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壩達中學八年級(上)期中物理試卷

          發布:2024/11/20 7:30:2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39分)

          • 1.下列說法最接近實際的是(  )

            組卷:2引用:1難度:0.8
          • 2.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下列情況中屬于誤差的是(  )

            組卷:193引用:4難度:0.6
          • 3.如圖所示,小偉和小杜分別在甲、乙兩部相鄰的觀光電梯里,小偉看到小杜豎直向下運動。以地面為參照物,下列哪種情況不可能發生(  )

            組卷:480引用:11難度:0.6
          • 4.如圖,沿同一條直線向東運動的物體A、B,其運動相對同一參考點O的距離s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①兩物體由同一位置O點開始運動,但物體A比B遲3s才開始運動;
            ②t=0時刻,A在O點,B在距離O點5m處;
            ③3s后,vA>vB,5s末A、B相遇;
            ④5s內,A、B的平均速度相等;
            ⑤t=3s時,A、B相距8m。

            組卷:102引用:2難度:0.5
          • 5.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162引用:8難度:0.6
          • 6.中華古詩詞、俗語中蘊含著豐富的聲學知識,下列有關理解正確的是(  )

            組卷:522引用:131難度:0.8
          • 7.一支未標刻度的溫度計,把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液柱的長度為4cm;把它插入1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中時,液柱的長度為24cm;若用它測量溫水的溫度時,液柱的長度為11cm,則此時水的溫度是(  )

            組卷:83引用:5難度:0.6
          • 8.一位年輕的護士將一支體溫計用力甩了幾下測了甲的體溫,在忙碌中她用同一支體溫計連續測了乙和丙兩人的體溫,中途沒有將水銀甩回玻璃泡內,結果三人的體溫都是39.5℃,有關三人真實體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61引用:3難度:0.6

          五、實驗探究(每空1分,共19分)

          • 25.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海波的熔化規律:

            (1)實驗中,除了圖甲中提供的器材外,還需要用到的另一個測量器材是

            (2)實驗器材在組裝時要
            (選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實驗中采取“水浴法”加熱的目的是

            (3)加熱到某一時刻溫度計示數如圖甲所示,溫度為
            ℃,此時的海波處于
            態(選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4)根據實驗數據繪出海波溫度-時間圖象,如圖乙所示,由海波的熔化圖象可知,海波是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第3min后試管內出現液態海波,由圖象可知,海波熔化時吸熱,溫度
            ;熔化過程用了
            min;第6min海波處于
            態(選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5)若海波的沸點與水的沸點相同,繼續加熱到水沸騰時,試管里的海波
            (選填“能”或“不能”)沸騰;
            (6)由實驗可知,當海波的溫度處于48℃時,其狀態是

            A.固態
            B.固液共存狀態
            C.可能固態、液態,也可能固液共存狀態

            組卷:79引用:4難度:0.8
          • 26.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實驗小組的小明同學利用如圖甲的器材進行實驗。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原因是

            (2)小明在玻璃板前放一支點燃的蠟燭A,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點燃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移動,若無論怎樣在桌面上移動蠟燭B,都無法使它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
            。排除問題后,移動蠟燭B,使它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樣做的目的除了能確定蠟燭A經平面鏡所成像的位置,同時還能得出
            關系。
            (3)小明多次移動蠟燭A重復實驗,蠟燭A逐漸遠離玻璃板,蠟燭B需要向
            (填“遠離”或“靠近”)玻璃板的方向移動才能與蠟燭A的像再次重合。
            (4)實驗中測量結束后,小明移去蠟燭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塊白屏,白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呈現蠟燭的像,原因是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像。
            (5)同組的小黃同學在實驗時點燃放在玻璃板前面的蠟燭,發現蠟燭在玻璃板后面成兩個像,可能的原因是

            (6)如果將玻璃板豎直向上移動一段距離,觀察到蠟燭A的像
            (選填序號)。
            A.向上移動
            B.向下移動
            C.不動

            組卷:39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