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重慶市榮昌區七年級(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布:2024/6/28 8:0:9
一、語文知識及運用(30分)
-
1.下面是小榮同學撰寫的母親節感言,請你協助他完成問題。
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從兒時起,母親就一直教導我們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她讓我們學習詩人聞一多,為給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目不窺園,兀兀窮年,瀝盡心血;她讓我們學習最普通的梨花姑娘,在陡峭山林間照管一間竹蔑泥墻的小屋,幫助陌生人;她讓我們學習教育家、作家葉圣陶,不論是修閏課本的文字,還是斟酌自己的文章,都心不在焉,為人典范……
(1)感言中加點字的讀音和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目不窺園(guī)
B.瀝盡心血
C.竹蔑(miè)
D.修閏
(2)感言中畫線詞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A.衰微
B.兀兀窮年
C.陡峭
D.心不在焉組卷:9引用:1難度:0.8 -
2.依次填入下面橫線處的句子,最恰當的一項是( )
只有巨擘才能寫出時代的戰歌。 。 。 。 。那不是作曲家在作曲,那是一個時代,一個民族在吶喊。
①而《救國軍歌》只是一次演出前的急就章,據說只用六七分鐘。
②抗日歌曲的創作速度令人驚奇。
③《我們都是神槍手》,是一支部隊要上前線,臨行前夜,賀綠汀一個夜晚創作完成,第二天,部隊就唱著這支歌出發了。
④假如,讓一個人抄寫《黃河大合唱》的全部曲譜,也許需要一個星期,可冼星海創作《黃河大合唱》也僅僅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A. ②①③④ B.②④①③ C. ④①③② D. ④②①③ 組卷:7引用:1難度:0.8 -
3.請仿照畫波浪線的句子,在橫線處補寫一個句子,使之與上下文構成語意連貫的排比句。
一年的初中時光,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讓我們快樂成長。課堂上,孜孜以求,我們收獲知識;組卷:7引用:1難度:0.9
三、現代文閱讀(40分)
-
9.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問題。
窗前的杏樹
陳海強 ①第一眼看到小杏樹開花,我悄悄說了句:“從此算是住進杏花村啦。”十多年前的冬天,我抱著最后一箱子圖書搬進這處房子。一天清晨,我隱約看見有花枝在窗外浮動,疑心看花了眼,于是出門抵近觀察,結果遇見了佇立在晨曦中的小杏樹。
②農歷二月,小杏樹準時復蘇,枝頭升起繁星般的蓓蕾。窗含杏花春意鬧啊!我知道一場花事已經臨近了。小杏樹還是那么認真地遵守著與春天的約定,早早便在春風中呼喚著我的注意。春分之后,晝漸漸長了,夜漸漸短了,小杏樹枝頭的蓓蕾已愈發飽滿,似乎一陣暖風,就可以拉開枝頭舞臺的帷幕。一連幾日,我起床后跑到小杏樹下尋覓第一朵綻放的杏花。春分后第三日,天蒙蒙亮,我站在樹下張望,見一朵粉撲撲的花兒盤踞在向陽的高枝上,花瓣沐浴著晨光。
③接下來的日子,杏花就趕著趟兒綻放了,開得大大方方,開得熱熱鬧鬧。我自然知道,眼前的繁花似錦很快就要零落成泥。于是,拍攝杏花成了工作之余要緊的事情。有幾天事情稍多,白日里誤了時辰,就在夜里打開閃光燈拍。黑暗的背景前,花朵瞬間被照亮,恍如夜空里的星星。夜里有雨隨風而至,晨起后從樹籬上撿起幾朵杏花,放在手心端詳,無需放大鏡,花莖上毛茸茸的細節纖毫畢現。這才看清,杏花像微縮的枝形吊燈,豆綠色的花蒂如瓶狀,勻稱地張開五指般的赭色花托,像個小提籃盛著五枚素凈的花瓣兒。
④或許,小杏樹并不小,甚至可能與我同庚呢。我喚其為小杏樹,是因為它前后左右都是高大樹木——七八米開外的大柳樹足有合抱粗,根深勢大,郁郁蔥蔥。而在大柳樹和小杏樹之間尚有從地面就分叉的大香椿樹,擠擠挨挨將小杏樹頭頂的天空全都掠去了。然而,擋在杏樹上的濃蔭,主要還是來自一株大柿子樹。此樹年年枝繁葉茂,結出的柿子足有小兒拳頭大小。
⑤一朵杏花在成為一枚青杏兒之前,還要經歷各種各樣的考驗。有段時間,我短暫地居家辦公,便有了更多時間注意小杏樹。我驚奇地發現,每天都有麻雀呼朋引伴地飛到枝頭啄食花蕊,一時間花瓣如雪片般墜落。有時候,我從小杏樹下走過,看到小路上已經撒滿落花,不禁擔憂樹上還能結幾枚杏子。到了三月的第十八個黃昏,一場大風襲來,院子里叮叮當當響成一片,被風摧折的枯枝噼噼啪啪墜落著。小杏樹上的繁花會不會被風刮掉了呢?小杏樹會不會失去孕育在枝頭的青杏兒呢?我有些惴惴不安。趴在窗口向外張望,卻發現大風中的小杏樹頗有些臨危不亂、氣定神閑。小杏樹黑黝黝的枝條,正在風中搖晃出健康的光澤。與那些在風雨中折枝斷杈的大樹相比,這小小的杏樹,似乎擁有自己的生存智慧。
⑥于是,當我再次看到小杏樹在窗外探身起舞的樣子,心里涌上莫名的感動。身處逼仄之地,依然一年年努力地開花結果,我漸漸覺出小杏樹的了不起,常常拎起一桶清水去澆灌。有時,我也會順帶澆灌小杏樹周圍的樹木和花草。因為,我漸漸明白了,小杏樹的美,離不開周圍一草一木的影響。它們之間似乎相互競爭,但好像也在相互成就。又或許,它們根本無暇顧及這些復雜的問題,因為一草一木全都在認認真真地赴歲月之約,心無旁騖地走在萬物生長的春天。
⑦二月萌芽發生,三月蓓蕾初綻,四月花自凋零。這個過程,我是見證者,也是記錄者。有一天,我站在窗前時,隔著朦朧的玻璃,看到窗外的小杏樹煥然一新,似錦的繁花已經落盡,新葉正在風中閃亮。一位老人從小杏樹下經過,正抬頭張望新綻的葉芽。那一刻,我似乎聽到了杏樹枝頭風吹過的聲響。我想,那正是萬物生長的律動。
(選自《人民日報》2022年04月06日 20版,有刪改)(1)通讀全文,梳理作者對小杏樹的情感變化。
疑惑,驚喜——→期待,喜愛,珍惜——①
(2)從修辭手法角度,賞析第②段畫線句子。
農歷二月,小杏樹準時復蘇,枝頭升起繁星般的蓓蕾。
(3)在作者看來,“一朵杏花在成為一枚青杏兒之前”要經歷哪些考驗?結合文本內容概括作答。
(4)從本文第⑥段和課文《紫藤蘿瀑布》中,你獲得了哪些與班上同學的相處之道?組卷:6引用:1難度:0.5
四、寫作(55分)
-
10.作文。
梁啟超認為:“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對此,引起你怎的聯想與思考?
請以“那一次,我學會了盡責”為題,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記敘文。
要求:①內容充實,感情真摯;
②不得抄襲套作;
③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組卷:3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