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重慶市城口中學高二(上)期中生物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0小題,共40分)
-
1.下列關于自然選擇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認為生存斗爭的結果是適者生存 B.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沒有能夠解釋遺傳和變異的本質 C.自然選擇學說認為生物器官越用越發達,且這種優良性狀能夠遺傳給后代 D.自然選擇作用直接作用的是生物個體的表現型 組卷:18引用:4難度:0.8 -
2.在一個種群中隨機抽取100個個體,經調查發現,其中基因型為AA、Aa、aa的個體分別有18、78、4個,則該種群中A、a基因的頻率分別是( )
A.36%、64% B.92%、8% C.45%、56% D.57%、43% 組卷:13引用:8難度:0.7 -
3.下列關于人體內環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毛細血管壁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境是血漿 B.在人體的體液中,細胞內液約占 ,細胞外液約占1323C.組織液是體內絕大多數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境 D.淋巴和組織液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血漿中的蛋白質含量較少 組卷:4引用:6難度:0.6 -
4.下列各組物質中,屬于內環境成分的一組是( )
A.K+、呼吸酶、淋巴因子 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 C.CO2、葡萄糖、Cl-、尿素 D.Ca2+、載體蛋白、神經遞質 組卷:16引用:5難度:0.6 -
5.從起源上看,狗是人類在1萬多年前,將捕到的狼長期馴化培育得到的.2013年1月,瑞典進化遺傳學家Erik Axelsson和同事將狗的DNA與狼的DNA進行了對比,發現狗體內消化淀粉的基因比狼體內的相同基因活躍28倍.有關該現象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在長期馴化過程中,狗與人類以及人類的飲食協同進化 B.在長期馴化過程中,狗消化淀粉的基因發生了定向變異 C.在狗的馴化過程中,消化淀粉的基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D.該現象說明了狗與狼的飲食結構有很大的不同 組卷:21引用:5難度:0.9 -
6.如圖為反射弧模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刺激a點后,傳出神經末梢作為效應器會作出規律性應答 B.神經元興奮后的動作電位大小會隨刺激強度增大而增大 C.a處產生的興奮,不能夠傳遞給脊髓內的中間神經元 D.興奮時,神經細胞膜的離子通透性發生劇烈變化,K+大量流入細胞內 組卷:36引用:2難度:0.8 -
7.如圖表示生物多樣性的形成過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生物多樣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B.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決定生物進化方向 C.圖中P表示自然選擇;R表示生殖隔離 D.兩個能相互交配產生后代的生物不一定屬于同一物種 組卷:28引用:3難度:0.7 -
8.人體內環境穩態的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現象不屬于內環境穩態失調的是( )
A.夏天長期待在空調房間容易引起空調病 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會頭暈、乏力、血壓升高 C.人屏息一段時間后,呼吸運動會明顯加強 D.長期處于高溫環境可能會引起中暑 組卷:74引用:22難度:0.8
二、探究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60分)
-
24.圖為甲狀腺分泌活動調節的示意圖。據圖回答問題。
(1)“激素Ⅰ”和“激素Ⅲ”分別是
(2)若“+”和“-”分別表示促進和抑制,請用“+”或“-”表示。圖中A、B、C、D四處的作用性質:A
(3)從圖中可以看出,調控垂體釋放激素Ⅱ的激素有組卷:5引用:2難度:0.7 -
25.為了驗證ɑ-BGT(一種神經毒素)能通過與乙酰膽堿受體牢固結合而阻斷突觸間興奮傳遞,請結合所給實驗材料,以坐骨神經動作電位和腓腸肌收縮為檢測指標,完善實驗思路,預測實驗結果并分析和討論。
材料用具:蛙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任氏液(生理鹽水)、任氏液配制的乙酰膽堿溶液,任氏液配制的ɑ-BGT溶液,微電極、導線、電壓表等(要求與說明:實驗不再分組;電刺激強度適宜;實驗條件適宜)
完善實驗思路:
用微電極、導線及電壓表連接蛙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的神經段,再將標本置于任氏液中,電刺激坐骨神經,觀察并記錄
(1)
(2)
(3)分析實驗結果
預測實驗結果:實驗處理順序 坐骨神經動作電位 腓腸肌 組卷:5引用:2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