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 時間的測量》2021年單元測試卷(7)
發布:2024/12/12 14:0:2
一、選擇題
-
1.小紅做的擺一分鐘擺動55次,要讓它一分鐘擺動50次,應采取的措施是( )
A.增加擺繩的長度 B.增加擺錘的重量 C.減少擺繩的長度 組卷:2引用:5難度:0.7 -
2.擺繩的長度不等于擺的長度,擺長是指支架到( )的距離。
A.擺錘重心 B.擺錘表面 C.擺錘上的任意一點 組卷:5引用:5難度:0.6 -
3.如圖,開始時擺錘是用勻質木頭制成的長方體,后來又在擺錘的正中加了一個金屬圓片。加金屬圓片后,擺的快慢會( )
A.變快 B.變慢 C.基本不變 組卷:10引用:5難度:0.7 -
4.子夜是指( )
A.晚上九點到十一點 B.晚上十二點 C.凌晨五點 組卷:9引用:17難度:0.7 -
5.我們在課堂上自制的擺在擺動時,不會發生( )的現象。
A.速度逐漸加快 B.擺動方向發生偏離 C.擺幅逐漸變小 組卷:10引用:7難度:0.6 -
6.下列最不適合做一分鐘計時器的是( )
A.日晷 B.沙漏 C.水鐘 組卷:5引用:7難度:0.6 -
7.如圖,有兩個同樣長的擺,①號擺的擺繩短、擺錘長,②號擺的擺長、擺錘短,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①比②擺動快 B.①比②擺動慢 C.兩個擺一樣快 組卷:1引用:3難度:0.8 -
8.擺的次數計算方法( )
A.擺來回擺動1次 B.擺來回擺動2次 C.擺來回擺動4次 組卷:2引用:4難度:0.7 -
9.一只擺鐘一晝夜走快了3分鐘,為了使它計時準確,下列方法有效的是( )
A.縮短擺的長度 B.增加擺的長度 C.減小擺錘的重量 組卷:7引用:10難度:0.7 -
10.有擺的掛鐘產生于惠更斯的實驗室內。它是以( )發現擺的擺動具有等時性這個原理為基礎而發明的。
A.惠更斯 B.伽利略 C.蘇頌 組卷:4引用:6難度:0.7
二、填空題
-
11.在遠古時代,人類用天上的
組卷:21引用:19難度:0.7
五、實驗題
-
34.做一個“水鐘”來計時
實驗材料:飲料瓶、打孔器、水、筆、紙條、鐘表、剪刀等。
實驗步驟:
(1)初步制作。
(2)標出時間刻度。確定合適的
(3)做好的水鐘與
實驗結論:
(1)我們的水鐘計時
(2)影響水鐘計時準確性的因素:①組卷:2引用:2難度:0.5
六、綜合題
-
35.古人設計出許多用水測量時間的裝置。
(1)從結構上看,該裝置屬于
(2)通過觀察發現,甲、乙兩處都有水在滴漏,甲處滴漏目的是組卷:8引用:4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