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知臨中學高三(上)月考生物試卷(12月份)
發布:2024/9/12 4:0:8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列出4個備選項中只
-
1.生態系統存在信息傳遞。下列敘述不屬于生態系統中信息傳遞的是( )
A.求偶炫耀 B.心猿意馬 C.花香引蝶 D.老馬識途 組卷:0引用:3難度:0.8 -
2.藍細菌是地球進化過程中出現較早的自養微生物,在地球從無氧轉變為有氧環境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火星上有水、CO2等物質,藍細菌能夠利用火星資源,成為“火星荒者”,從而為火星移民創造條件,使火星成為人類未來的“第二家園”。下列關于藍細菌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地球上最早出現的藍細菌,其代謝類型是自養厭氧型 B.把地球上的藍細菌遷徙到火星上,該藍細菌只能進化成另一個物種 C.藍細菌細胞內含有葉綠素和藻藍素,可利用火星上的陽光、水和CO2進行光合作用 D.藍細菌能成為“火星荒者”的原因是在物質和能量代謝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組卷:0引用:4難度:0.7 -
3.在這個奶茶、甜品泛濫的時代,多數人逐漸養成長期高糖攝入的飲食習慣,高糖攝入不僅會導致肥胖和糖尿病,還容易導致焦慮癥和抑郁癥等心理疾病。日常飲食中最離不開的調料油、鹽,如果油過量攝入會增加高血壓、血脂異常等慢性病的發病風險;而高鈉更是高血壓患者發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為此提出減控“糖油鹽”,為健康加分的理念。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葡萄糖被稱為細胞內的“生命燃料”,攝取高糖飲料有利于細胞正常的生命活動 B.油屬于脂質,由三分子脂肪酸與一分子甘油在內質網形成 C.膽固醇屬于脂質,既是組成細胞膜的成分,又能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 D.Na+能維持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如果Na+的獲取量過少會導致神經細胞的動作電位變大 組卷:13引用:4難度:0.7 -
4.自噬是細胞在內外環境因素的影響下,利用溶酶體,降解自身受損、變性的大分子物質或者細胞器。對更新某些細胞器、清除病原體、保障細胞代謝、維持細胞穩態有重要作用。如圖是細胞自噬的過程圖,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a是內質網,能形成自噬體的雙層膜,b為高爾基體,能形成溶酶體 B.溶酶體與自噬體的融合現象體現了生物膜的流動性 C.經溶酶體處理后的產物一部分留在細胞內,另一部分被排出體外 D.衰老的線粒體被清除后,會導致細胞供能不足而誘發細胞凋亡 組卷:3引用:2難度:0.6 -
5.如圖是某細胞膜的結構及物質進出細胞的示意圖(圖中字母表示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該圖體現了細胞膜具有選擇透過性的特點 B.該圖體現了蛋白質具有運輸、識別、催化和信息傳遞的功能 C.水的運輸方式為擴散,不會通過a或b的方式運輸 D.c、d運輸是細胞最重要的吸收和排出物質方式 組卷:3引用:3難度:0.5 -
6.閱讀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研究發現,在常氧環境下,腫瘤細胞能夠大量攝取葡萄糖,但所產生的丙酮酸并不經過氧化磷酸化(物質在體內氧化時釋放能量合成ATP的反應),而是在細胞質中酵解形成大量乳酸,這一發酵型糖代謝現象稱為瓦氏效應;而腫瘤細胞可以通過調節細胞表面的氫離子載體的數量,及時把腫瘤細胞內的氫離子運出,避免癌細胞因高糖酵解造成乳酸堆積而引起酸中毒。而限制腫瘤細胞葡萄糖攝入能抑制有氧糖酵解,導致細胞產能減少,從而激活對能量敏感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大量研究表明,AMPK的激活會促進脂肪酸氧化和糖酵解,從而增加ATP產生;AMPK具有多種功能:調控細胞生長和增殖、建立和維持細胞極性、調節動物壽命、調節生物節律等;AMPK最主要的功能是可以感受細胞內ADP/ATP比值的變化并激活,通過調控能量產生和消耗過程的平衡來維持機體能量狀態穩定,是細胞內的“能量感受器”。
下面關于腫瘤細胞呼吸作用的描述錯誤的是( )A.瓦氏效應是指腫瘤細胞進行了無氧呼吸產生了大量乳酸和少量的ATP B.葡萄糖在腫瘤細胞的細胞質中進行糖酵解形成大量乳酸,導致腫瘤細胞酸中毒 C.丙酮酸氧化磷酸化是一個放能反應,場所是線粒體,能產生大量的ATP D.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正常細胞產生的ATP大于腫瘤細胞產生的ATP 組卷:3引用:0難度:0.60 -
7.閱讀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研究發現,在常氧環境下,腫瘤細胞能夠大量攝取葡萄糖,但所產生的丙酮酸并不經過氧化磷酸化(物質在體內氧化時釋放能量合成ATP的反應),而是在細胞質中酵解形成大量乳酸,這一發酵型糖代謝現象稱為瓦氏效應;而腫瘤細胞可以通過調節細胞表面的氫離子載體的數量,及時把腫瘤細胞內的氫離子運出,避免癌細胞因高糖酵解造成乳酸堆積而引起酸中毒。而限制腫瘤細胞葡萄糖攝入能抑制有氧糖酵解,導致細胞產能減少,從而激活對能量敏感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大量研究表明,AMPK的激活會促進脂肪酸氧化和糖酵解,從而增加ATP產生;AMPK具有多種功能:調控細胞生長和增殖、建立和維持細胞極性、調節動物壽命、調節生物節律等;AMPK最主要的功能是可以感受細胞內ADP/ATP比值的變化并激活,通過調控能量產生和消耗過程的平衡來維持機體能量狀態穩定,是細胞內的“能量感受器”。
下面關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敘述正確的是 ( )A.AMPK是一類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質,只在腫瘤細胞中合成 B.AMPK的激活會促進脂肪酸氧化和糖酵解,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C.AMPK的激活增加了ATP產生,促進了腫瘤細胞的分裂 D.AMPK在核糖體合成,活化后可激發一系列反應來恢復細胞內能量平衡 組卷:5引用:0難度:0.50 -
8.下列關于細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細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都是正常的生命活動 B.早期胚胎干細胞經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形成神經細胞的過程屬于細胞分化 C.多細胞個體能通過凋亡來清除衰老的細胞和感染病原體的細胞,維持內部環境的穩定 D.衰老會導致細胞膜的通透性增大,細胞內的酶活性降低,代謝速率減慢 組卷:0引用:2難度:0.7 -
9.如圖為動物成纖維細胞的培養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動物細胞培養時需要加入動物血清等物質 B.③到④分瓶前常用胃蛋白酶處理 C.定期更換培養液可以清除代謝產物 D.培養時需要置于95%空氣加5%CO2的混合培養箱中培養 組卷:1引用:2難度:0.6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50分)
-
29.回答下列(一)、(二)小題:
(一)下面是某生物興趣小組同學配制的培養基,將馬鈴薯去皮切塊,加水煮沸一定時間,過濾得到馬鈴薯浸出液。在馬鈴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瓊脂,用水定容后滅菌,得到M培養基。回答下列問題:
(1)在馬鈴薯浸出液中含有微生物生長所需的水、碳源、
(2)若用M培養基分離酵母菌或霉菌,需要在培養基中加入青霉素,該培養基屬于選擇培養基,加入青霉素能分離酵母菌和霉菌的機理是
(3)若用M培養基分離土壤中能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需要用
(4)若用M培養基生產谷氨酸,需要調整培養基中的碳氮比,研究發現,培養基碳氮比為4:1時,菌體大量繁殖,谷氨酸積累
(二)單克隆抗體被廣泛用作診斷試劑,在多種疾病的診斷和病原體鑒定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如圖是單克隆抗體制備示意圖,結合相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5)過程①加的促融劑是
(6)在HAT培養基中能生存的細胞是
(7)過程③用96孔板培養和篩選雜交瘤細胞,具體方法是
(8)單克隆抗體的最大優點是組卷:4引用:2難度:0.6 -
30.糖尿病是一類由遺傳、環境、免疫等因素引起的、具有明顯異質性的慢性高血糖癥及其并發癥所組成的綜合征,分為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Ⅰ型糖尿病即胰島β細胞大量破壞,型糖尿病由于胰島素抵抗并胰島素分泌不足所致,以高血糖高血脂為顯著特點。糖尿病患者往往會引起內環境穩態失調,對機體造成傷害,甚至危及生命。科學工作者為了治療糖尿病研發了一種新型降血糖的X藥物,可口服、可注射。為探究X藥物的治療效果,科學工作者制備了Ⅰ型糖尿病模型鼠、型糖尿病模型鼠和正常模型鼠。請利用上述材料,設計實驗探究X藥物對哪種糖尿病療效更好。
(1)實驗步驟:
第一步:對模型鼠分組,Ⅰ型糖尿病模型鼠分為A1組和A2組,Ⅱ型糖尿病模型鼠分為B1組和B2組,正常模型鼠為C組,并對5組小鼠進行測定血糖濃度。
第二步:5組小鼠在相同條件下用相同的正常飼料飼喂,再分別對實驗組
第三步:培養一段時間后測定各組小鼠的血糖濃度。
(2)預測實驗結果:設計一個坐標系,并將藥物對兩種糖尿病都有治療效果的各組小鼠血糖濃度變化用曲線圖表示在坐標系中
(3)分析與討論:
①若測定的A1組小鼠的血糖濃度比A2、B2、B1組小鼠的血糖濃度都低,且
②若測定的B1組鼠的血糖濃度比A2、B2、A1組小鼠的血糖濃度都低,與C組鼠的血糖濃度類似,說明X藥物對
③若測定的組卷:2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