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廣東省佛山市三水中學高一(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10月份)
發布:2024/9/7 13:0:8
一、單選題
-
1.下列關于細胞學說及其建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學說主要是由施萊登和施旺提出并修正 B.細胞學說闡明了細胞的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多樣性 C.羅伯特虎克命名細胞,列文虎克首次觀察到不同形態的細胞 D.細胞學說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是由細胞發育而來的 組卷:9引用:4難度:0.5 -
2.美國細胞生物學家威爾遜(E.B.Wilson)曾經說過:“每一個生命科學問題的答案都必須在細胞中尋找”。他做出這一結論的理由最可能是( )
A.細胞內能發生一切生命活動 B.細胞是一切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C.各種生物的生命活動是在細胞內或細胞參與下完成的 D.有些生物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 組卷:51引用:8難度:0.8 -
3.下面①~⑤是高一(1)班小明使用顯微鏡觀察時的幾個步驟,在顯微鏡下要把視野中的物像“E”從圖甲轉為圖乙,其正確的操作步驟是( )
①轉動粗準焦螺旋
②調節光圈
③轉動細準焦螺旋
④轉動轉換器
⑤向右上方移動標本
⑥向左下方移動標本A.①→②→③→④ B.⑤→④→②→③ C.⑥→④→②→③ D.④→③→②→⑥ 組卷:23引用:8難度:0.6 -
4.如圖所示是四種不同的生物,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和乙的主要區別在于乙具有細胞膜 B.丙和丁的主要區別在于丙具有擬核 C.甲和丁的主要區別在于甲具有細胞結構 D.乙和丁的主要區別在于乙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組卷:24引用:3難度:0.5 -
5.如圖是將HIV(艾滋病病毒)、顫藍細菌、草履蟲和水綿四種生物按不同的分類依據分成四組的示意圖。下列選項中,錯誤的是( )
A.甲與乙的分類依據可以是能否進行光合作用 B.丁組的生物細胞核中都具有染色質 C.丙與丁的分類依據可以是有無細胞核 D.四種生物的共同之處是都具有核糖體 組卷:2引用:3難度:0.7 -
6.下列哪一項所表示的生命系統結構層次與其他三項不一樣的是( )
A.西南公園小高山上所有的昆蟲 B.西南公園小高山上所有的小鳥 C.三中翹楚湖中所有的鯉魚 D.三水森林公園里所有的動物 組卷:28引用:7難度:0.7 -
7.下列有關水和無機鹽的敘述,正確的有( )
A.水能溶解、運輸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并維持細胞形態 B.哺乳動物的血液中鈣離子含量過高,會出現抽搐等癥狀 C.休眠種子與萌發種子相比,結合水與自由水的比值更小 D.缺碘會引起兒童佝僂病 組卷:1引用:2難度:0.7 -
8.下列關于幾丁質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幾丁質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又稱殼多糖 B.幾丁質及其衍生物在醫藥、化工等方面有廣泛的用途 C.可以用于制作食品的包裝紙和食品添加劑,也可用于人造皮膚 D.幾丁質能與溶液中的重金屬離子有效結合,因此可用于廢水處理 組卷:2引用:3難度:0.7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40分)
-
23.某種腦啡肽具有鎮痛作用,它的基本組成單位是物質A。如圖是腦啡肽的結構式。
(1)物質A的名稱是
(2)如圖所示,構成腦啡肽的過程中,物質A通過
(3)如圖所示,構成腦啡肽的物質A有組卷:2引用:3難度:0.6 -
24.為了研究在大豆種子萌發和生長過程中糖類和蛋白質的相互關系,高一年級生物研究小組在25℃、黑暗、無菌、濕潤的條件下萌發種子,然后測定在不同時間種子和幼苗中相關物質的含量,結果如圖所示:
(1)在觀察時間內,圖中可溶性糖含量的變化是
(2)在上述定量測定之前,進行了蛋白質含量變化的預測實驗,請填充實驗原理;判斷實驗步驟是否正確,并更正錯誤之處;寫出實驗結果。
①實驗原理:蛋白質
②實驗步驟:Ⅰ:將三份等量大豆種子分別萌發1、5、9天后取出,各加入適量蒸餾水,研碎、提取、定容后離心得到蛋白質制備液;
Ⅱ:取3支試管,編號1、2、3,分別加入等量的萌發1、5、9天的蛋白質制備液;
Ⅲ:在上述試管中各加入等量的雙縮脲試劑A液和B液(按比例配制)的混合液,振蕩均勻后,在50-65℃水浴中加熱觀察顏色變化。
a:
b:
③實驗結果:組卷:1引用:5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