。接著就有一個十六七歲的青年,穿著一身學生制服,走進來向我打招呼,臉上卻帶著驚奇而又歡喜的樣子。唉,誰還能認出這就是我們從小看大的,那個拖鼻涕的看牛孩子呢?
                  這幾年的田租,除了一部分花給阿寧的教育費上,當然還有許多剩下的,我想捐些錢。給部隊,便講了來。你知道,我們部隊沒有餉,全靠人民養活,阿長只推說日本人捐稅很重。我說我這幾年最關心的,是打退敵人,順著這句話,我同他講國家大事來。
                  阿長神情很冷靜,既不搭話,也沒現出什么感動。
                  我難受起來:“阿長老爹,這用不著你勞多大神,敵人有什么動靜,你留心看在眼里我們這邊有人來,你就告訴他……”
                  何長老頭子現出害怕的神情說:“要是日本人知道了呢?”
                  阿寧一直帶著興奮的神情在旁聽,忍不住插嘴道:“爸爸,我看這沒什么要緊的”。
                  阿長老頭子卻惡狠地罵道:“有你講的了!出去!”
                  阿寧臉上顯得很痛苦,眼里含著淚。
                  見他兒子出去,阿長老頭子便立即走來拍拍我的肩膀,小聲地說:“你的話說得很有道理,只是我兒子在旁,我不好說的,老實說一句,我比誰都要恨日本人些....以后,你們隊伍要我做什么,只通知我一個人好了。”
                  姐姐,我入世太淺,完全受了騙。晚間當我睡著的時候,他就去引日本兵抓我來了。
                  寫到這里,夜襲的弟兄已經回來了,他們這次得到很大的勝利,我沒法寫下去了,明天再繼續吧!
            弟弟青牧七月三日第三封信
                  姐姐:
                  誰放我走的呢?姐姐,你真想不到吧,就是阿長老家伙的兒子阿寧,那一夜,他背叛了父親,同我一道走了。
                  這個年輕人,不僅因為救過我,我就格外喜歡他,而是他帶來了無限的光明,展現出更年輕的另一代人,即使完全受了敵人的奴化教育,也還心向著祖國。那一夜,我們悄悄地穿過田野,越過小河,走了二十多里路的時候,才敢小聲地談起話來。
                  我記起在他書桌上擺的那本翻譯的短篇小說了 問他道:“你還讀別的書沒有?”
                  他連忙回答道:“有的,有的!暗中我們還讀了好些書。那些都是學校嚴厲禁止的,說來真覺得奇怪,他們越禁止,我們就越偷讀得熱心。我常常做夢都在想,我能到我們中國自由的地方去,那多好呀!……呃,總是找不著門路……現在總算碰著你了!”聲音有些興奮得顫抖起來,“現在請你告訴我,到我們中國人可以自由的地方,還有鄉遠?”
                  我告訴他不要性急:“這里還是作戰區域,不過有我們中國軍隊的地方,就有自由!”
                  姐姐,這年輕人到了部隊,便受到極大的歡迎,人人都喊他“小英雄”。他高中還沒畢業,我主張他再去讀書,他不愿意,眼紅我們這里武裝起來的年輕弟兄。他指著他們說:“我也要像他們一樣,要一支手槍,兩顆手榴彈。”
                  現在我寫這封信時,他就正坐在我旁邊。我寫完這封信,遞給他讀,他快樂得臉紅起來,要我附上一筆,說他阿寧問你的好!
            弟弟青牧
            七月五日(有刪改)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林中伏擊的情節中,插入“我”對過往生活片段的聯想,這既舒緩了小說的節奏,又賦予小說象征意味。
            B.從“老爹”到“老頭子”,再到“老家伙”,稱謂變化反映“我”在不同情境與心境下對阿長情感態度的變化。
            C.“翻譯的短篇小說”在文中出現兩次,前后呼應,使情節發展更加合理;同時也表現出阿寧對自由進步的追求。
            D.小說以“鍛煉”為題,既指“我”在戰爭生活中獲得的人生歷練,也指阿寧從放牛娃到革命戰士的成長歷程。
            (2)阿寧這一人物在小說中有何作用?請結合文中相關內容簡要分析。
            (3)小說由“我”寫給姐姐的三封信組成,這樣處理帶來了怎樣的文學效果,請談談你的理解。

            組卷:13引用:2難度:0.7

          三、語言文字運用

          • 9.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①
             
            ,有“金針”“黃花菜”“忘憂草”“療愁”等等。全世界范圍內,萱草屬有14個種,原產我國的就有11個種。因此,中國成為世界上萱草②
             
            、分布最廣的國家,是世界萱草屬種質的自然分布中心。
                  萱草的花型與百合非常相似,英文名字為daylily,顧名思義就是只開一天的百合。萱草通常叢生生長,一枝花葶上會有多個花蕾,會陸續綻放。萱草的③
             
            ,但群體花期長,有些品種能連續開花2~3個月,甚至達到半年之久。
                  萱草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栽培歷史。古代游子要出門遠行前,會在母親居住的堂前種植萱草,希望減輕母親對孩子的思念之情,忘卻煩憂。唐朝的孟郊就曾在《游子》中寫道:“萱草生堂階,游子行天涯。慈親倚堂門,不見萱草花。”同時,萱草耐寒、強健的優良特性也與中國母親包容、韌性極強的優點是一致的。因此,早在母愛成為康乃馨的花語和寓意之前,我國就已經有把萱草作為母親花的傳統了。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2)簡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內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關系的句子,表達簡潔流暢,不超過85個字。

            組卷:15引用:4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10.閱讀如圖漫畫,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寓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要泄露個人信息。

            組卷:7引用:1難度:0.6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