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拼搏聯盟八年級(上)期中道德與法治試卷
發布:2024/12/14 11:0:2
一、選擇題。(在下面各題的備選答案A、B、C、D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請將字母填在答題卡的相應表格中。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
-
1.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鄰居之間形成的社會關系屬于( ?。?/h2>
A.血緣關系 B.地緣關系 C.業緣關系 D.同學關系 組卷:137引用:15難度:0.6 -
2.“能群者存,不能群者滅;善群者存,不善群者滅?!边@句話告訴我們( ?。?/h2>
A.社會離不開個人 B.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C.每個社會成員要增強規則意識 D.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 組卷:3引用:1難度:0.6 -
3.明代學者顧憲成曾寫過一副著名的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告訴我們應該( )
A.關心社會發展,積極融入社會 B.大小事情都自己做,事必躬親 C.只做大事,積極為國家發展作貢獻 D.學會傾聽,努力關心他人 組卷:120引用:36難度:0.8 -
4.漫畫給我們的警示是( ?。?br />①散布網絡謠言,必定受到刑罰處罰
②違法行為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③要利用網絡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
④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理性參與網絡生活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組卷:9引用:3難度:0.7 -
5.“禮讓斑馬線”“在公共場所不得大聲喧嘩”“禁止在高鐵上吸煙”等規則提醒人們規范自己的行為。這表明( )
A.遵守社會規則主要依靠他律 B.社會規則決定社會秩序的內容 C.自由劃定了規則的邊界 D.社會規則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 組卷:336引用:85難度:0.7
二、非選擇題(共3小題,36分)
-
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夏某在校期間經常欺負同學,因而多次受到老師的批評。八年級時他自動輟學。走上社會后,他不務正業,曾因打架斗毆、小偷小摸等被公安機關罰款、拘留多次,但他仍不思悔改,后又作案20多起,最終被人民法院以搶劫罪、盜竊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1)夏某的行為中哪些屬于一般違法行為,哪些屬于犯罪行為?
(2)在夏某受到的刑罰中,屬于主刑的是哪種?屬于附加刑是哪種?除此之外,主刑還包括哪幾種?
(3)上述案例對我們加強自我防范遠離犯罪有什么啟示?組卷:9難度:0.4 -
15.根據情境,解決問題。
情境一:老王欠小李五萬元錢到期不還,小李以此為由將老王告上法庭。
情境二:老王詐騙小李五萬元錢,小李非常氣憤,將老王告上法庭。
情境三:老王詐騙小李五萬元錢,小李報警,但警察不予理睬,小李對警察的做法不滿,把警察告上法庭。
(1)運用所學法律知識判斷上面事件中分別可以提起哪種訴訟。
(2)情境一中,小李想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可對法律知識知之甚少,假如你是小李,應該怎樣依法求助?組卷:3引用:1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