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2章 光 單元測試(B)》2023年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4/8/15 0:0:1
一、選擇題
-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光的傳播速度是3×108米/秒 B.光的傳播路線是直的 C.光年是天文學上表示距離的單位 D.夜里人能看見月亮,所以月亮是光源 組卷:28引用:1難度:0.8 -
2.一滴水在水平放著的塑料賀卡的字上,人看到水滴下面的字是( )
A.等大的實像 B.等大的虛像 C.縮小的實像 D.放大的虛像 組卷:38引用:8難度:0.9 -
3.如右圖所示,人眼在A處看見河里B處有一白色鵝卵石,現若使A處激光手電筒的激光照在白色鵝卵石上,則激光束應對著( )
A.正對B點 B.B點的上方 C.B點的下方 D.都可以 組卷:377引用:4難度:0.6 -
4.如圖所示,蠟燭在平面鏡M中所成像的位置應在圖中的( )
A.甲處 B.乙處 C.丙處 D.丁處 組卷:116引用:23難度:0.9 -
5.關于虛像和實像,正確的判斷依據是( )
A.實像能用光屏得到,虛像不能用光屏得到 B.虛像是人的幻覺,并沒有光線進入人眼,實像則相反 C.平面鏡成虛像,凸透鏡成實像 D.光的反射成實像,光的折射成虛像 組卷:12引用:1難度:0.9 -
6.關于平面鏡成像,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平面鏡成虛像,因而不能用照相機拍照 B.平面鏡成的像可用照相機拍照 C.平面鏡面積減小時,它成的像也變小 D.物體距平面鏡越遠,它在平面鏡內所成的像就越小 組卷:4引用:1難度:0.7 -
7.激光束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如果入射角為30°,那么折射角( )
A.可能為0° B.小于30° C.等于30° D.大于30° 組卷:56引用:2難度:0.9 -
8.物體放在凸透鏡的主光軸上,在距離透鏡40厘米處的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放大的像,則該透鏡的焦距可能為( )
A.10厘米 B.20厘米 C.30厘米 D.40厘米 組卷:35引用:2難度:0.8 -
9.當物體距離凸透鏡8cm時,在透鏡另一側光屏上成了一個清晰放大的實像,若保持物體與光屏的位置不變,把凸透鏡向光屏方向移動2cm,則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縮小的像。則凸透鏡的焦距為( )
A.f<2cm B.4cm<f<5cm C.2cm<f<4cm D.5cm<f<8cm 組卷:122引用:4難度:0.9
五、解答題
-
27.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1)在實驗前,應先調節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
(2)將實驗用凸透鏡正對陽光放置,在透鏡另一側的紙上得到了一個最小最亮的光點,這個點就是凸透鏡的 。測得該光點到透鏡的距離為8cm,即透鏡的焦距為8cm。
(3)為了探究物距在大于2倍焦距的成像情況,小明把蠟燭置于距透鏡30cm處,可是光屏上沒有清晰的像。此時他應該將 移動到適當位置便可觀察到清晰的成像情況。
(4)當蠟燭到透鏡距離小于 cm后像就開始大于物體;當距離小于 cm,光屏上就不能成像,此時我們在 (填“光屏”或“蠟燭”)一側可以通過透鏡看到蠟燭所成的像。組卷:78引用:4難度:0.5 -
28.在“驗證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中,某小組同學利用焦距10厘米的凸透鏡,高為3厘米的發光體,光屏和光具座進行實驗,將測得的物距u、像距v以及所成像的高L像分別記錄在下表中,在驗證得到凸透鏡成像的初步規律后,為了進一步研究,他們進行適量的運算,將結果分別記錄在下表的后兩列中。
實驗序號 物距u(厘米) 像距v(厘米) 像高L像(厘米) 像距與物距之比(v/u) 物距與像距之和(u+v)(厘米) 1 60.0 12.0 0.60 0.20 72.0 2 50.0 12.5 0.75 0.25 62.5 3 30.0 15.0 1.50 0.50 45.0 4 18.0 22.5 3.75 1.25 40.5 5 16.0 26.7 5.00 1.67 42.7 6 14.0 35.0 7.50 2.50 49.0
②根據實驗序號1-6的數據,分析比較像高L像與v/u的變化情況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凸透鏡成實像時 。
③該小組同學繼續利用表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a)根據實驗序號1-3的數據,分析比較物距變化量Δu與像距變化量Δv的大小關系及成像情況,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 ;
(b)根據實驗序號1-6的數據,分析比較物距u變化時,L像、u+v的變化情況,可得出得初步結論是 。組卷:1009引用:4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