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五四版七年級上冊《第6課 親愛的爸爸媽媽》2018年同步練習卷(7)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共3小題,每小題3分,滿分9分)
-
1.下列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其它三項的錯別字改正,并掌握正確的書寫)
A.眼花瞭亂 不可明狀 荒謬 憧憬 B.響徹云霄 頭發班白 屏障 屹立 C.殺戮 蕩然無存 贓物 荒謬 D.憧憬 月明風清 寒襟 張皇失錯 組卷:0引用:2難度:0.9 -
2.下列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是法國作家雨果歌頌遠征部隊取得偉大勝利的一封信。 B.新聞的標題、導語和主體缺一不可。 C.《親愛的爸爸媽媽》開頭第一句“凄風。苦雨。天昏。地暗”寫出了天氣的惡劣。 D.《親愛的爸爸媽媽》的作者是聶華苓,女,中國當代女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漢人,著有《失去的金鈴子》《桑青與桃紅》《千山外,水流長》《臺灣軼事》等小說集。 組卷:2引用:1難度:0.8 -
3.下列文句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人潮仍沿著山路瀉下。”不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還運用了夸張的修辭。 B.“歷史,現實,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了一幅悲哀而美麗、真實而荒謬的畫面。”這句話抒發了作者矛盾的心情。 C.薩特的一段話,可以看作本文的一個綱,“沉重”與“美麗”兩個主題詞是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把握。 D.“他和那位西德朋友一對照,就是很好的反駁。”這句話其實就是對日本人的含蓄的批評。 組卷:75引用:2難度:0.5
二.片段閱讀
-
4.歷史,現實,在雨中 ___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麗、真實而荒謬的畫面。
“他們全是南斯拉夫著名的演員和音樂家。”莫馬指著幾個走向擴音器的人對我說。
雨下得更大了。樂隊奏起了音樂。一位女演員朗誦南斯拉夫著名女詩人迪桑卡的詩:
……
他們坐在書桌前
就在那要命時刻前55分鐘
小小的人兒,
急切地回答
艱難的問題:
假若一個人步行,結果是多少……
許許多多這類問題。
小腦子充滿了數字,
書包裝滿了練習簿,
打的分數有好也有壞;
兜兒還塞一把夢想和秘密,
是愛和盟誓。
每個人都以為
自己將在陽光下奔跑
很久,很久
直到任務了結時。
一首首詩,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劇,在兩小時之內,將半個世紀前的殘酷歷史 ____在我們眼前。孩子們對未來的憧憬,對生命的喜悅,對死亡的恐懼,對親人的呼喚,父母失子的哀傷和控訴,塞爾維亞人對暴力的和對自______由的 ____--世世代代“人”的聲音,在詩和音樂的韻律中,響徹云霄,響遍山谷。回音在傾瀉的雨中繚繞不絕。天地亦與人同哀。南斯拉夫的塞爾維亞人就那樣年年不間斷地表達他們的歷史感:沒有仇恨,沒有憤怒;只有悲哀,只有記憶,只有警告--世間永遠不能再有戰爭和屠殺了。
我不由想起南京大屠殺。“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也建在當年日軍集體屠殺中國人的地點。館外一大片石子,每顆石子象征一位犧牲者。館內陳列著日軍屠殺的證物、文件、照片、報紙。
(1)仔細體味下列語句的含義,回答括號里的問題。
“他們殺孩子、老師,也殺牧師、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純樸勤勞的普通市民。”(“全是”一詞強調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2)在正文前的引文中,薩特說他的“記憶”既是“沉重”的,又是“美麗”的,試結合課文內容說說薩特這樣說的原因。
(3)凄風。苦雨。天昏。地暗。(這里連用四個句號,起到了什么表達效果?這里僅僅是在描寫天氣嗎?)
(4)“他們殺了孩子、老師,也殺牧師、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純樸芙蓉的普通市民。”(“全是”一詞強調了作者什么感情?)
(5)歷史、現實,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麗、真實而荒謬的畫面。(你怎樣理解這看似矛盾的議論?)
(6)人,是健忘的。不記仇,很對。但是,不能忘記。(聯系上下文,說說這幾句話的內涵。)
(7)明赫白仍然雙手撐著頭流淚。我和安格爾走過去和他握手。許多人走過去和他握手。(聯系上下文,說說為什么明赫白能得到眾人的寬恕和尊重。)組卷:0引用:1難度:0.7
三.拓展閱讀
-
11.閱讀課文這段文字,“納粹在滅種呀!孩子們就從課堂里被抓走了,還有十幾位老師。有一位老師,納粹要他合作,他說:‘開槍吧!我給孩子們上最后一課!’”想像課堂上的情景(那位老師的深情動作,納粹士兵的動作),寫一個200字左右的片斷。
組卷:3引用:1難度:0.7 -
12.按照題目要求,發揮想象,擴寫一個片斷作文。
想象巴法爾給他父親寫信時的情景,把巴法爾的信擴展成300字左右的片斷。組卷:5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