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九年級(上)期末物理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
1.關于分子動理論及有關現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紅墨水在熱水中擴散得比冷水中快,說明熱水比冷水的分子運動劇烈 B.水和酒精混合后總體積變小,說明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C.鐵塊很難被壓縮,說明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D.冬季取暖時,室內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是氣體的擴散現象 組卷:131引用:5難度:0.8 -
2.電暖氣是冬季家庭常用的取暖設備,電暖氣內部使用的是導熱油而不用水,主要是因為導熱油和水相比( )
A.比熱容大 B.升溫快 C.放熱多 D.密度大 組卷:58引用:4難度:0.8 -
3.凝膠暖手寶美觀小巧、方便安全,深受同學們喜愛。首次使用前,用熱水燙幾分鐘,使里面的凝膠由固態變成液態。當氣溫降低需要使用時,只需用手掰動幾下里面的小鐵片就能取暖了。下列分析中錯誤的是( )
A.凝膠的比熱容較大,相同質量降低相同的溫度放出的熱量較多 B.凝膠由固態變成液態要放出熱量 C.固態的凝膠也具有內能 D.暖手時,通過熱傳遞使手的內能增加 組卷:1040引用:10難度:0.6 -
4.2021年10月16日,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搭乘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開始了為期6個月的“太空出差”,六個月后將順利返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火箭加速升空時,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B.空間站的太陽能電池板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 C.燃料燃燒時,將內能轉化為化學能 D.返回艙進入大氣層后與大氣摩擦,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組卷:378引用:8難度:0.5 -
5.如圖是加油站里常見的“靜電釋放器”。司機或工人提著油槍加油前,必須用手觸摸金屬球以清除身體上的靜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除電”時,人體通過金屬球與大地連通 B.人體帶的電荷是人體與衣服摩擦過程中創造出來的 C.若人體帶有負電,則“除電”時,電流方向是從金屬球流向大地 D.“靜電”消除后,人體的正、負電荷全部消失 組卷:145引用:4難度:0.8 -
6.關于導體的電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導體容易導電說明它對電流沒有任何阻礙作用 B.由公式R= 可知,導體的電阻只與電壓和電流有關UIC.導體的電阻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電流成反比 D.高效節能的LED燈,其核心元件發光二極管的主要材料是半導體 組卷:622引用:3難度:0.8 -
7.如圖,閉合開關,燈泡不亮。在開關閉合且不拆開導線的情況下,將M接電源“+”極,N依次接觸A、B、C時,電壓表示數為零;N接觸D時,電壓表不為零。若故障只有一個,則可能是( )
A.導線CD斷路 B.燈泡發生斷路 C.滑動變阻器斷路 D.導線AB斷路 組卷:140引用:3難度:0.7 -
8.如圖所示是體重自動測試儀的工作原理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體重越大,體重示數計的示數越小 B.體重示數計是用電流表改裝而成的 C.電阻R1在電路中沒有作用,可以去掉 D.該體重測試儀電路由于缺少開關,始終處于通路狀態 組卷:444引用:6難度:0.5 -
9.如圖分別是小明家上月初和月末的電能表的表盤,表盤上“1600imp/(kW?h)”表示每消耗1kW?h的電能,指示燈閃爍1600次,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A.電能表是測量電功率的儀表 B.小明家上月消耗的電能為911kW?h C.10A表示電能表的額定電流為10A D.斷開其他用電器,只讓電飯鍋單獨工作2min,指示燈閃爍32次,此時電飯鍋的功率為600W 組卷:265引用:8難度:0.7
四、綜合應用題(27題5分,28題6分,29題8分,共19分)
-
28.氫燃料具有清潔無污染、效率高等優點,被認為是二十一世紀最理想的能源,氫燃料新能源公交車逐漸在很多城市投放使用。氫的熱值為1.4×108J/kg,c水=4.2×103J/(kg?℃),求:
(1)質量為0.6kg的氫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是多少?
(2)若放出的熱量全部被初溫為15℃的水吸收后,水的溫度升高到65℃,則水質量是多少?
(3)燃燒0.5kg的氫燃料可以使恒定功率為1.4×105W的公交車勻速行駛5分鐘,則氫燃料公交車的效率為多少?組卷:167引用:4難度:0.5 -
29.如圖所示,電源電壓恒為18V,燈泡L上標有“10V 5W”字樣,R0=20Ω;電流表量程為0~0.6A;電壓表量程0~15V,滑動變阻器R的最大阻值為200Ω。(忽略溫度對燈絲電阻的影響)
求:(1)燈泡L的電阻和額定電流;
(2)只閉合S和S2,且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置于中點位置時,小燈泡在5min內產生的熱量;
(3)只閉合S和S1,在保證各元件安全的情況下,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中的電阻的范圍及電路消耗的最小電功率和最大電功率之比。組卷:608引用:4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