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華士片八年級(上)期中物理試卷
發布:2024/11/16 5:0:1
一、選擇題(本題共12題,每題2分,共2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
1.不同物體吸收太陽輻射能力不同,小明認為它可能與物體的顏色有關。于是他將幾個完全相同的物體,涂上不同顏色放在太陽底下,測出相同時間內物體升高的溫度。就“小明認為它可能與物體的顏色有關”這一環節而言,屬于科學探究環節中的( )
A.提出問題 B.猜想與假設 C.進行實驗 D.得出結論 組卷:51引用:6難度:0.9 -
2.如圖所示,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乒乓球會多次被彈開。這個實驗是用來探究( )
A.聲音能否在真空中傳播 B.聲音產生的原因 C.音調是否與頻率有關 D.聲音傳播是否需要時間 組卷:1619引用:332難度:0.9 -
3.下列實驗或事例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如圖甲,敲擊衣架聽到聲音,說明固體可以傳聲 B.如圖乙,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用手彈撥,可以探究影響聲音高低的因素 C.如圖丙,城市行道樹可以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D.如圖丁,超聲波可以清洗眼鏡,說明聲音具有能量 組卷:38引用:5難度:0.9 -
4.分析圖中的信息,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人能發出頻率為30 Hz的聲音 B.海豚發出聲音的響度比人的大 C.人發出所有的聲音,海豚不能全部聽到 D.地震產生的次聲波,只要響度足夠大,海豚就能聽到 組卷:65引用:3難度:0.9 -
5.小明在學習物理知識后列舉了以下數據,最符合實際的是( )
A.江陰地區冬天氣溫可達-2℃ B.人的正常體溫為39.5℃ C.洗澡水的溫度大約為30℃ D.聲音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 組卷:9引用:1難度:0.8 -
6.2022年北京冬奧會把中國時間——“二十四節氣”作為開幕式倒計時,下列涉及的物態變化及吸放熱情況說法正確的是( )
A.“雨水”節氣,雨的形成是升華現象 B.“寒露”節氣,露的形成要吸收熱量 C.“霜降”節氣,霜的形成是液化現象 D.“大雪”節氣,雪的形成要放出熱量 組卷:138引用:8難度:0.8 -
7.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傳統民間藝人會制作一種“糖畫”,先把糖加熱到流體狀態,用它畫成各種小動物圖案,如圖,再慢慢晾干變硬,送給小朋友。關于制作“糖畫”的全過程,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糖的物態變化是先熔化后凝固 B.糖的溫度一直在增加 C.糖的物態變化是先凝固后熔化 D.糖的溫度一直在降低 組卷:58引用:5難度:0.8 -
8.如圖將冰塊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適量的鹽,用筷子攪拌大約半分鐘,用溫度計測量罐中冰與水混合物的溫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溫度低于0℃。這時觀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會發現白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冰中加鹽提高了冰的熔點 B.易拉罐中的冰在熔化過程中,溫度會降低 C.霜是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 D.如果不加鹽,則罐底出現小水珠而不是白霜 組卷:100引用:5難度:0.7 -
9.我國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國家,人均淡水資源量僅為世界水平的
,且地區分布極不均衡。以下對水資源的利用中,恰當的是( )14
①實現工業廢水的達標排放;
②推廣家用節水器具;
③垃圾可以扔到河里由水流帶走;
④大量開采地下水;
⑤農業灌溉引用工業廢水。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② D.②④ 組卷:72引用:5難度:0.9 -
10.小安通過學習生物學發現,綠色植物的生長需要陽光;小聰通過學習物理學發現,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的。由此她們可以初步推測,不利于綠色植物生長的光是( )
A.紅光 B.黃光 C.綠光 D.紫光 組卷:156引用:6難度:0.9
三、解答題(共6題,共40分)
-
30.在物理綜合實踐活動中,小紅和小華在老師的指導下制取干冰并做了些有趣的探究。
(1)如圖甲所示,她們將一個棉布袋套在干冰滅火器口部,手按滅火器的手柄,過一會兒,棉布袋內出現了干冰,在此過程中,她們觀察到裝有干冰的棉布袋外側有一層“白霜”,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 (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的。布袋下方還有縹緲的白霧,如圖乙所示,霧的形成是 現象(填物態變化名稱)。
(2)如圖丙所示,她們在兩只相同的燒杯中倒入體積和溫度相等的食用油和溫水。
①她們先將干冰放入油中,干冰沉底后,觀察到油中有大量氣泡產生,干冰完全消失后,燒杯中油的體積并未發生變化,這說明干冰在油中發生了 (填物態變化名稱),用手觸摸杯底,感覺到很涼,說明 。
②接下來,她們將干冰放入溫水中,干冰沉底后,觀察到水中有大量氣泡產生,杯子上方產生大量白霧。小紅認為杯子中的水正在沸騰,小華則認為要進行判斷,給你一支溫度計,請你說明判斷方法:。水面上方的大量白霧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請你給出合理的猜想:。
③請根據實驗中干冰呈現的特性,提出一種在生活中合理使用干冰的方案 。組卷:216引用:3難度:0.4 -
31.小明與小芳為了探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溫性能的好壞,兩人設計并做了這樣的實驗,他們用這兩種材料分別包著裝有熱水的密閉燒瓶,讓它們自然冷卻,利用溫度計和計時器定時測量兩燒瓶中的水溫隨時間變化的情況。
(1)為保證實驗的科學性,除了取大小、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還應考慮影響水溫變化的其他因素,即保持燒瓶相同、環境因素相同、水的體積相同和水的初溫相同;
(2)按照計劃操作,小明與小芳把實驗測得的時間和溫度數據記錄在表中。時間(min) 0 10 20 30 40 … 150 180 210 泡沫塑料組水溫/℃ 90 74 65 60 57 … 21 20 20 棉絮組水溫/℃ 90 70 55 ? 33 … 20 20 20
(3)小明與小芳是采用了“在相同的時間內,比較水溫降低多少”的方法來比較兩種材料的保溫性能的,你還可以采用“”的方法來比較兩種材料的保溫性能;
(4)根據表格水溫下降的規律可知:時間為30min時,棉絮組的水溫可能是下列選項中的哪一個 。
A.46℃
B.43℃
C.39℃
D.36℃組卷:28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