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山東省煙臺市招遠市七年級(下)期末生物試卷(五四學制)
發布:2024/7/18 8:0:9
一、選擇題(本大題包括2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
1.耳聰目明是每個人的期盼和追求,愛護聽覺和視覺尤為重要,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
A.學習之余,向遠處眺望 B.可以熬夜看書且不必做眼保健操 C.遇到巨大聲響時,可以閉嘴堵耳朵 D.不要經常用尖銳的東西挖耳朵,防止損壞鼓膜 組卷:41引用:7難度:0.6 -
2.“六角恐龍”是一種兩棲動物,自然狀態下終生保留外鰓。若在其生活的水中加入碘,也可誘發其退去外鰓,完成變態發育。推測能完成變態發育的六角恐龍是因為體內合成了更多的( )
A.甲狀腺激素 B.雄性激素 C.胰島素 D.生長激素 組卷:21引用:7難度:0.8 -
3.下列概念的邏輯關系與圖中1~4相符的是( )
A.腎小球、腎單位、腎小囊、腎臟 B.心臟、血液、血管、循環系統 C.腦干、腦、中樞神經系統、神經系統 D.呼吸系統、呼吸道、肺、肺泡 組卷:18引用:5難度:0.5 -
4.下列對生物不同生理活動曲線圖的分析,正確的是( )
A.圖1表示正常人進餐前后血糖含量變化,CD段下降的原因是胰島素分泌增加 B.圖2表示將狗和響尾蛇從5℃移至25℃的環境中耗氧量的變化,F代表響尾蛇 C.圖3表示綠豆種子萌發成幼苗過程中的質量變化曲線,甲是有機物質量的變化 D.圖4表示存放水果時氧氣濃度與釋放二氧化碳量的關系,G點時保存效果最佳 組卷:12引用:2難度:0.5 -
5.某村在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廣場建設過程中,清除了很多野生植物,鋪設地磚。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蜜蜂、蝴蝶等常見昆蟲的數量會減少 B.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會下降 C.生產者的數量會大量減少 D.廣場下土壤中微生物不會受影響 組卷:5引用:2難度:0.5 -
6.保護環境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可以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下列舉措不符合這一主題的是( )
A.某些工業廢水經處理后循環使用,以達到節約水資源的目的 B.積極開發使用風能、太陽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優化能源結構 C.禁止農民隨意焚燒秸稈,多用秸稈代替煤作燃料進行火力發電 D.在外面旅游進駐旅館時,盡量使用旅館提供的一次性洗刷用品 組卷:50引用:3難度:0.3 -
7.最近,霧霾天氣成為熱門事件之一。隨著空氣質量的惡化,霧霾現象越來越嚴重,對人體的危害也在加重。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用鼻呼吸,鼻毛能阻止霧霾中的所有顆粒物進入人體 B.支氣管與肺泡不能清除霧霾中的微小顆粒物 C.鼻腔內黏膜分泌的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氣變得濕潤 D.霧霾天氣的形成與過度不當燃燒、汽車尾氣排放有關 組卷:43引用:7難度:0.7 -
8.我國是世界上治療大面積燒傷成果最顯著的國家,醫生總把重傷員置于無菌室進行保護,其作用是( )
A.進行隔離防止對其他人員造成感染 B.增強傷員身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功能 C.加強傷員身體的第一道防線 D.置病人于無病原菌環境,彌補第一道防線 組卷:21引用:7難度:0.7 -
9.下列關于免疫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免疫都是在病人與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產生的 B.癌癥的發生有可能是人體免疫能力低下造成的 C.人體的免疫功能越強越好 D.所有的傳染病都可以通過接種疫苗來預防 組卷:39引用:4難度:0.6 -
10.學習了“人體的免疫功能”后,某同學對所學知識作了總結,你認為不正確的是( )
A.胃黏膜、胃酸屬于第一道防線 B.吞噬細胞只在第二道防線中發揮作用 C.人體可以通過免疫監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腫瘤細胞 D.過敏反應是因為人體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過強 組卷:27引用:5難度:0.5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6個小題,共50分。)
-
30.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流感流行的冬季,感染的患者一般表現為發熱、乏力、干咳,預防流感的主要措施有:①外出佩戴口罩,②開窗通風,③勤洗手,④用酒精擦拭消毒,⑤加強體育鍛煉。⑥如果有發熱、咳嗽、感染癥狀,需要適當和老人等免疫力低下的人隔離,⑦盡快就醫。
材料二:目前,我國已有幾款流感病毒疫苗獲得臨床批件,如腺病毒載體疫苗。s蛋白是流感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關鍵“鑰匙”。而腺病毒載體疫苗是用經過改造后無害的腺病毒作為載體,裝入流感病毒的s蛋白基因,制成腺病毒載體疫苗,刺激人體產生抗體。
材料三:小麗同學結合病毒感染過程繪制了防疫圖。如圖:
(1)從傳染病的角度看,流感病毒是引起人類患病的
(2)你認為材料一涉及到的預防措施中屬于切斷傳播途徑的是
(3)根據材料二可知,將腺病毒載體疫苗注入人體內,可刺激
(4)甲、乙、丙、丁4位同學結合著小麗同學畫的防疫圖,發表了自己的觀點,說法正確的是哪一位同學
甲同學:從免疫角度來看,流感病毒屬于抗體。
乙同學:流感患者屬于①。
丙同學:戴口罩是為了保護②。
丁同學:流感病毒僅引發人體③過程。組卷:34引用:2難度:0.5 -
31.根據下列材料,分析回答:
資料一: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結核病是一種慢性傳染病,由結核桿菌導致,患者多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接種卡介苗可以有效預防該病,按醫囑規范用藥,結核病人可以得到有效治療并痊愈。
資料二:有人曾經做過這樣的試驗:把一種致病的鏈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潔皮膚上,兩小時后再檢查,發現90%以上的鏈球菌都被消滅了。
資料三:2008年5月12日,我國發生了汶川大地震,給人民群眾帶來了災難和巨大損失。
(1)資料一中,結核桿菌的細胞結構中,沒有成形的
(2)從免疫的角度分析,接種的卡介苗能刺激人體內的淋巴細胞產生相應的
(3)資料二中,皮膚是人體的第
(4)外出血可分為毛細血管出血、靜脈出血和動脈出血三種。地震發生后,某人手臂受傷,血液從傷口隨心跳一股一股噴出,呈鮮紅色,急救時應壓迫傷口的組卷:6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