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浙江省臺州市臨海市第六教研區七年級(上)期中科學試卷
發布:2024/10/14 2:0:2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60分,每小題3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
1.2023年9月21日,“天宮課堂”第四課正式開講。神舟十六號飛行乘組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在問天實驗艙內進行授課。關于太空實驗,下列不屬于科學問題的是( )
A.帶入太空的水稻能否萌發 B.蠟燭火焰為什么成球形 C.太空中哪顆星星最美 D.失重環境下使用超長吸管喝水是否更輕松 組卷:14引用:2難度:0.7 -
2.科學實驗必須按規范進行操作,下列實驗操作規范的是( )
A.
測量液體的溫度B.
測量物體的直徑C.
滴加液體D.
點燃酒精燈組卷:24引用:1難度:0.7 -
3.下列單位換算過程正確的是( )
A.3升=3×1000=3000毫升 B.20毫米=20毫米× 米=0.02米11000C.19米3=19×106厘米3=1.9×107厘米3 D.0.05米=0.05×106納米=5×104 組卷:15引用:3難度:0.5 -
4.下面是某同學對自己身邊相關物理量的估測,明顯不合理的是( )
A.一個蘋果的體積約為1厘米3 B.健康人的正常體溫大約為37℃ C.教室里的課桌高度約為0.8米 D.一瓶礦泉水的容積約550毫升 組卷:3引用:1難度:0.5 -
5.科學家研究發現,一種名為“綠葉海天牛”的動物在攝取藻類后,能夠將藻類的某一細胞結構置于自己的細胞內,從而使自身也能進行光合作用,該細胞結構是( )
A.細胞壁 B.葉綠體 C.液泡 D.細胞膜 組卷:36引用:6難度:0.5 -
6.小寧同學對一物體的長度進行了幾次測量,其中有一個數據錯誤,測量數據分別是18.22cm、18.24cm、18.92cm、18.22cm,那么這個物體的長度是( )
A.18.92cm B.18.2267cm C.18.3cm D.18.23cm 組卷:10引用:1難度:0.5 -
7.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各個部位的皮膚對各種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盲人“閱讀”盲文時,主要依靠皮膚中的( )
A.冷覺感受器 B.熱覺感受器 C.痛覺感受器 D.觸覺感受器 組卷:89引用:2難度:0.5 -
8.小科在上課時,突然感到肚子疼。他馬上去醫務室,校醫問他是否頭疼、咳嗽、鼻塞,然后給他測量體溫,你認為校醫采取這些行動的直接目的是為了( )
A.交流 B.獲取事實證據 C.建立假設 D.檢驗與評價 組卷:46引用:2難度:0.5 -
9.MOSS是電影《流浪地球》中領航員空間站的人工智能AI機器人。下列各項中,能作為判斷MOSS是否為生物的標準是( )
A.是否耗能 B.能否運動 C.能否說話 D.能否生殖 組卷:49引用:9難度:0.5 -
10.冷水泡莧菜水仍清澈,熱水泡莧菜就能得到紅色湯。如圖表示熱水溫度與湯變紅程度的關聯,可證明控制色素進出細胞的結構和它能耐受的最高溫度分別是( )
A.細胞膜70℃ B.細胞膜80℃ C.細胞壁60℃ D.細胞壁70℃ 組卷:35引用:2難度:0.5 -
11.某小組在探究“蚯蚓的運動”中,作出的假設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粗糙紙上運動速度更快,可是實驗結果卻相反,對此該小組應( )
A.放棄自己的實驗結果 B.進一步查找資料重新作出假設并進行實驗 C.適當修改實驗結果以保持與原有假設一致 D.不管實驗結果,直接根據假設得出結論 組卷:59引用:1難度:0.5
四、解答題(本大題共28分,每空2分)
-
33.某班同學為當地科普館制作細胞模型,以進行科普知識的宣傳。同學們在科學老師的帶領下,分小組進行項目規劃,并開啟了項目學習的探究實踐之旅。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填圖中序號)
(1)第一組同學選用洋蔥鱗片葉制作臨時裝片,在蓋蓋玻片時,他們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其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下,這樣做的目的是
(2)第二組同學制作了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在顯微鏡下看到如圖二所示圖像,其中⑤所指細胞的結構是植物細胞模型評價量規(節選) 評價指標 優秀 良好 待改進 指標A 結構完整,無缺失,且能選擇與其功能相匹配的材料 結構不夠完整,有1-2處缺失,且選擇的材料與其功能匹配度一般 結構不夠完整,缺失3處及以上,且選擇的材料與其功能不匹配 指標B 模型的設計與材料的選擇,至少能展示細胞中2個結構的功能 模型的設計與材料的選擇,能展示細胞中1個結構的功能 模型的設計與材料的選擇,未能展示細胞結構的功能 指標C 材料選擇環保、易得,成本低 材料選擇環保,但成本較高 材料選擇不環保,成本也較高
(4)制作細胞膜時,有兩種材料可供選擇,一種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種是網眼很小的細紗網。你會選擇哪種材料?
(5)你認為該模型缺少的細胞結構是組卷:15引用:1難度:0.5 -
34.護士小王取來一支體溫計,看到水銀柱的位置在35℃以下,她用這支體溫計測量甲的體溫后,忙碌中把體溫計直接夾到乙的腋下,結果兩個人的體溫記錄都是39℃.請問甲、乙兩人中誰有可能沒有發燒?試結合體溫計的結構和使用方法,說明出現這種情形的原因。
組卷:66引用:6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