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重慶市南開中學九年級(上)第二次段考道德與法治試卷
發布:2024/8/28 14:0:8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下列各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請選出。)
-
1.重慶市原副市長、市公安局原局長鄧恢林因貪污受賄,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并處罰金人民幣400萬元,其犯罪所得依法予以追繳,上繳國庫。關于本案,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①堅持公正司法,使每一個司法案件都體現公平正義
②司法維護正義,司法是捍衛公平正義的唯一防線
③建設法治政府,必須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權力濫用
④政府要堅持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組卷:1引用:2難度:0.5 -
2.在2022年4月25日中宣部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許安標介紹,現行憲法頒布施行以來,在穩定中保持發展,在發展中保持穩定。為了保障《憲法》“在穩定中保持發展,在發展中保持穩定”需要( )
A.憲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為嚴格 B.國家機構依據憲法行使權力 C.堅持尊重和保障人權這一憲法的基本原則 D.政府不斷健全憲法解釋程序機制,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 組卷:3引用:2難度:0.8 -
3.法治興則民族興,法治強則國家強。當前,我國正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對外開放深入推進,需要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作用,讓經濟穩定有序發展。由此可見( )
A.法治能夠為人們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 B.法治是現代物質文明的核心 C.法治是發展市場經濟、實現強國富民的基本保障 D.法治保障人們在社會各個領域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 組卷:142引用:6難度:0.5 -
4.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既講法治又講德治。以下句子中能正確反映德治與法治關系的是( )
A.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B.治民無常,唯法為治 C.法安天下,德潤人心 D.治國之道,愛民而已 組卷:185引用:9難度:0.5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其中11題4分,12題10分,13題6分,14題10分,共30分。)
-
13.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在改革實踐中形成的偉大制度創舉,具有獨特的魅力,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認可。請閱讀小強收集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有關信息,運用國情國策知識回答問題。
【主體全】
全國人大代表來自五湖四海,涵蓋各行各業各民族。特別是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一線工人、農民、專業技術人員代表所占比例明顯提升。
【內容全】
在涉及群眾的事務上,往往通過商量的辦法解決問題;在重大決策之前充分聽民意、匯民智,盡可能就共性問題取得一致意見;人民手里握有投票權,通過廣泛參與選舉、投票行使權利;通過兩種重要民主形式,真正實現人民民主與國家意志統一。
【范圍全】
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人大代表依法履職盡責,提出了一條條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議案提案;政協積極探索民主新的實現方式,廣集眾智,通過線下“圓桌會”、線上“議事群”,解決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民族地區自主管理,共同繁榮;村民、居民委員會加強社區管理,不斷完善民主制度體系。
【過程全】
西方民主,人民只有在投票時被喚醒,投票后就進入休眠期。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既重視民主選舉,也重視選舉后的治理和反饋,切實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形成了民主程序閉環。
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的民主知識,分析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獨特魅力在哪里?組卷:5引用:2難度:0.7 -
14.2022年9月,重慶市發布了十八大以來的發展報告,對我市10年發展情況進行了盤點,面對種種困難,重慶“穩中求進”,保持了強大韌性,對于未來,我們充滿想象,請閱讀下列材料,運用國情國策相關知識回答問題。
富強之變十八大以來,重慶GDP年均增長9.2%,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提升,消費升級趨勢明顯,一批高品質、高價值商品受到市場青睞;居民消費重點從生存型向發展型、享受型升級,文化旅游、娛樂休閑等服務消費快速增長,帶動了餐飲類消費。 民生之變十八大以來,重慶市政府全面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取消藥品加成,減輕老百姓就醫負擔:實現了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全覆蓋;健全住房保障機制,增加了土地供應和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將“穩就業”和“保就業”作為頭等大事。 共享之變十八大以來,重慶對城口、巫溪、酉陽、彭水4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實行“一縣一策”精準幫扶,出臺堅決防止規模性返貧23條硬措施: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全面提速,兩地協同推進共建中線高鐵等160個重大項目,協同推進能源、信息等“硬件”和營商環境、人才引育等。 科教之變十八大以來,重慶加快產業數字化步伐,形成了以汽車電子為引領、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全面開花的新格局:舉辦智博會,一批領軍企業、高校院所集中亮相;設立市科學技術獎,獎勵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舉辦各類創新論壇等研討活動,經費投入達616億元。 組卷:2引用:5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