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0年廣東省中考地理最后押題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3小題,每小題4分,共60分.在所給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

          • 1.2019年10月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在湖北武漢市(如圖)舉行,這是繼北京奧運會之后,中國舉辦的又一次規模最大的國際體育盛會。讀圖,完成1~2題。

            讀“太陽直射點移動軌跡”圖,武漢軍運會期間,太陽直射點位于圖中(  )

            組卷:2引用:0難度:0.50
          • 2.2019年10月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在湖北武漢市(如圖)舉行,這是繼北京奧運會之后,中國舉辦的又一次規模最大的國際體育盛會。讀圖,完成1~2題。

            武漢是“武漢城市圈”的中心城市,關于其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1引用:0難度:0.50
          • 3.“雪龍2”號極地考察船是中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于2019年10月15日從深圳啟航,駛往中山站(如圖)。2020年4月23日,“雪龍2”號極地考察船已返回上海國內基地碼頭,標志著中國南極考察暨首次“雙龍探極”圓滿完成。“雪龍2”號極地考察船能滿足無限航區要求、具備全球航行能力,能夠在極區大洋安全航行,可突破極區20米當年冰脊。根據圖文資料,完成3~5題。
            “雪龍2”號前往南極期間,船員會發現(  )

            組卷:2引用:0難度:0.50
          • 4.“雪龍2”號極地考察船是中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于2019年10月15日從深圳啟航,駛往中山站(如圖)。2020年4月23日,“雪龍2”號極地考察船已返回上海國內基地碼頭,標志著中國南極考察暨首次“雙龍探極”圓滿完成。“雪龍2”號極地考察船能滿足無限航區要求、具備全球航行能力,能夠在極區大洋安全航行,可突破極區20米當年冰脊。根據圖文資料,完成3~5題。
            “雪龍2”號極地考察船的特點有(  )
            ①安全性高  ②防寒能力強  ③破冰能力弱  ④智能化

            組卷:2引用:0難度:0.50
          • 5.“雪龍2”號極地考察船是中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于2019年10月15日從深圳啟航,駛往中山站(如圖)。2020年4月23日,“雪龍2”號極地考察船已返回上海國內基地碼頭,標志著中國南極考察暨首次“雙龍探極”圓滿完成。“雪龍2”號極地考察船能滿足無限航區要求、具備全球航行能力,能夠在極區大洋安全航行,可突破極區20米當年冰脊。根據圖文資料,完成3~5題。
            “雪龍2”號2019首航南極,關于其意義說法錯誤的是(  )

            組卷:3引用:0難度:0.50

          二、綜合題(共40分)

          • 31.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中俄兩國政府簽署的《中俄東線天然氣合作項目備忘錄》中提到,從2018年起,俄羅斯開始通過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向中國供氣,輸氣量逐年增長,最終達到每年380億立方米,累計合同期30年。項目完全建成之后,可以有效緩解中國的東北地區、京津冀、長三角等地區的天然氣供應緊張局面。
            材料二  2019年12月2日,隨著中俄領導人共同發出的“供氣”和“接氣”指令,橫跨中俄兩國的能源大動脈--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正式投產通氣。來自俄羅斯科維克金氣田的天然氣,在中俄邊境黑河首站加壓后進入中國,終點是上海市,全長5111公里。

            (1)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入境省份簡稱為
             

            (2)天然氣管道運輸的優點是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在管道鋪設過程中的不利自然條件有
             

            (3)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在俄羅斯境內向北彎曲的主要原因是
             

            (4)分析中俄天然氣管道建設分別對俄羅斯和我國的意義以及對兩國的共同意義。
             

            組卷:47引用:1難度:0.4
          • 32.完成研究性學習。
            研究主題  毛烏素沙漠將從陜西版圖“消失”
            研究材料  材料一  歷史上,鄂爾多斯草原是中國北方游牧民族的游牧地。中國人的祖先河套人就生活在這片牛羊肥碩、水甜草美的土地上。然而,無休止的征戰、不合理的農業開發和放牧使得沃野變荒成沙,漸漸有了沙漠,面積也越來越大,被稱為鄂爾多斯沙地,其中的毛烏素沙漠是中國四大沙地之一。毛烏素沙漠被稱為“人造沙漠”,總面積4.22萬平方公里,其中一半面積在陜西榆林境內。
            材料二  建國后,我國大力植樹種草興建防風林帶,引水拉沙,引洪淤地,開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如今的鄂爾多斯沙漠綠浪翻滾,方圓幾萬里的毛烏素沙漠也已經遠適,退守到人們的記憶之中。2020年4月22日,陜西省林業局發布數據: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93.24%--意味著毛烏素沙漠即將從陜西版圖“消失”。中國的防沙治沙是從榆林走出來的,榆林成功的防沙治沙經驗,正在引領著中國乃至世界防沙治沙工作的走向。
            材料三  毛烏素沙漠治理前后景觀對比和毛烏素沙漠位置圖。

            研究思考
            (1)毛烏素沙漠地處
             
            (省級行政單位)和
             
            (省級行政單位)交界地帶。
             
            (地
            形區)和
             
            (地形區)過渡地帶?
            (2)沃野變沙漠受到的人為因素是
             
            。“不合理的農業開發和放牧”指的是什么?
             

            (3)由毛烏素沙漠的治理你知道了哪些沙漠治理的有效措施?
             

            (4)指出毛烏素沙漠變森林后地表徑流的變化,并說明原因。
             

            (5)毛烏素沙漠的歷史變遷給了人類許多啟示,試著說說自己的感想。
             

            組卷:27引用:1難度:0.1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