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貴州省畢節市高考生物三模試卷
發布:2024/12/5 11:30:2
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滿分36分)
-
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葉綠體中含有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 B.RNA分子為單鏈結構,不含氫鍵 C.DNA分子中的含氮堿基與脫氧核糖通過糖苷鍵連接 D.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可選擇口腔上皮細胞作實驗材料 組卷:39引用:1難度:0.7 -
2.若除酶外所有試劑均已預保溫,則在測定酶活力的試驗中,下列操作順序合理的是( )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緩沖液→保溫并計時→一段時間后檢測產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計時→加入緩沖液→保溫→一段時間后檢測產物的量 C.加入緩沖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溫并計時→一段時間后檢測產物的量 D.加入底物→計時→加入酶→加入緩沖液→保溫并計時→一段時間后檢測產物的量 組卷:708引用:93難度:0.7 -
3.如圖是某生物體正常的細胞分裂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該細胞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 B.若染色體①有基因A,則④有基因A或a C.該細胞分裂產生的子細胞中有兩對同源染色體 D.該細胞中含有4個染色體組 組卷:35引用:2難度:0.7 -
4.赫爾希和蔡斯利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大腸桿菌,短時間保溫后用攪拌器攪拌,離心后發現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可在含32P的動物細胞培養液中培養并標記噬菌體 B.攪拌的目的是使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與其DNA分開 C.沉淀物的放射性高表明噬菌體的DNA已侵入大腸桿菌 D.大腸桿菌裂解后釋放出的子代噬菌體大部分都具有放射性 組卷:57引用:7難度:0.6
三、[生物—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
-
11.實驗室有四個人培養的細胞相繼被污染,污染類型相同,細胞污染后快速變混,大量團狀圓泡狀的微生物懸浮,中間透亮。可依據菌落特征鑒定是細菌污染還是酵母菌污染,并提出預防再次污染的方案。
(1)欲鑒定是細菌污染還是酵母菌污染,可通過肉眼觀察菌落大小、
(2)對于已被污染的培養基、試劑等應如何處理?
(3)再次制作固體培養基的操作順序為:計算、稱量、
(4)分離培養細菌通常使用組卷:18引用:1難度:0.8
四、[生物—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
-
12.真核生物基因中通常有內含子,原核生物基因中沒有,原核生物沒有真核生物所具有的切除內含子對應的RNA序列的機制。已知在人體中基因A(有內含子)可以表達出某種特定蛋白(簡稱蛋白A)。回答下列問題:
(1)某同學從人的基因組文庫中獲得了基因A,
(2)若用家蠶作為表達基因A的受體,在噬菌體和昆蟲病毒兩種載體中,不選用
(3)若要檢測基因A是否表達出蛋白A,可用的檢測物質是
(4)艾弗里等人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為證明DNA是遺傳物質做出了重要貢獻,也可以說是基因工程的先導,如果說他們的工作為基因工程理論的建立提供了啟示,那么,這一啟示是
(5)在利用PCR技術擴增基因A時,為實現序列中的腺嘌呤被放射性同位素標記,反應體系中添加的原料應包括堿基已被標記的組卷:11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