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吉林省通化市輝南六中高二(上)第一次半月考語文試卷

          發布:2024/7/26 8:0:9

          一、選擇題

          • 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組卷:4引用:6難度:0.8
          •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組卷:4引用:5難度:0.8
          • 3.下列各句中,句式與例句不同的一項是 (  )
            例句: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組卷:124引用:12難度:0.7
          • 4.下列各句中的加點詞語,沒有詞類活用現象的一項是 (  )

            組卷:29引用:11難度:0.7
          • 5.下列關于古代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121引用:22難度:0.8
          • 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93引用:9難度:0.9
          • 7.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組卷:126引用:9難度:0.9
          • 8.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活用情況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我之成而實五石
            ②吳王使之
            ③夫子固拙于用
            ④凍風時作,作則
            ⑤其不能自舉也
            ⑥泰山之陽,汶水西

            組卷:65引用:16難度:0.7

          二、閱讀訓練

          • 2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論語>十二章》中,曾子認為讀書人(有志之士)任重道遠,具體表現為“
             
            ”和“
             
            ”。
            (2)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學生要多讀《詩經》、多學詩,因為學詩可以激發熱情,可以提高觀察力,還“
             
             
            ”,意思是還可以團結群眾,諷刺時政。
            (3)《大學之道》提出了格物、致知、誠意、心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八個條目,“
             
             
            ”說明“修身”是其中最根本的一條。
            (4)《老子》在列舉車子、器皿、屋室等物品來闡釋“有”與“無”的關系后,做總結的句子是“
             
             
            ”。
            (5)《老子》對偏執的人、自以為是的人以及自我炫耀的人都給予了理性的警告,其中“
             
             
            ”兩句是對自我夸耀之人的勸諫。

            組卷:3引用:1難度:0.8
          • 2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孔子遷于蔡三歲,吳伐陳。楚救陳,軍于城父。聞孔子在陳蔡之間,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將往拜禮,陳蔡大夫謀曰:“孔子賢者,所刺譏皆中諸侯之疾。今者久留陳蔡之間,諸大夫所設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國也,來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則陳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與發徒役圍孔子于野。不得行,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孔子講誦弦歌不衰。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孔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子貢色作。孔子曰:“賜,爾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曰:“然。非與?”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孔子知弟子有慍心,乃召子路而問曰:“《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吾何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夷、齊?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貢入見。孔子曰:“賜,《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吾何為于此?”子貢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蓋少貶焉?”孔子曰:“賜,良農能稼而不能為穡,良工能巧而不能為順。君子能修其道綱而紀之統而理之而不能為容今爾不修爾道而求為容。賜,而志不遠矣!”
                  子貢出,顏回入見。孔子曰:“回,《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吾何為于此?”顏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見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國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見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顏氏之子!使爾多財,吾為爾宰。”
                  于是使子貢至楚。楚昭王興師迎孔子,然后得免。
            (選自《史記?孔子世家第十七》)(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君子能修其道/綱而紀之/統而理之/而不能為容/今爾不修爾道而求為容
            B.君子能修/其道綱而/紀之統而/理之而不能為容/今爾不修爾道而求為容
            C.君子能修其道/綱而紀之/統而理之而/不能為容今/爾不修爾道而求為容
            D.君子能修/其道綱而紀之/統而理之/而不能為容/今爾不修爾道而求為容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諸侯”,古代中央政權分封的各方君主的統稱。周制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B.“大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諸侯國中,國君之下依次有卿、士、大夫三級。
            C.“伯、叔”,古代兄弟排行。伯指排行老大,叔指排行老三。亦有伯(孟)、仲、叔、季之說。
            D.“王子”,帝王的兒子。嫡長子多會作為皇位繼承人被立為太子,又稱皇儲或儲君。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陳國、蔡國大夫的所作所為都違背了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賢人,因而當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請孔子時,他們考慮到孔子入楚對己不利,就共同調發役徒將孔子圍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陳國、蔡國之間時,糧食斷絕,隨從一一餓倒,就連子路這時也沉不住氣了。而孔子用自己的行為為他所倡導的士節寫下了形象的注解。
            C.子路、子貢對孔子“為什么受困在這里”的問題,雖然回答的角度不同,但都對孔子之道表示質疑,表現了二人“窮”境之中的信仰危機,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評。
            D.顏回認為正確的主張不被別人采納,自己仍堅持下去,這才顯出君子的修養。孔子聽了顏回的回答感到欣慰,許諾讓顏回擁有許多財產,自己愿給他當管家。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從者病,莫能興。孔子講誦弦歌不衰。
            譯文:
             

            ②賜,良農能稼而不能為穡,良工能巧而不能為順。
            譯文:
             

            (5)結合全文看,孔子最后為什么能夠脫身?

            組卷:71引用:3難度:0.6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