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福建省龍巖一中實驗班高一(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
發布:2024/11/19 14:0:1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最佳選項。每小題2分,共50分)
-
1.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下列有關細胞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酵母菌和乳酸菌都有完整的細胞膜和核膜 B.藍細菌和黑藻的細胞內都含有核糖體和染色體 C.大腸桿菌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質 D.原核細胞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 組卷:7引用:1難度:0.7 -
2.2022年猴痘在多個國家爆發,該病是由猴痘病毒(一種DNA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傳染病。下列有關猴痘病毒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一定含有C、H、O、N、P五種元素 B.組成其遺傳物質的基本單位是脫氧核糖核酸 C.該病毒可以營腐生或寄生生活 D.該病毒不存在于生命系統結構的任何層次中 組卷:26引用:5難度:0.6 -
3.下列組合中,依次屬于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的一組是( )
①巴音布魯克草原中的全部動物和綠色植物
②洞庭湖中的全部生物及其無機環境
③綠苓果園中所有的蘋果及其無機環境
④臨江公園中的全部菊花
⑤白馬湖中的全部生物
⑥一塊棉田中所有幼年、有翅和無翅的成熟棉蚜A.⑥⑤② B.③④⑥ C.⑤④③ D.③⑤⑥ 組卷:70引用:6難度:0.8 -
4.如圖是用顯微鏡觀察時的幾個步驟,要把顯微鏡視野下的標本從A轉為B,其正確的操作步驟是( )
①移動載玻片
②調節光圈
③轉動轉換器
④轉動細準焦螺旋
⑤轉動粗準焦螺旋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⑤ C.④③①⑤ D.③②⑤④ 組卷:28引用:1難度:0.8 -
5.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不斷從環境中吸收水。下列有關植物體內水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水是非極性分子,所以是良好的溶劑 B.根系吸收的水有利于植物保持固有姿態 C.結合水是植物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 D.自由水和結合水比值的改變會影響細胞的代謝活動 組卷:11引用:1難度:0.6 -
6.幾十年前,新西蘭有一個牧場的大片牧草長勢很弱,有的甚至發黃枯萎,即使使用了大量氮、磷、鉀肥也無濟于事.后來人們偶然發現場內的一小片牧草長勢十分茂盛.原來這一小片“綠洲”的附近有一座鉬礦,礦工上下班總是抄近路走,他們的鞋子上粘有礦粉,正是礦工鞋子踩過的地方牧草長得綠油油的.經過科學家的化驗和分析,一公頃牧草只需150g鉬就夠了.下列關于這一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
A.鉬是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 B.鉬肥比氮、磷、鉀肥效果好 C.鉬在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D.鉬是一種高效肥料,只要有了鉬,植物就能正常生長 組卷:5引用:10難度:0.7 -
7.科學研究表明,攝入過多的糖類物質可能誘發肥胖、高血壓等一系列健康問題。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殼多糖是一種常見的食品添加劑,屬于糖類,不應過多攝入 B.葡萄糖供應過多時只能轉化為脂肪來儲存能量,因而會誘發肥胖 C.一般只有體內的糖類代謝出現障礙時,脂肪才會分解供能 D.若某人是肥胖癥患者,則該人有可能比正常人更容易患糖尿病 組卷:12引用:2難度:0.7 -
8.若“淀粉——麥芽糖——葡萄糖——糖原”表示某生物體內糖類的某些轉化過程,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此生物是動物,因為能將淀粉轉化為糖原
②此生物一定是植物,因為它含有淀粉和麥芽糖
③上述關于糖的轉化不可能發生在同一生物體內,因為淀粉和麥芽糖是植物特有的糖,而糖原是動物特有的糖
④淀粉和糖原都是儲存能量的多糖,麥芽糖是二糖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組卷:124引用:35難度:0.6 -
9.下列關于人體脂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組成脂肪與糖原的元素種類不同 B.磷脂水解的終產物為甘油和脂肪酸 C.性激素屬于固醇類物質,能維持人體第二性征 D.維生素D是構成骨骼的主要成分,缺乏維生素D會影響骨骼發育 組卷:459引用:35難度:0.7 -
10.如圖表示某種胞內蛋白中相關基團或氨基酸的數目,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該蛋白質中含有三條肽鏈 B.該蛋白質中共有126個肽鍵 C.該蛋白質的R基上共含16個氨基 D.該蛋白可能不需要在內質網處加工 組卷:12引用:1難度:0.7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0分)
-
29.用物質的量濃度為2mol?L-1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L-1的蔗糖溶液分別處理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觀察細胞的質壁分離現象,得到其原生質體體積變化情況如圖1所示。請回答問題:
(1)在A→B的過程中,水通過
(2)在60~240s的過程中,處于2mol?L-1蔗糖溶液中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將
(3)在120s時,處于乙二醇中的某細胞發生質壁分離的狀態如圖2所示,c處充滿了
(4)在120s后,處于2mol?L-1乙二醇溶液中細胞逐漸發生組卷:21引用:4難度:0.6 -
30.在水產養殖中,入冬頻繁的降溫過程往往帶來大量養殖魚類的死亡。因此,了解魚類的抗凍機制對產業實踐具有重要意義。研究人員注意到,在自然界和養殖環境下,隨著水溫的下降,魚類會降低甚至停止攝食,并處于長期低能量攝入狀態,這或許表明魚類存在著與哺乳動物不同的低溫適應策略。研究者選取斑馬魚進行了研究,禁食組在禁食了不同時間后,和對照組同時置于11℃冷水中進行急性冷應激,觀察、統計對照組和禁食組存活率情況,結果如圖1所示。請據圖1回答下列問題。
注:“*”表示對照組和禁食組之間差異顯著
(1)為保證實驗結果的可靠性,研究者每次實驗時應選取健康、
(2)依據實驗結果,在寒潮來臨前進行
(3)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為進一步研究禁食持續時間對斑馬魚機體能量供應影響,研究人員又進行了相關測定,結果如圖2。
由圖2可知,斑馬魚在禁食后12~24h內主要由組卷:7引用:3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