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市海淀區高考生物模擬試卷(三)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
-
1.構成細胞的有機化合物及其組成元素如表,請根據表格判斷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有機化合物 組成元素 甲 C、H、O 乙 C、H、O、N、P 丙 C、H、O、N,很多種類還含有P、S 丁 C、H、O,很多種類還含有N和P A.細胞核中不含甲類化合物 B.細胞膜中不含乙類化合物 C.細胞質基質中不含丙類化合物 D.線粒體中不含丁類化合物 組卷:19引用:2難度:0.7 -
2.在電子顯微鏡下,藍細菌(藍藻)和黑藻細胞中都能被觀察到的結構是( )
A.葉綠體 B.線粒體 C.核糖體 D.內質網 組卷:28引用:9難度:0.7 -
3.下列各細胞結構與其功能對應不正確的是( )
A.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B.核糖體:合成蛋白質的場所 C.線粒體:將丙酮酸徹底分解 D.溶酶體:加工并分泌蛋白質 組卷:38引用:4難度:0.7 -
4.下列實驗操作可達到預期目的的是( )
A.提取綠葉色素,研磨時加入70%的乙醇用于溶解色素 B.將甘蔗研磨液過濾后加入適量斐林試劑,可觀察到磚紅色沉淀 C.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解離漂洗后經龍膽紫染色,顯微鏡下可觀察到深色的染色體 D.PCR產物中加入二苯胺試劑后加熱,通過觀察是否變藍判斷有無目的PCR產物生成 組卷:8引用:1難度:0.7 -
5.激酶是一類可以催化磷酸化反應的酶,能將來自于ATP的磷酸基團添加到底物蛋白上。如圖是動物細胞外的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GF)調節細胞生命活動的激酶信號傳導途徑。據圖分析錯誤的是( )
A.FGFR受體的胞內部分具有催化作用 B.FGF導致FGFR空間結構改變而失活 C.核孔是細胞質與細胞核信息交流的通道 D.FGF通過調節基因表達從而發揮了作用 組卷:100引用:4難度:0.5 -
6.分裂間期依次分為G1、S和G2期,研究者將處于不同時期的細胞進行融合,實驗如圖所示。其中灰色的部分是細胞核,黑點代表中心體。下列推測不合理的是( )
A.中心體的復制始于G1期,在G2期復制完畢 B.中心體和DNA復制可能同時進行 C.S期細胞中存在使G1期細胞核進入S期的物質 D.引發中心體復制的物質持續存在到G2期 組卷:59引用:6難度:0.9 -
7.由于細胞中一條14號和一條21號染色體連接形成一條異常染色體,不含重要基因的短片段在細胞分裂中丟失(如圖甲),導致某女子的l4號和2l號染色體在減數分裂時會(如圖乙).配對的三條染色體中,任意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分離時,另一條染色體隨機移向細胞任意一極.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
A.該女子體細胞中只有45條染色體但表現型可能正常 B.DNA的斷裂、錯接是形成這種異常染色體的根本原因 C.不考慮其他染色體,理論上該女子可產生6種不同配子 D.該女子與正常男子婚配沒有生育21-三體綜合征患兒的風險 組卷:48引用:8難度:0.7
二、非選擇題
-
20.SNP是基因組水平上由單個核苷酸的變異引起的DNA序列多態性。科研人員利用SNP對擬南芥抗鹽突變體的抗鹽基因進行定位。
(1)SNP在擬南芥基因組中廣泛存在,在不同DNA分子及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存在大量SNP位點,某些SNP在個體間差異穩定,可作為DNA上特定位置的遺傳
(2)研究者用化學誘變劑處理野生型擬南芥,處理后的擬南芥自交得到的子代中抗鹽:不抗鹽=1:3,據此判斷抗鹽為
(3)為進一步得到除抗鹽基因突變外,其他基因均與野生型相同的抗鹽突變體(記為m),可采用下面的雜交育種方案。
步驟一:抗鹽突變體與野生型雜交;
步驟二:
步驟三:
步驟四:多次重復步驟一~步驟三。
(4)為確定抗鹽基因在Ⅱ號還是Ⅲ號染色體上,研究者用抗鹽突變體m與另一野生型植株B雜交,用分別位于兩對染色體上的SNP1和SNP2(見圖)進行基因定位。
①將m和B進行雜交,得到的F1植株自交。將F1植株所結種子播種于
②分別檢測F2抗鹽植株個體的SNP1和SNP2,若全部個體的SNP1檢測結果為
(5)研究者通過上述方法確定抗鹽基因在某染色體上,為進一步精確定位基因位置,選擇該染色體上8個不同的SNP,得到與抗鹽基因發生交叉互換的概率,如表。據表判斷,抗鹽基因位于SNP的位置 -18 -14 -6 1 4 11 16 22 發生交叉互換的概率(%) 22.22 11 1.39 4.17 4.17 5.56 8.33 5.56 組卷:148引用:4難度:0.6 -
21.抗體的結構如圖所示,它有兩條H鏈和兩條L鏈。同一物種C區氨基酸序列恒定,不同抗體的結合抗原的V區氨基酸序列有差異。
(1)抗體結構中的肽鍵數目為p,氨基酸數目為a,二者的關系式為
(2)取免疫后小鼠的B淋巴細胞與小鼠骨髓瘤細胞融合,經篩選得到雜交瘤細胞。將得到的雜交瘤細胞進行克隆化培養和
(3)由于鼠源性抗體會使人產生免疫反應,導致該抗體失效,科學家制備了嵌合性單克隆抗體,初步解決了這一問題。推測嵌合性抗體應由鼠源性抗體的
(4)為進一步獲得更符合治療要求的單克隆抗體,科研人員對抗體結構進行精細研究,找到既不影響抗體空間結構又降低免疫反應的組卷:31引用:6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