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學年廣西桂林十八中高二(下)開學生物試卷
發布:2024/11/4 7:30:2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30小題,每題2分,共60分.)
-
1.下列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組織水腫的是( )
①毛細胞血管壁破損
②長期蛋白質營養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過敏,引起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⑤腎炎導致血漿蛋白丟失.A.①②③④⑤ B.只有①③⑤ C.只有②③④ D.只有①②③ 組卷:42引用:43難度:0.7 -
2.如圖所示,甘氨酸能使突觸后膜的Cl-通道開放,使Cl-內流,可使突觸后膜的膜外正電位更高。有關甘氨酸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使下一個神經元興奮或抑制 B.甘氨酸通過自由擴散的方式被釋放到突觸間隙 C.使突觸后神經元抑制 D.甘氨酸不屬于神經遞質的一種 組卷:97引用:41難度:0.9 -
3.切除腺垂體的幼年大白鼠不會出現( )
A.智力下降 B.甲狀腺重量下降 C.血中促甲狀腺激素含量下降 D.血中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含量下降 組卷:30引用:21難度:0.9 -
4.為研究不同溫度條件對皮膚及口腔溫度的影響,某人在能迅速改變溫度的房間內做了相關的實驗,測量結果如圖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從圖中可以看出,口腔溫度基本不變,能保證酶催化所需的適宜溫度 B.在50~100分鐘,體內甲狀腺激素含量增加 C.第100分鐘時,為了減少熱量散失,所以皮膚不再散熱 D.整個體溫調節過程屬于神經—體液調節 組卷:21引用:9難度:0.7 -
5.如圖表示免疫反應過程,其中①~⑦表示相關物質或細胞,不正確的敘述是( )
A.①和⑤都屬于免疫活性物質 B.至少有3種細胞有增殖分化能力 C.二次免疫時,③只能由②增殖分化而來 D.⑤有可能與機體自身物質結合,引起免疫失調 組卷:111引用:48難度:0.9 -
6.斯坦曼因發現能夠激活并調節適應性免疫的樹突狀細胞而分享了諾貝爾獎。樹突狀細胞是一種免疫細胞。是目前人體內功能最強的專職抗原呈遞細胞。能有效激發T細胞應答(如圖)。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樹突狀細胞激發T細胞應答體現了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B.樹突狀細胞激發T細胞分化形成各種淋巴細胞 C.樹突狀細胞既參與細胞免疫也參與體液免疫 D.樹突狀細胞能夠攝取和處理侵入機體的抗原 組卷:7引用:4難度:0.9 -
7.植物的根冠內能合成一種植物激素,并且能主動地向根尖的伸長區運輸;其作用與分生區合成的低濃度的IAA的作用相反,與增強植物的抗逆性有關。若對玉米根冠做以下四種處理,請根據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調節的特點判斷四個根尖可能向左彎曲生長的是( )
A.A B.B C.C D.D 組卷:29引用:16難度:0.5 -
8.甲、乙、丙及NAA等四種植物激素的作用模式如圖,圖中“+”表示促進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甲、乙、丙皆為非蛋白質的小分子有機物 B.甲、乙皆可促進果實成熟 C.乙、丙之間具有協同作用 D.甲、乙之間具有拮抗作用 組卷:21引用:10難度:0.7 -
9.如圖表示某一種群在有限環境中增長的曲線.現圍繞此曲線,下列描述中正確的是( )
A.K是環境條件所允許達到的種群數量最大值,其數值是恒定不變的 B.在K值之前,種群的數量逐漸增大,年齡組成由增長型逐漸轉為衰退型 C.如果不考慮遷入、遷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時出生率=死亡率 D.假設這是魚的種群,當種群達到K值時開始捕撈,可持續獲得最高產量 組卷:9引用:4難度:0.9 -
10.從光裸的巖地上演替出森林的過程中,由草本植物階段演替到灌木階段所需的時間相對較短,其原因是( )
①草本植物階段,土壤中有機物豐富,通氣性好 ②灌木根系發達,吸水能力強
③灌木更高大,具更強的獲得陽光的能力 ④灌木階段,群落內競爭不激烈.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組卷:15引用:8難度:0.7 -
11.調查某林場松鼠的種群數量時,計算當年種群數量與一年前種群數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圖所示的曲線.據此圖分析得到的下列結論中,錯誤的是( )
A.前4年該種群數量基本不變,第5年調查的種群年齡組成可能為衰退型 B.第4到8年間種群數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敵增多 C.第8年時種群數量最少,第8到16年間種群數量增加,且呈“S”型曲線增長 D.如果持續第16到20年間趨勢,后期種群數量將接近“J”型曲線增長 組卷:34引用:44難度:0.7
二、非選擇題,共40分)
-
33.絞股藍細胞中含有抗煙草花葉病毒(TMV)基因,可以合成一種抗TMV蛋白,葉片對TMV具有抗感染性.煙草是重要的經濟作物,由于TMV的感染會導致大幅度減產.研究人員利用轉基因技術培育出了抗TMV的煙草,主要流程如圖所示.
(1)科學家首先從絞股藍細胞中提取抗TMV基因轉錄的RNA,然后合成目的基因.圖中①過程表示
(2)由圖分析,在過程③構建的重組Ti質粒上應該含有的標記基因是
(3)在過程⑤培養基中除含有卡那霉素及植物必需的各種營養成分外,還必須添加
(4)過程⑥可采取組卷:8引用:3難度:0.3 -
34.動物器官的體外培養技術對于研究器官的生理、病理過程及其機制意義重大.如圖是一個新生小鼠的肝臟小塊培養裝置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肝臟切成小薄片,這有利于肝臟細胞吸收氧氣和營養物質、排出代謝廢物.
(2)氣室中充入5%CO2氣體的主要作用是
(3)培養液中添加抗生素是為了抑制細菌生長,但要注意選擇抗生素的
(4)有機物X有毒性,可誘發染色體斷裂.利用上圖所示裝置和提供的下列材料用具,探究肝臟小塊對有機物X是否具有解毒作用.
材料用具:肝臟小塊,外周血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培養液,植物凝集素(刺激淋巴細胞分裂);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玻璃皿,滴管;吉姆薩染液(使染色體著色),有機物X溶液等.
實驗過程:
①在淋巴細胞培養液中加入植物凝集素培養淋巴細胞,取4等份,備用.
②利用甲、乙、丙、丁4組上圖所示裝置,按下表步驟操作(“√”表示已完成的步驟).甲 乙 丙 丁 步驟一:加入肝臟培養液 √ √ √ √ 步驟二:加入有機物X溶液 √ √ 步驟三:放置肝臟小塊 √
③培養一段時間后,取4組裝置中的等量培養液,分別添加到4份備用的淋巴細胞培養液中繼續培養.
④一段時間后取淋巴細胞分別染色、制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組卷:8引用:1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