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八年級(上)期末道德與法治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單選題(每小題2分,共計48分)

          • 1.有人這樣比喻:“社會是一棵大樹,我就是其中的一片樹葉;社會是浩瀚的星空,我就是其中的一顆星星;社會是一望無垠的草原,我就是草原上的一棵小草。”對這段話的正確理解是(  )

            組卷:53引用:12難度:0.6
          • 2.歌德說:“人不能孤獨地生活,他需要社會。”對此,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
            ①我們的衣食住行與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②社會離不開個人,社會是由個人組成的整體
            ③人的生存和發展都不可能離開社會孤立存在
            ④社會為個人的發展提供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

            組卷:30引用:9難度:0.8
          • 3.親社會行為常指對他人有益或對社會有積極影響的行為。下列屬于親社會行為的是(  )
            ①小欣隨手轉發了她看到的一則募捐信息
            ②小敏經常通過網絡購買自己喜歡的文具
            ③小舒在北京冬奧會現場參加志愿服務
            ④小麗積極參加清明節網上祭奠英烈活動

            組卷:6引用:2難度:0.6
          • 4.“互聯網+”大潮正席卷各行各業,淘寶、支付寶、微信、美團、滴滴出行等都是“互聯網+”的杰作。“互聯網+”方便了我們的生活,推動了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創造了新的發展業態。這表明(  )
            ①網絡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
            ②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③網絡促進了民主政治的發展
            ④網絡為科技創新搭建了新的平臺

            組卷:11引用:6難度:0.7
          • 5.“網絡是一個信息的寶庫,也是一個信息的垃圾場,積極有用的信息與各種負面信息交織在一起。”這啟示我們(  )

            組卷:31引用:5難度:0.8
          • 6.從“今晚全城大消殺”到“自來水加大氯氣注入”,從“核酸采樣有毒”到“口罩原料會導致肺結節”,從“一陽性男子被吊車轉移”到“某地用集裝箱運轉患者”,近段時期,疫情防控的各種謠言在社交平臺流傳,導致不少人焦慮、恐慌,一些真實科學的信息反遭質疑,嚴重干擾疫情防控工作。對待網絡謠言,我們識別的辦法有(  )
            ①學會辨識信息內容,聳人聽聞的信息往往不可信
            ②注意信息出處,關注行業和部門發布的官方消息
            ③查看不同的信息源,對信息進行對比和多方驗證
            ④拒絕使用網絡,不看社交平臺信息,避免受傷害

            組卷:8引用:3難度:0.6
          • 7.住校生小偉因晚上熄燈后仍在宿舍大聲唱歌被老師批評,他不服氣地說:“唱歌是我的自由,你憑什么批評我?”假如你是老師,你會告訴小偉(  )
            ①自由是相對的,你唱歌的自由應當是遵守宿舍紀律條件下的自由
            ②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行使自由權不得損害他人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③你的自由是受規則限制的,我們制定規則就是為了限制你的自由
            ④我是老師,你就應該聽我的,為了規則請你務必舍棄個人的自由

            組卷:11引用:2難度:0.7
          • 8.在《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修訂征求意見階段,上海華東政法大學附屬中學的同學們向虹橋立法聯系點提出了許多修改意見,其中一條建議被最終采納。為此,他們還收到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的感謝信,這讓學生們備受鼓舞。這說明(  )
            ①規則是在逐步達成默契與共識基礎上形成的
            ②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意修改廢除規則
            ③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可隨著社會發展改進
            ④我們要積極建言獻策,參與規則改進與完善

            組卷:13引用:1難度:0.7
          • 9.以下與“言必行、行必果”內涵相符的名言警句是(  )

            組卷:8引用:3難度:0.8

          二、非選擇題(共52分)

          • 2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2022年11月29日23時08分,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56歲的航天員鄧清明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他是我國選拔培養的首批航天員,25年來他曾多次備份乘組梯隊,一次次與任務擦肩而過,有過失落,也有過淚水,但他從來沒有彷徨過,更沒有放棄過。他以“寧可備而無用,絕不用而無備”為信念,25年如一日堅守飛天初心,永不停歇信念,堅持學習、訓練,終于圓夢飛天。鄧清明說,作為航天員就應該扎實訓練,不辱使命,做一個讓組織放心,讓乘組放心的人。無論年齡多大,能夠被祖國需要,就是最幸福的。
            在建設航天強國的探索路上,在叩問蒼穹的飛天夢里,還有著無數個“鄧清明”,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雖未請纓披甲,已是鞠躬盡瘁。他們懷揣星辰大海,托舉著龍的軌跡直上浩瀚蒼穹。他們,仍在路上。
            結合材料,請從責任與奉獻角度對鄧清明的行為作出評價。

            組卷:31引用:1難度:0.3
          • 2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倉廩實,天下安。2022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13731億斤,比上年增長0.5%,糧食生產“十九連豐”捷報頻傳,給全國人民吃下“定心丸”。
            2022年國際環境復雜嚴峻,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從北到南,夏糧和秋糧的主產區,幾乎都不同程度受到了自然災害的影響。為此,中央強化頂層制度設計,首次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考核。中央財政先后下撥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400億元,繼續提高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持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各地強化耕地用途管制,挖掘面積潛力……多措并舉、眾志成城,繪就了這份來之不易的豐收畫卷。
            全國糧食再獲豐收,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提供了有力支撐,為應對復雜嚴峻國際環境、戰勝各種風險挑戰奠定了堅實基礎,為穩定全球糧食市場和食物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
            請從維護國家利益的角度,分析國家高度重視糧食生產的必然性。

            組卷:4引用:1難度:0.8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