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部編版五四制八年級上冊《第2課 首屆諾貝爾獎頒發》2023年同步練習卷

          發布:2024/9/28 13:0:2

          一、選擇題

          • 1.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125引用:2難度:0.7
          • 2.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組卷:5495引用:31難度:0.7

          四、現代文閱讀

          • 6.課外閱讀 閱讀文段,回答下面的問題。
            醫生進行開腦手術  巴西婦女唱歌感謝神      英國《每日郵報》8月19日報道巴西一名婦女在接受可怕的開腦手術期間,因手術需要保持清醒,她決定一路唱歌感謝神,結果順利度過8小時的手術。
                  45歲的婦女科斯塔兩年前發現腦部主理言語及認知的區域有一塊良性腫瘤,因此她必須保持清醒狀態,一邊接受手術一邊回答醫生的問題,確保手術不會損害她的語言能力。而麻藥只能令她有點睡意。沒料到手術期間,科斯塔竟要求唱歌,她說:“我的歌是感謝神給我生命,給我勇氣戰勝這場自2015年來就纏繞我的疾病。”
                  醫護人員深受感動,部分人更是感動落淚,“這是很有用的,因為這樣可以讓我們確保沒有損害到她的語言區域。”清醒狀態下開腦,還有心情唱歌,當然非一朝一夕能做到的??扑顾寡?,她也拖延了兩年,醫護人員才認為她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
                  科斯塔說:“我等這場手術很長時間了,這段時間一直憂心忡忡,我確實被這個清醒開腦手術的做法嚇到了。我希望手術期間保持信心,希望自己還能掌控一點點事情,所以,我記起一首自己寫的歌?!?br />      手術后4天,科斯塔已經出院了,目前已經可以走路、說話等等,相信會完全康復,她信心滿滿地說:“醫生給我一個新的開始,讓我再次有了新的機會活下去了?!?br />(1)請分析文章的導語部分交代了哪些內容。
            (2)科斯塔為何做手術時要唱歌?她為手術唱歌做了哪些準備?最后結果如何?
            (3)讀了這則消息,你有什么感受?

            組卷:20難度:0.4
          • 7.拓展閱讀。
            中國首次以國之名公祭南京大屠殺遇難者
            章利新  石瑩
                  新華社南京12月13日電 刺耳的防空警報13日上午響徹南京城上空。首次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此舉行,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胸佩白花出席儀式。
            “我們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是要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而不是要延續仇恨?!敝泄仓醒肟倳?、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說。
                  77年前此日,侵華日軍攻陷國民政府首都南京,施以長達六周燒殺淫掠的暴行,至少30萬平民罹難,制造了二戰中的大慘案之一。
                  公祭以“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的共同名義舉行,所在地點為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其下就是埋葬死難者尸骨的“萬人坑”之一。
                  公祭開始,全場高唱國歌《義勇軍進行曲》。隨后,防空警報拉響,車輛輪船汽笛長鳴,人們低頭默哀,抽泣聲依稀可聞。一分鐘后,《安魂曲》響起,禮兵將8個巨大花圈安放于“災難墻”前。接著,77名青少年朗讀《和平宣言》。
                  習近平和85歲的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及遇難者遺屬、13歲的阮澤宇一起,為“國家公祭鼎”揭幕。
                  鼎自古是中國祭祀重器。古銅色的“國家公祭鼎”,鼎身和底座重2014公斤,底座重1213公斤,寓意2014年12月13日。
                  大屠殺中,阮澤宇的先人被日軍刺死。夏淑琴一家9口有7人遇難:祖父、外祖母和父親被日本兵用槍打死,母親和兩個姐姐被輪奸后刺死,一歲的小妹被摔死。
                  全國人大常委會今年2月通過立法,將每年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77年后的公祭,被此間輿論認為非常必要。近年,日本右翼為歷史翻案動作頻仍,試圖推翻二戰后國際秩序。
                  在明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來臨之前,中國重申維護世界和平。同時,中國進入民族復興關鍵階段,愛國主義成為凝聚13億人建設強大國家的動力。
                  習近平強調:“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br />      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說,以國家之名公祭,是為了讓歷史記憶“長久保持喚醒狀態”。
                  大屠殺幸存者和遺屬、國共兩黨抗戰老兵、外國友人以及各界人士一萬人參加公祭。
                  大屠殺中對中國百姓施以援手的外國人的后人,以及《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作者、已故華裔女作家張純如的父母,也來到公祭現場。
                  一些日本人也在公祭日來到南京。“中國人對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公祭,應該成為和平信號傳遞的新起點。”日本真宗大谷愿寺研究員山內小夜子說。
            (1)說說第一段寫了哪些內容。(溫馨提示:概括每句話的要點。)
            (2)本文主體部分主要講了哪些內容?(溫馨提示:考查概括能力,和分段寫段意類似。)
            (3)說說本則消息在材料組織上有何特點。(溫馨提示:歷史與現實的材料如何組織?)
            (4)說說最后幾段為何提到眾多參與公祭的人員。(溫馨提示:從新聞的特點和新聞主題的角度去思考。)

            組卷:27引用:3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