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八年級(上)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意的答案。每小題2分,共50分)

          • 1.唐朝詩人劉禹錫在《烏衣巷》中寫道“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下列動物的運動方式與燕子相似的是(  )

            組卷:20引用:3難度:0.5
          • 2.成都馬拉松在2022年11月20日如期開跑,在跑步運動中,運動員要大幅度擺動上肢,此時起到支點作用的是(  )

            組卷:7引用:2難度:0.5
          • 3.俗話說“少怕歪,老怕摔”,從骨的成分和特性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27引用:4難度:0.5
          • 4.升旗儀式上,少先隊員行隊禮時,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的狀態分別是(  )

            組卷:10引用:3難度:0.5
          • 5.經過訓練的導盲犬能夠在十字路口引導視障人士安全過馬路,下列對導盲犬上述行為的解釋,正確的是(  )
            ①遺傳因素決定
            ②在生活經歷中獲得
            ③先天性行為
            ④后天學習行為

            組卷:22引用:3難度:0.6
          • 6.生活在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的婆羅洲猩猩,能夠利用樹葉當“手套”去摘取有刺的果實。根據動物行為的功能來看,該行為屬于(  )

            組卷:10引用:5難度:0.6
          • 7.下列措施對保護動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是(  )

            組卷:5引用:2難度:0.7
          • 8.科學家在分析斑馬魚的行為變化時發現其有明顯的晝夜節律,即光照時運動量多,黑暗時運動量少。下列人或動物的節律行為與斑馬魚相似的是(  )

            組卷:6引用:2難度:0.7
          • 9.2021年11月,都江堰市國有林場的紅外相機首次拍攝到了三年前野化放歸的大熊貓“小核桃”,影像顯示其已經適應野外生活。這種動物行為的研究方法屬于(  )

            組卷:20引用:4難度:0.6
          • 10.動物經過蒼耳叢生的道路時,總會被堅硬多刺的“小刺猬”纏繞一身。在這一過程中,動物起到的作用是(  )

            組卷:16引用:2難度:0.6

          二、非選擇題(共50分,“[]”中填寫序號或字母,橫線上填寫文字或相應內容,專業術語字寫錯不得分)

          • 29.苯丙酮尿癥(PKU)患者會出現生長發育遲緩、大腦發育障礙等癥狀。如圖是某苯丙酮尿癥家庭的家系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由遺傳圖譜分析可知,苯丙酮尿癥是
             
            (填“顯性”或“隱性”)遺傳病。3號與1號和2號的性狀表現相同,這種現象稱為
             
            ,聯系親代和子代的橋梁是
             
            ,基因隨其代代相傳。
            (2)若用A和a表示控制苯丙酮尿癥的基因,則1號個體的基因型為
             
            ;5號個體的基因型為Aa的概率是
             

            (3)如果已經確定3號個體攜帶致病基因,那么8號個體患病的概率是
             

            (4)有該家族遺傳病史的個體在生育前進行
             
            ,可以有效降低遺傳病的發病率。

            組卷:115引用:2難度:0.4
          • 30.同學們經常在學校和公共社區看到“七步洗手法”的宣傳海報。有同學提出疑問:“正確的洗手方式能否有效減少手上的細菌等微生物呢?”為此,在老師的協助下他們開展了如下探究活動,請分析并完善本次探究。
            (1)提出假設:
             

            (2)設計并實施實驗:
            ①配制培養基:將水、無機鹽、瓊脂(有凝固作用)、牛肉膏等配制成培養基后高溫滅菌。其中牛肉膏能為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提供
             

            ②將等量的培養基倒入已滅菌的A、B、C三個培養皿中,滅菌的目的是
             

            ③無菌棉棒在洗手前的手心取樣,輕輕涂抹在A培養基上;無菌棉棒在
             
            ,輕輕涂抹在B培養基上;無菌棉棒不做任何處理,輕輕涂抹在C培養基上。每次實驗流程如圖:

            將A、B、C三個培養基放在培養箱中培養,每天觀察菌落生長情況,做好記錄。
            (提示:大多數微生物肉眼不可見,但是在培養基上能迅速繁殖和生長并形成肉眼可見的微生物菌落。)
            (3)實驗要求同學們在每次手心取樣時,應確保同一只手同一位置同樣大小的取樣面積,這樣做的目的是
             

            (4)請預測實驗結果并分析結論:A培養基上出現
             
            ;B培養基上出現
             
            ;C培養基上沒有長出菌落。根據這個結果得出的結論是
             

            (5)有同學提出這個實驗設計存在不足之處,請分析不足并提出修改建議:
             

            組卷:44引用:3難度:0.3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