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蘇省高考生物壓軸試卷
發布:2024/11/12 13:30:2
一、單選題(共15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
1.蘇軾詩“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中,“飴”是麥芽糖,“酥”是酥油。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h2>
A.鑒定“飴”是否為還原糖,可將其溶解后滴加斐林試劑并作水浴加熱處理 B.用顯微鏡觀察蘇丹Ⅲ染色后的“小餅”切片,可見細胞中橘黃色的脂肪滴 C.人體細胞吸收麥芽糖后可以合成多糖,也可以轉變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D.糖類和脂質是細胞的重要能源物質,多食“小餅”等富含糖與脂質的食品有益健康 組卷:107引用:4難度:0.7 -
2.“生命觀念”是指對觀察到的生命現象及相互關系或特性進行解釋后的抽象,是人們經過實證后的觀點,比如結構與功能觀、進化與適應觀、穩態與平衡觀、物質與能量觀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h2>
A.核仁與核糖體的形成有關,沒有核仁就不能形成核糖體,進而不能合成蛋白質 B.光合作用將光能固定在有機物中,有機物攜帶著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進入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相輔相成 C.生物體內各種過程的平衡受信息(遺傳信息、激素、神經遞質、細胞因子等)的調控 D.環境不受破壞時種群數量可在K值附近上下波動體現了穩態與平衡觀 組卷:40引用:7難度:0.7 -
3.如圖是番茄植株的葉肉細胞中進行光合作用的示意圖,PSII和PSI是由蛋白質和光合色素組成的復合物,是吸收、傳遞、轉化光能的光系統,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自然界中能發生光合作用的生物,不一定具備PSII和PSI系統 B.光反應過程將吸收的光能轉換為活躍的化學能全部儲存在ATP中 C.在ATP合成酶的作用下,H+順濃度梯度轉運提供分子勢能,促進ADP和Pi合成ATP D.PSII中的色素吸收光能后,將H2O分解為O2和H+產生電子傳遞給PSI將NADP+和H+結合形成NADPH 組卷:54引用:7難度:0.7 -
4.為研究紅霉素(EM)聯合順鉑(CDDP)用藥對肺癌細胞增殖、凋亡的影響,科研人員將肺癌細胞分成四組進行不同實驗處理,實驗結果如表。
組別 細胞周期(%) 細胞凋亡率(%) 細胞周期蛋白相對表達量 細胞凋亡蛋白相對表達量 分裂間期的細胞比例 分裂期的細胞比例 空白對照組 89.12 10.88 0.46 0.89 0.41 10mg/L EM組 91.37 8.63 0.51 0.76 0.73 10mg/L EM+IC50-CDDP組 96.61 3.39 19.71 0.75 0.75 IC50-CDDP組 93.93 6.07 16.08 0.84 0.42
據表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A.EM組促進了細胞周期蛋白的合成和細胞凋亡 B.肺癌細胞凋亡前需要經歷細胞分化和衰老的過程 C.EM和IC50-CDDP均能使肺癌細胞的細胞周期阻滯在分裂期 D.EM聯合CDDP用藥抑制肺癌細胞增殖和促進肺癌細胞凋亡的作用更強 組卷:64難度:0.7 -
5.如圖是某精原細胞內兩對同源染色體發生的結構變化,染色體上的字母表示基因,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br />
A.染色體結構改變后,N基因和b基因的表達可能會受到影響 B.圖中所示的染色體結構改變,會涉及DNA分子的斷裂和連接 C.染色體結構改變后,B和N基因在同源染色體相同位置上,是等位基因 D.染色體結構改變后,該細胞形成精子時,等位基因N和n可不發生分離 組卷:81引用:10難度:0.7 -
6.長順綠殼蛋雞(性別決定方式ZW型)是貴州山區一項寶貴資源。為了探討綠殼蛋雞脛色的基因遺傳規律和脛色鑒別雌雄的可行性,育種工作者進行了如圖雜交實驗。
以下分析錯誤的是( ?。?/h2>A.據雜交一結果可判斷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 B.據雜交一結果無法判斷基因的顯隱性 C.據雜交二結果可判斷淺色脛為顯性性狀 D.雜交二結果說明可用脛色鑒別雌雄 組卷:91引用:3難度:0.7 -
7.蜂王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以蜂王漿為食的幼蟲將發育成蜂王,而以花粉、花蜜為食的幼蟲則發育成工蜂,幼蟲發育成蜂王的機理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蜂王和工蜂都不是單倍體生物 B.DNA甲基化水平是發育成蜂王的關鍵要素 C.推測花粉、花蜜中的物質會抑制Dnmt3的活性 D.食物可通過影響基因的表達而引起表現型的改變 組卷:42引用:15難度:0.7 -
8.果蠅大腦中的飽覺感受器能夠快速探測到血淋巴管中升高的D葡萄糖,該信息通過神經傳導,最終激活胰島素生成細胞釋放胰島素,從而抑制果蠅進一步進食,具體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img alt src="https://img.jyeoo.net/quiz/images/202103/54/73701a62.png"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A.上述三個細胞的Ca2+通道依次打開 B.神經遞質TK釋放量減少對果蠅進食的抑制作用增強 C.興奮由D神經元單向傳遞至T神經元 D.抑制飽腹果蠅的D神經元活性能模擬饑餓果蠅的表現型 組卷:71引用:11難度:0.7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5分。
-
24.某松林受到新型松毛蟲的危害引起松林成片死亡,人們通過向松林引入灰喜鵲,從而有效控制蟲害??蒲腥藛T對該松林不同植被類型的生物量(指某一調查時刻單位面積內現存生物的有機物總量)進行測定,獲得圖1所示結果。圖2為該松林植被的碳轉移途徑示意圖[單位:噸/(公頃?年)]。
(1)科研人員在松林中隨機選取多塊樣地,收獲全部植物,按照
(2)圖2中,途徑①是指
(3)向松林引入灰喜鵲以控制新型松毛蟲危害的方法屬于
(4)科研人員認為引入灰喜鵲防治松毛蟲不屬于物種入侵,合理解釋是組卷:29引用:7難度:0.7 -
25.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纖維素酶的分子改造
纖維素酶的分子改造先后經歷了以下3個階段:以定點突變為基礎的“定點理性設計”;以易錯PCR等技術主導的“定向跡化”;以數據驅動設計或結構生物信息學指導的“構理性設計”。
20世紀80年代,隨著定點突變技術的快速發展,纖維素酶理性改變策略應運而生。該技術的基本思路是:先研究分析纖維素酶的三維結構信息,再基于對其結構與功能關系的理解,選定特定的氨基酸進行改造,找到并改變相對應的脫氧核苷酸序列(基因)。常用的定點突變技術是重疊延伸PCR(過程如圖1),可對目的基因特定堿基進行定點替提、缺失或者插入,實現對目的蛋白的改造。
然而,目前僅獲得了纖維素酶家族的少數成員三維結構,通過定點突變為代的理性設計進行纖維素酶分子的改造在短期內仍難以獲得廣泛的成效。因此,采用“非理性”設計就成為一種重要的研究手段。所謂“非理性”設計,即定向進化,就是在對蛋白質的三維結構及催化機制不是很清楚的條件下,模擬自然進化過程,利用易錯PCR等技術對基因進行隨機突變,提高基因突變頻率和基因突變的多樣性,并與定向篩選策略結合,最終獲得具有某些優良特性的酶分子(過程如圖2)。
盡管定向進化技術在對纖維素酶進行改造時可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有益收獲”,但由于對要改造的蛋白質分子結構信息并不清楚,因此操作起來具有明顯的“盲目性”。
近十年隨著計算機運算能力大幅提升以及先進算法不斷涌現,計算機輔助蛋白質設計改造得到了較大的重視和發展,形成了“構理性設計”的新策略。這一策略借助蛋白質保守位點及蛋白質的三維結構分析,通過非隨機的方式選取若干個氨基酸位點作為改造點,并結合有效密碼子的理性選用。構建“小而精”的突變體文庫。與定向進化相比,“結構理性設計”可提供明確的改造方案,大幅降低建立、篩選突變體文庫所需的工搾量,增大理性設計成功的概率。
(1)纖維素酶的分子改造過程屬于
(2)根據圖1所示的疊延伸PCR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①PCR擴增DNA的過程中,引物a、b、c、d中,PCR1應選擇引物
②重疊延伸PCR通過
(3)請據圖2寫出用定向進化策略改造纖維素酶的操作過程:
(4)用定向進化策略改造纖維素酶,下列哪些說法正確
A.定向進化策略可以使纖維素酶朝著人們需要的方向進化
B.定向進化策略獲得的纖維素酶的基因序列在篩選前是已知的
C.定向進化策略的實質是達爾文進化論在分子水平上的延伸和應用
D.與定點誘變相比,定向進化策略不需解析酶的結構和功能,更接近自然進化過程
E.基因工程技術是定向進化策略改造纖維素的基礎
(5)有人認為,以數據驅動設計或結構生物信息學指導的“結構理性設計”必將成為纖維素酶的分子改造的主流方向,該說法是否正確,請結合本文作出判斷,并撰寫一段文字,向公眾進行科學解釋。組卷:41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