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新版必修3《第三單元》2018年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4/12/17 5:30:6

          一、選擇題

          •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注音無誤的一項是( ?。?/h2>

            組卷:42引用:9難度:0.9
          • 2.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h2>

            組卷:51引用:4難度:0.8
          • 3.下列句子中加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12難度:0.9

          二、解答題

          • 9.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命下吏。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于是廢先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踐華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下列句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至尊而制六合 履:登上
            B.命下吏 委:交給
            C.糧而景從 贏:擔負
            D.收天下之 兵:軍隊
            (2)下列加點詞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弱天下之民 煩執事
            B.于是廢先王 有也
            C.然后踐華 斬木
            D.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 問今是何世,不知有漢
            (3)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項是
             

            A.選文開頭記述秦始皇統一天下之事,不僅消滅了諸侯各國,而且繼續擴大版圖,創建了史無前例的大帝國。
            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以寫胡人情狀來表現秦之威勢,意味著秦從此轉入攻勢。
            C.秦始皇實施愚民、弱民、防民的措施,目的是以“關中之固,金城千里”來確?!白訉O帝王萬世之業”。
            D.這段文字義正詞嚴,充分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無道,為本文結句“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張本。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②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

            組卷:18引用:5難度:0.4
          • 1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學者師達而有材,吾未知其不為圣人。圣人之所在,則天下焉。在右則右重,在左則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師者也。尊師則不論其貴賤貧富矣。若此則名號顯矣,德行彰矣。
                  故師教也,不爭輕重尊卑貧富,而爭于道。人茍可,其事無不可。求盡得,所欲盡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學。不疾學而能為魁士名人者,未之嘗有也
                  疾學在于尊師,師尊則言矣,道論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師者不化;自卑者不聽,卑師者不聽。師操不化不聽之術,而以強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遠乎?學者處不化不聽之勢,而以自行,欲名之顯、身之安也,是懷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惡濡也。
                  凡說者,兌之也,非說之也。今世之說者,多弗能兌,而反說之。夫弗能兌而反說,是拯溺而硾石也,是救病而飲之以堇也,使世益亂、不肖主重惑者,從此生矣。故為師之務,在于勝理,在于行義。理勝義立則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驕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慚。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遺理釋義,以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難乎?故師必勝理行義然后尊。
            (選自《呂氏春秋?孟夏紀第四》)
            【注】①兌:通“悅”。②硾(zhuì):系上重物使下沉。③堇(jǐn):野葛,可做毒藥。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圣人之所在,則天下焉   理:治理
            B.圣人生于 疾:敏捷
            C.師尊則言矣,道論矣 信:(被人)相信
            D.遺理釋義,以不可必 要:同“邀”,求,取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人茍可/皆出于此乎
            B.是拯溺而硾之石也/作《師說》貽之
            C.故師教也/句讀不知
            D.求盡得/不如須臾之學也
            (3)下列句子從反面說明重學的一項是
             

            A.尊師則不論其貴賤貧富矣
            B.不疾學而能為魁士名人者,未之嘗有也
            C.故往教者不化,召師者不化;自卑者不聽,卑師者不聽
            D.凡遇合也,合不可必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從師學習的人,如果他的老師通達而他自己又有才能,這樣的人一般會成為圣人。
            B.古代的圣王沒有不尊重老師的,做到尊師就不會去計較老師是否富貴榮耀了。像這樣做了,那么這個學生的名號就響亮了,德行就彰顯于天下了。
            C.文章用“拯溺而硾之以石”的比喻,是為了證明“使世益亂、不肖主重惑者,從此生矣”。
            D.作者認為老師要讓自己尊貴起來,一定要明辨事理,推行道義。
            (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不疾學而能為魁士名人者,未之嘗有也。
            譯文:
             

            ②欲名之顯、身之安也,是懷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惡濡也。
            譯文:
             

            組卷:24引用:5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