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北京師大附中高一(上)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5小題,1-20每題1分,21-35題每題2分,共50分)
-
1.“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這一千古名句生動形象地勾畫出早春的秀麗景色.與其相關的生命系統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桃花屬于生命系統的器官層次 B.一片江水中的所有魚構成一個種群 C.江水等非生物不參與生命系統的組成 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組卷:188引用:21難度:0.9 -
2.幽門螺旋桿菌是一類寄生于人體胃幽門處的病原體,通過電子顯微鏡觀察其細胞結構,可以確定幽門螺旋桿菌是原核生物。做出該判斷的主要依據是( )
A.有細胞膜 B.有核糖體 C.沒有線粒體 D.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組卷:26引用:5難度:0.9 -
3.飴糖是我國傳統甜食,其制作方法是將發芽的麥粒磨碎,與蒸熟的糯米拌勻,室溫發酵6小時,榨出汁液,將汁液熬煮濃縮即可。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發芽的麥粒中含有淀粉酶 B.蒸熟的糯米中富含淀粉 C.將發芽的麥粒煮熟后再使用效果更好 D.飴糖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水解產生的麥芽糖 組卷:25引用:4難度:0.7 -
4.β-淀粉樣蛋白在腦實質細胞間隙的沉積是阿爾茨海默病的主要誘因,關于該蛋白的說法錯誤的是( )
A.以氨基酸為基本單位 B.具有肽鍵結構 C.高溫不影響其功能 D.在核糖體上合成 組卷:27引用:2難度:0.7 -
5.在人-鼠細胞融合實驗基礎上,有人做了補充實驗:用藥物抑制細胞能量轉換和蛋白質合成途徑,對膜蛋白運動沒有影響。但是當降低溫度時,膜蛋白的擴散速率降低至原來的
~120。下列有關細胞膜的推測,不正確的是( )110A.膜蛋白的合成不影響其運動 B.膜蛋白的運動不需要消耗ATP的能量 C.溫度不影響磷脂分子的運動 D.膜蛋白的擴散與磷脂分子運動相關 組卷:76引用:10難度:0.7 -
6.如圖是細胞核的結構模式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①屬于生物膜系統 B.②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 C.③控制細胞代謝和遺傳 D.④有利于大分子出入細胞核 組卷:111引用:7難度:0.8 -
7.研究汞在微生物中跨膜運輸的機理,對防治人體汞中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科研人員發現,汞在微生物中的某種跨膜運輸方式如圖所示。該方式是( )
A.自由擴散 B.協助擴散 C.主動運輸 D.胞吞胞吐 組卷:27引用:2難度:0.7 -
8.某學生用紫色洋蔥鱗片葉為實驗材料,撕取外表皮制作臨時裝片,先在清水中觀察(圖甲),然后將清水換成0.3g/mL蔗糖溶液并觀察(圖乙)。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甲中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的原生質層緊貼細胞壁 B.從甲到乙是由于細胞所處溶液濃度低于細胞液濃度 C.乙所示細胞出現質壁分離,b處充滿蔗糖溶液 D.a、c處存在紫色物質 組卷:14引用:3難度:0.6 -
9.ATP是生物體直接的能源物質,在ATP酶的作用下水解供能。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ATP中的“A”是由腺嘌呤和核糖構成 B.ATP逐步水解三個磷酸基團時放能相同 C.ADP轉化成ATP所需能量主要來自細胞呼吸 D.ATP快速合成和分解以滿足細胞能量需求 組卷:130引用:3難度:0.8 -
10.下列有關酶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不能脫離活細胞發揮作用 B.應在酶最適溫度下保存 C.都含有C、H、O、N四種元素 D.可以為化學反應提供能量 組卷:62引用:7難度:0.7 -
11.耐力性運動是指步行、游泳、慢跑等低中等強度的運動。有氧呼吸是耐力性運動中能量供應的主要方式。檢測耐力性運動訓練或停止訓練時,肌纖維中線粒體數量出現的變化,實驗結果如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耐力性運動訓練使肌纖維中線粒體數量增加 B.耐力性運動訓練過程中肌纖維大量積累乳酸 C.長期停訓使肌纖維中線粒體減少至訓練前水平 D.停訓1周后立即恢復訓練能夠維持線粒體數量 組卷:23引用:4難度:0.7 -
12.如圖是在相同條件下放置的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兩組實驗裝置。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A.兩個裝置均需要置于黑暗條件下進行 B.裝置甲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Ⅰ處的CO2 C.裝置乙中應讓Ⅱ密閉放置一段時間后,再與Ⅲ連接 D.裝置乙中Ⅲ處石灰水渾濁程度高于裝置甲中的石灰水 組卷:155引用:18難度:0.7 -
13.將酵母菌研磨成勻漿,離心后得上清液(細胞質基質)和沉淀物(含線粒體),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離心的勻漿分別放入甲、乙、丙三個試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絕空氣的條件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試管中最終產物為CO2和H2O B.乙試管中不發生反應 C.丙試管中有大量的ATP產生 D.丙試管中無CO2產生 組卷:147引用:85難度:0.7 -
14.用14C標記CO2,可用于研究光合作用過程中( )
A.光反應的條件 B.光反應的產物 C.由CO2合成糖的過程 D.能量的轉換過程 組卷:42引用:5難度:0.7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8小題,共50分)
-
42.不結球白菜原產于我國,古名為“菘”。為研究不結球白菜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研究人員取其根尖制作臨時裝片,觀察有絲分裂。請回答問題:
(1)制作臨時裝片時,取根尖2mm是為了獲取
(2)觀察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時,應觀察處于有絲分裂中期的細胞,此時染色體的
(3)為提高處于分裂期細胞的比例,可用秋水仙素對根尖做預處理,結果如表。處理時間 1.0h 1.5h 2.0h 2.5h 3.0h 3.5h 中期細胞比例 - 3.26% 36.46% 57.32% 28.80% -
(4)上圖是兩個處于有絲分裂中期的細胞圖像,二者的差異很大,這是因為觀察細胞的組卷:17引用:2難度:0.7 -
43.閱讀科普短文,請回答問題。
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產生氧氣和有機物,為人類提供生存基礎。然而,病毒和細菌等病原體的攻擊會導致植物生病甚至死亡。數據顯示,每年因植物病原體導致的農作物減產,造成農業生產損失巨大,嚴重威脅著世界糧食安全。
在長期進化中,植物形成了一系列復雜巧妙的機制,以感知威脅并產生相應防御反應,從而阻止或消除病原體入侵。這個過程不僅包含識別,更要在空間上傳遞識別信號,并協調各種響應。首先,植物需要通過細胞膜感知特定分子,以了解外部潛在攻擊者的存在,并發出“警報”,將其傳遞到細胞內部不同區域,最終到達儲存遺傳信息的細胞核,使植物表現出防御反應。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致力于探索這種“警報”信息如何在細胞內傳遞。近來,我國科學家揭示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科學家發現一些植物蛋白具有細胞膜和葉綠體雙重定位。正常情況下,這些植物蛋白定位于細胞膜,但是當有病原體存在時,它們可以從細胞膜移動至葉綠體內部,幫助葉綠體感知威脅信號。緊接著,葉綠體這些信息傳遞至細胞核,從而調節抗病蛋白質合成,激活防御以對抗入侵者。該途徑是植物細胞將危險信號從外界傳遞到葉綠體的策略之一,能快速、及時、準確地整合信號并產生適當的響應。
這種新途徑的發現為設計植物保護策略和開發新的抗病品種提供了新思路。
(1)本文討論的話題中體現的關鍵環節是植物細胞對
(2)結合所學知識及文中信息,細胞核的功能包括
a.遺傳信息庫 b.控制中心 c.控制蛋白質合成
(3)請將下列選項排序,以闡明文中“植物感知并應對病原體產生相應防御反應”的過程。
a.細胞膜蛋白移動至葉綠體
b.調節抗病蛋白質合成,對抗入侵者
c.葉綠體將信號傳遞給細胞核
d.植物細胞膜感知病原體上的特定分子組卷:33引用:6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