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天津市部分區八年級(上)段考道德與法治試卷
發布:2024/10/28 23:0:2
一、請你選擇:下列各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請將此答案的序號填在下表的對應處(每小題2分,共40分)
-
1.因為農民的辛勤耕種,我們得到了糧棉;因為警察的堅守崗位,我們有了安全的環境;因為父母的撫育、同伴的幫助、老師的教誨和社會的關愛等,我們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可見( )
①個人與社會的關系錯綜復雜
②個人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
③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④人人都能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組卷:45引用:11難度:0.8 -
2.2019年11月,我市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中,中小學生積極投身于如社區公益活動、撿拾垃圾、維護交通秩序等志愿服務活動,這有利于( )
A.提升理論水平,提高學習成績 B.獲得社會榮譽,贏得巨額財富 C.深入社會生活,增強法治意識 D.養成親社會行為,傳遞正能量 組卷:23引用:9難度:0.6 -
3.“夫喜群而惡獨,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樂也。”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以下不屬于親社會行為的是( )
A.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積極向武漢捐款,獻上自己的微薄之力 B.學習垃圾分類相關知識,在社區進行宣傳 C.十字路口看到想過馬路的老人,立馬扭頭走開 D.制作節約用水宣傳畫,撰寫公益廣告詞 組卷:13引用:2難度:0.8 -
4.2020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的主題為“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網絡安全事關全體網民的合法權益。下列做法中存在安全隱患的是( )
A.不輕易在網絡上留下個人信息 B.學習遇到難題和老師同學在網上探討 C.街邊順手連接免費WiFi,隨意下載手機程序 D.針對不文明行為在網上向相關部門提出建議 組卷:18引用:8難度:0.7 -
5.每年兩會期間,中國政府網聯合多家網絡媒體平臺,誠邀公民參與“我向總理說句話”網民建言征集活動。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
①網絡豐富了民主形式,拓寬了民主渠道
②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③網絡擴大了民主權利
④網絡使人們更加便利地參與政治生活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組卷:12引用:3難度:0.7 -
6.在網絡時代,“人人都是通訊社,個個都有麥克風”。要想通過“麥克風”發出“好聲音”,還要練就“好嗓子”。作為公民,要在網絡世界練就“好嗓子”,應該( )
①制定出臺網絡相關法律法規
②自覺遵守道德準則和法律規范,做一名負責任的網絡參與者
③善于利用虛擬時空轉換角色,隨意宣泄
④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組卷:31引用:8難度:0.7 -
7.《中國公民國內旅游文明行為公約》第二條規定: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嘩吵鬧,排隊遵守秩序,不并行擋道,不在公眾場所高聲交談。之所以要求公民維護公共秩序,是因為( )
①社會秩序是人民安居樂業的保障
②社會生活需要秩序
③維護秩序靠規則
④維護了秩序才能提高公民的個人修養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 組卷:26引用:19難度:0.7 -
8.高鐵霸座、拒絕查票、公交車乘客毆打司機導致公交車墜落長江等事件一再沖擊人性底線。這警示我們( )
A.自由是不受約束的 B.法律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C.規則來自秩序 D.做人做事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則 組卷:214引用:30難度:0.6
三、分析說明題(15分)
-
24.請從規則的角度去判定和分析。
六月的一個星期天,小明隨爸爸媽媽去看姥姥姥爺。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家人好久沒見了,大家特別高興,決定中午去吃大餐。隨后出現了以下幾個場景:
場景一:媽媽將姥姥家的過期藥品都投入標有“有害垃圾”的垃圾桶里。
場景二:吃飯時,服務員給每人準備了一雙公筷。姥姥說,都是自己人,還要什么公筷,我們誰也不嫌棄誰。
場景三:飯后,小明的爸爸覺得自己喝的酒不多,打算自己開車回家……
(1)請你判斷上述場景中人物的言行是否正確?分別說明理由。
(2)小明該如何對主人公進行委婉勸說?請任選一個作答。組卷:1引用:2難度:0.3
四、探究與實踐(16分)
-
25.預防校園欺凌,需要國家和社會的努力,更要從我們中學生自身做起。就“校園暴力”問題,某班召開了一次主題班會,請你參與并完成如下任務。
材料一 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據報道,在校園暴力事件中,75%發生于中學生之間,目前暴露出來的校園暴力事件具有一些共同特征:施暴者多是學生;被毆打者往往敢怒不敢言,任其欺辱。
材料二 2020年10月13日,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二次審議,其中第十七條中規定,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1)“被毆打者往往敢怒不敢言,任其欺辱”說明了什么?
(2)刑法修正案的修改,對我們青少年預防犯罪有什么啟示?
(3)如果自己或者同學遭遇了校園暴力,如何依法求助?組卷:3引用:2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