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陜西省西安八十九中高二(上)期末地理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單選題(共35題,共70分)
-
1.2020年6月23日成功發射北斗三號收官之星,至此北斗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可以提供( ?。?br />①空間分析
②位置信息
③時間信息
④波譜信息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組卷:53引用:3難度:0.5 -
2.民謠:“一年開草場,二年打點糧,三年五年變沙梁”所反映的生態環境問題是( ?。?/h2>
A.水土流失 B.土地鹽堿化 C.土地荒漠化 D.生物多樣性減少 組卷:9引用:1難度:0.6 -
3.我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工程,對輸出地可產生的有利影響是( )
A.改善我國中東部能源緊張狀況 B.使我國東部地區城市環境質量得到改善 C.使第三產業成為主導產業 D.將當地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組卷:93難度:0.7 -
4.下列區域具有明確邊界的是( )
A.江南丘陵區 B.亞熱帶地區 C.湖南省 D.珠江三角洲地區 組卷:10引用:2難度:0.7 -
5.東北地區由于各種原因,其黑土肥力不斷下降,其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土流失 B.氣候干旱 C.秸稈還田 D.生物活動微弱 組卷:19引用:1難度:0.5 -
6.2020年7月23日,我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將“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火星探測任務作為我國深空探測重大科學工程的第一次任務,將在一次任務同時實現“繞、落、巡”三個目標,開展火星全球和綜合性探測,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據此完成9~10題。
“天問一號”探測器正常巡航后( ?。?/h2>A.仍然未脫離地月系 B.與火星組成天體系統 C.受到的吸引力變大 D.遇到的云雨現象增多 組卷:2引用:0難度:0.70 -
7.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計劃將于2021年5月著陸火星表面,開展一系列科學探測任務。讀火星與地球基本數據對比表,完成1~2題。
名稱 與太陽的距離
(×106千米)質量 體積 自轉周期
(天)公轉周期
(年)表面溫度
(K)地球 149.6 1 1 1.00 1.00 288 火星 227.9 0.11 0.15 1.03 1.88 210
火星屬于( ?。?/h2>A.地內行星 B.行星 C.巨行星 D.遠日行星 組卷:0難度:0.70 -
8.“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我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并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了火星探測之旅。2021年6月11日,國家航天局首次公布了“祝融號”火星車拍攝的著陸點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國印跡”和“著巡合影”等影像圖。至此,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一次性完成“繞、著、巡”三步。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行星 質量(地球為1) 體積(地球為1) 平均密度g/cm2 公轉周期 自轉周期 四季更替 地球 1.00 100 5.52 1a 23h56m 有 火星 0.11 0.15 3.96 1.9a 23h37m 有
在下述條件中火星與地球最接近的是( )A.重力加速度大小 B.公轉周期長短 C.表面溫度高低 D.晝夜交替周期長短 組卷:0引用:0難度:0.70
三、綜合題(共30分)
-
37.讀如圖,回答下列問題。
(1)從圖中巖層形態看,A處地質構造為
(2)①地是
(3)從圖中看,B處地質構造為組卷:15難度:0.5 -
3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國某高中學生實驗小組,在模擬驗證某一地理原理時,采用下列做法:在一個六面都封閉的透明玻璃柜內,分別放置一個電爐(有導線連到柜外)和一大碗冰塊在底部兩側。在玻璃柜頂面中部的內壁貼一張下垂的紙片M(如圖所示)。電爐通電一段時間后,觀察紙片M的偏動情況。
材料二:如圖1和如圖2。
(1)該實驗模擬的原理最可能是
A.溫室效應
B.熱力環流
C.大氣受熱過程
D.水循環過程
(2)在電爐通電一段時間后紙片M向
(3)將下列各環節序號,按該原理形成過程的先后順序填入相應方框內
①地面冷熱不均②空氣發生水平運動③空氣垂直運動④同一水平面產生氣壓差異,形成水平氣壓梯度力
(4)若所示等壓面為沿海地區白天等壓面,則A、B中代表海洋的是
(5)為了更好地觀察到實驗現象,參與實驗的學生想讓紙片的擺動幅度更大,下列建議合理的是
A.選擇更輕厚的紙進行實驗B.在透明玻璃柜上大量開孔
C.降低電爐的功率D.增加冰塊的數量組卷:8引用:3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