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學年天津市新華中學高考生物統練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單項選擇題

          • 1.下列關于細胞的結構、功能及其化合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85引用:2難度:0.7
          • 2.真菌分泌的植酸酶作為畜禽飼料添加劑,可提高飼料利用率。科研人員對真菌產生的兩種植酸酶在不同pH條件下活性的差異進行研究,結果如圖。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57引用:6難度:0.7
          • 3.核糖體失活蛋白是一類存在于某些植物體內的毒蛋白,該蛋白能夠進入昆蟲等動物的細胞內,通過去除核糖體RNA(rRNA)中一個或多個腺嘌呤,從而破壞核糖體的結構。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組卷:45引用:6難度:0.7
          • 4.野生動物園圈養草食性動物產生的大量糞便,可以用糞食性金龜進行處理。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56引用:4難度:0.7
          • 5.紡錘絲在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若某紡錘絲被破壞,未能移向兩極的整條染色體可形成微核,即沒有進入子細胞核而殘留在細胞核外的微小染色質塊。動物細胞在有絲分裂過程中,母細胞中的姐妹染色單體均附著于紡錘絲上,才能啟動中-后期轉換,轉換過程的部分圖解如圖。下列相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

            組卷:51引用:4難度:0.7

          二、非選擇題

          • 16.水稻穗粒數可影響水稻產量。研究者篩選到一株穗粒數異常突變體,并進行了相關研究。
            (1)農桿菌Ti質粒上的T-DNA序列,可以從農桿菌中轉移并隨機插入到被侵染植物的
             
            中,導致被插入的基因功能喪失。研究者用此方法構建水稻突變體庫,并從中篩選到穗粒數異常突變體。
            (2)研究者分別用EcoRⅠ、HindⅢ、BamHⅠ三種限制酶處理突變體的總DNA(T-DNA上沒有三種限制酶的酶切位點),用HindⅢ處理野生型的總DNA,處理后進行電泳,使長短不同的DNA片段分離。電泳后DNA與DNA分子探針進行雜交,得到如圖1結果。

            ①上述DNA分子探針是含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
             
            片段。
            ②用不同限制酶處理都只得到一條雜交帶,可以初步判斷突變體為T-DNA
             
            (單/多個)位點插入。
            (3)研究者用某種限制酶處理突變體的DNA(如圖2所示),用
             
            將兩端的黏性末端連接成環,以此為模板,再利用圖2中的引物
             
            (從引物①②③④中選擇,填編號)組合進行PCR,擴增出T-DNA插入位置兩側的未知序列。經過與野生型水稻基因組序列比對,確定T-DNA插入了2號染色體上的B基因中。
            (4)研究發現,該突變體產量
             
            (低于/高于)野生型,據此推測B基因可能促進水稻穗粒的形成。
            (5)育種工作者希望利用B基因,對近緣高品質但穗粒數少的低產水稻品系2進行育種研究,以期提高其產量,下列思路可行的是
             

            A.將上述野生型水稻與水稻品系2雜交,篩選具有優良性狀的植株
            B.對水稻品系2進行花藥離體培養后用秋水仙素處理,選取性狀優良植株
            C.培育可以穩定遺傳的轉入B基因的水稻品系2植株

            組卷:75引用:2難度:0.6
          • 17.水稻是自花傳粉植物,水稻胚芽鞘上具有紫線性狀,該性狀可用于雜交水稻種子的篩選。
            (1)為探明紫線性狀的遺傳規律,科研人員利用純種水稻進行雜交實驗(圖1)。

            ①控制胚芽鞘有無紫線的兩對等位基因(B和b,D和d)位于
             
            (填“同源”或“非同源”)染色體上,根據以上實驗結果可知,秈稻1和粳稻2的基因型分別為
             
             

            ②秈稻2和粳稻1雜交后的F2代紫線個體中純合子比例是
             

            (2)已知胚芽鞘具有紫線是因為有花青素,進一步研究發現B基因是花青素合成所需的調控蛋白基因,D基因是花青素合成所需的酶基因,對轉錄的模板DNA鏈進行序列分析,結果如圖2所示。請據圖2分析產生b基因的機制是堿基對的
             
            。產生d基因的機制是堿基對的
             

            (3)已知胚芽鞘中花青素的合成與光照有關,科研人員為探明光對B/b、D/d基因的影響,及B/b、D/d基因的相互作用關系,進行相關實驗,結果如圖3和圖4所示。據圖3分析,光能夠
             
            B/b基因的表達量,結合圖4實驗結果,推測B/b、Dd基因的表達調控模式為:首先光激活
             
            基因的表達,再激活
             
            基因的表達。
            (4)進一步研究發現種子外的殼尖紫色、胚芽鞘紫線是由相同基因控制。已知種子外的殼尖是由母本的體細胞發育而來,胚芽鞘由受精卵發育而來。科研人員根據表現型能夠快速把秈稻(BBdd)和粳稻(bbDD)雜交后的種子與自交種子區分開來,請分析鑒定不同種子的依據
             

            組卷:27引用:2難度:0.6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