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江西省宜春市豐城九中高三(下)開學語文試卷

          發布:2024/12/30 7:0:2

          一、現代文閱讀(36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考察時強調:“像《瑪納斯》這樣的文化遺產,既是少數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要做好保護、傳承、整理工作,使之發揚光大。”加強民族史詩保護與傳承,推動史詩遺產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亟須充分挖掘和闡發史詩所蘊含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時代價值,用民族史詩講好中華文明故事。
                  民族史詩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豐厚滋養。柯爾克孜族史詩《瑪納斯》記錄了英雄瑪納斯及其七代子孫前仆后繼,率領柯爾克孜人民與外來侵略者斗爭的故事,體現了頑強不屈的民族性格和團結一致、奮發進取的民族精神,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發展歷程。用史詩滋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挖掘史詩遺產中蘊含的獨特精神標識,突出各民族史詩中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讓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成為一種歷史自覺,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于心靈深處。
                  民族史詩凝結著中華文明的智慧和精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精神力量。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中華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紛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以《瑪納斯》為代表的民族史詩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彰顯著中華文明“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質。用史詩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神聚力,就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充分運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等研究成果,加強對民族史詩的研究闡釋和展示傳播,再現中華文明從涓涓細流到百川歸海的壯闊發展歷程,用史詩遺產中閃耀的中華文明光芒照亮民族復興之路。
                  民族史詩蘊含著全人類共同價值的文化基因,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貢獻華彩篇章。作為“一帶一路”上傳唱千年的文化瑰寶,《瑪納斯》等民族史詩不僅在我國新疆地區影響深遠,而且在絲路沿線國家傳播廣泛。吉爾吉斯斯坦等八國在給聯合國提議“設立《瑪納斯》史詩一千周年國際年”的決議草案中提到,《瑪納斯》因其宣揚全人類共同理想和價值,在中亞地區悠久的歷史中一直是維系和團結各民族的重要紐帶。一部《瑪納斯》,成為以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文化典范。
                  用民族史詩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必須秉持“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深化史詩遺產保護傳承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大力弘揚史詩中蘊含的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讓民族史詩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不斷綻放出絢麗的新時代風采。
            (摘編自楊濤《讓民族史詩綻放新時代風采》)(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充分挖掘和闡發民族史詩所蘊含的價值,有利于民族史詩的保護、傳承、發展。
            B.用史詩滋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能讓各民族認同中華文明,并使其成為一種文化自覺。
            C.《瑪納斯》在新疆地區、絲路沿線國家都有廣泛影響,推動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鑒。
            D.如果不以“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為前提,就無法推動文明交流。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篇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考察時對《瑪納斯》這樣的文化遺產的評價引出論題。
            B.文章采用“總—分—總”的論證結構,主體部分層層遞進地展現了民族史詩的重要意義,層次清晰明了。
            C.文章引用吉爾吉斯斯坦等八國給聯合國的決議草案,是為了證明《瑪納斯》作為文化瑰寶為文明交流互鑒貢獻了不菲價值。
            D.全文圍繞《瑪納斯》開展說理,以《瑪納斯》的影響為例闡釋民族史詩的影響,有理有據。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柯爾克孜族史詩《瑪納斯》能體現柯爾克孜人民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還能詮釋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發展歷程。
            B.中華文化兼收并蓄,博大精深。作為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各民族的史詩,可以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神聚力。
            C.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有助于國家研究成果的運用,有利于用史詩照亮復興之路。
            D.讓民族史詩綻放時代風采,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挖掘并發揚史詩中跨越時空與國界的當代文化精神。

            組卷:1引用:3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1973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在遼寧省沈陽市新樂遺址發現了距今7000年的煤精制品,器型主要有球形器、泡形器、圓片形器、圓錐形器、盔形器等。1956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在陜西灃西的西周墓中發掘出了煤雕圓環,在陜西寶雞西周大墓中發掘出了用煤雕成的玦。這說明,在這一歷史時期,煤僅僅是一種雕刻原料,人們更看重其裝飾性而不是燃燒性能。我國以往煤炭最早用于冶煉和取暖的實證見于考古發掘的冶鐵遺址,距今有2000多年。2018年,考古工作者在新疆伊犁地區發掘了距今3600年至 3000年的吉仁臺溝口遺址,在遺址中發現大量煤灰、煤渣、未燃盡煤塊以及煤坑等。這一發現將人類用煤的歷史提前到3000年前。此前,西方最早用煤的記錄出現在公元前300年古希臘學者所著的《石史》中。
                  在被發現并被當作燃料使用后,一直到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煤炭的產量始終都不高。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煤炭僅僅作為薪柴燃料的補充或者為上層貴族及富人所享用。如在我國隋代,煤炭還只是在宮廷中使用的重要燃料。到了唐代,煤炭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得到大規模開采,并在山西等富煤區留下最早的采礦遺跡。明代時,煤炭已成為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資源。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記載:“煤炭普天皆生,以供鍛煉金石之用。凡爐中熾鐵用炭,煤炭居十七,木炭居十三。”到了清代,我國人口進一步增加,農業、手工業進一步發展,煤炭的需求量逐漸增加。在清乾隆年間,甚至進行了一次全國性的煤炭資源調查。此舉無疑有力地推動了全國煤炭事業的發展。但不可否認的是,直到明清煤炭業繁盛之時,我國煤炭生產還是以原始落后的手工生產方式為主,煤炭生產的各個環節幾乎全靠人力,生產規模較小。
            (摘編自劉漢斌《煤這樣走進人類生活》)      材料二
                  在自家“后院”挖煤,是種什么體驗?為扛過這個冬天,近段時間在波蘭傳統煤礦產地瓦烏布日赫興起了一陣私人挖煤熱,該市市民有計劃地在當地公園、樹林甚至是自家后院里挖煤。不少網友看到這個消息后感嘆,“輕輕松松當上煤老板”。實際上,這只是波蘭人應對能源價格飆漲的無奈之舉,并不值得羨慕。在我國私人可以依法依規投資煤礦開發,但私人未經允許擅自開采煤礦是違法的,嚴重的還會面臨刑罰。
                  四季度以來,我國各產煤省區和中央企業全力挖潛擴能增產,各大煤礦加快產能釋放,產量保持高位水平。全國統調電廠電煤供應量保持高位,連續多日大于電煤消耗量,存煤保持在1.75億噸左右的歷史高位。電廠煤炭綜合到廠價明顯低于國際水平,為煤炭安全穩定供應奠定了堅實基礎。
                  由于煤礦資源深藏在土地中,不論是井下開采還是露天開采,都會加劇土地挖損和壓占,導致土地沙化,引發水土流失等災害。煤及其附屬物中含有多種重金屬,開采過程中極易釋放到外部環境里,尤其容易污染地下水,使得地下水無法飲用和灌溉。粗放的開采手段,還會引發煤礦區域附近地表水流失、地下水位下降,使地下水流向和流量發生變化,降低水流水平,進而破壞整個水系統的生態循環。在煤炭開采過程中,還會帶來大量粉塵、浮煤,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氣體。有毒有害氣體則對大氣質量產生嚴重影響,例如二氧化碳的無節制排放會加劇溫室效應;二氧化硫會引發酸雨,進而腐蝕建筑物,影響土壤酸堿性。此外,煤炭開采過程中大量低濃度甲烷被排放到大氣中,甲烷對溫室效應的影響遠大于二氧化碳。
            (摘編自王軼辰《“后院”的煤礦挖不得》)      材料三
                  缺油、少氣、相對富煤的能源資源稟賦,決定了煤炭作為我國主要能源的地位在短期內難以改變,燃煤超低排放技術進一步鞏固了煤炭的主體地位,煤炭液化技術提升了煤炭的主體地位,科技創新還將延長煤炭的主體地位。
                  目前,我國煤炭開采主要集中在鄂爾多斯盆地。這里處于黃河中上游地區,煤炭資源豐富,生產潛力較大,但生態環境脆弱,環境保護壓力大。大規模的煤炭開采容易造成地表塌陷、開裂,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對土壤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必須開發黃河流域的煤炭,但煤炭開發必然產生生態損害,如何實現煤炭開采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是黃河流域煤炭資源開發面臨的重大科學問題。黃河流域煤炭開采必須做到生態環境保護優先,煤層上面的隔水巖組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生態水位保護是生態環境保護的核心。我們必須以煤炭與水共生地質特征研究為基礎,以采動地質條件變化分區為途徑,以減少隔水巖組損害為目標,研發以保護生態水為核心的減沉、減損、保水綠色開采技術,推動黃河流域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
            (摘編自王雙明《黃河流域煤炭開采與生態環境保護》)(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煤炭最初是作為一種工藝品材料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當時人們看重的是其裝飾性而不是燃燒性能。
            B.乾隆年間進行的全國性煤炭資源調查推動了煤炭事業的發展,那時煤炭生產以手工的生產方式為主。
            C.不可否認煤炭會長期是我國最主要的能源,這是由我國缺油、少氣、相對富煤的能源特點所決定的。
            D.黃河流域的煤炭開采必須做到生態環境保護優先,要努力研發以保護生態水為核心的綠色開采技術。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正確的一項是
             

            A.考古發掘的冶鐵遺址證明距今兩千多年前我國已經大規模將煤炭用于冶鐵和取暖,2018年新疆的考古發現將人類用煤的歷史提前到三千年前。
            B.公元前三百年古希臘著作《石史》中已有用煤的記錄,但煤炭產量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前一直不高,僅作為薪柴的補充或者宮廷之中的裝飾物。
            C.波蘭烏布日赫市市民隨意在當地公園、樹林甚至自家后院挖煤,這是波蘭傳統煤礦產地居民就能源價格飆漲的無奈之舉,不值得羨慕和效仿。
            D.目前我國煤炭開采主要集中在處于黃河中上游地區的鄂爾多斯盆地,協調發展黃河流域的煤炭開采與生態環境保護是要高度重視的科學問題。
            (3)在我國,為什么“后院”的煤礦挖不得?請結合材料二簡要說明。

            組卷:0引用:3難度:0.5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6.閱讀下面文字,完成題目。
                  雪上飛馳、冰上共舞雖然美好,①______。媒體對此屢有報導,甚至有了“雪道盡頭是骨科”的戲謔。冰雪運動風險防控進入了媒體和公眾的視野。
                  相對于夏季運動項目,冰雪運動屬于高危險性體育項目,普通人接觸少,對相關領域的了解也非常缺乏。雪上項目大部分是極限運動,速度快、難度高、對抗性強、場地復雜,高速滑行之下更容易發生摔倒、翻轉。冰上項目則由于穿著冰刀站在冰面上,腳踝受力非常大,因此急性扭傷、摔倒在初學者身上也很常見。所以,②______,要做到謙力而行,科學有序。
                  冰雪運動愛好者在運動時一定要做好防護,并合理安排運動強度。③______,最好有專業教練員或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引導和指導,一步步去體驗冰雪運動之美,不要認為滑雪或者滑冰看起來“很簡單”,就冒險嘗試,很多時候,疏忽大意會適得其反,讓冰雪的樂趣大打折扣。
            (1)在上文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2)請簡要概括上面文段的主要內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關系的句子,表達簡潔流暢,不超過60個字。

            組卷:8引用:6難度:0.5

          四、寫作(70分)

          • 7.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一:憑借《過往》獲得第八屆魯迅文學獎的浙江作家艾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說:“作家的寫作是一種極為隱秘的個人勞動,需要天分、努力和運氣……我會尊重創作規律,不急功近利。”
                  材料二:從《長津湖》到《交響樂》,再到《阿里郎》,10年間,作家王筠先后創作了3部書寫抗美援朝戰爭題材的長篇小說;而在此之前,他研究抗美援朝戰爭史已有20多年的時間。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5引用:5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