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甘肅省張掖市高臺一中高三(上)期中生物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利什曼原蟲(會引起利什曼病的寄生蟲)親水性酰化表面蛋白B(HASPB),是在細胞質中的游離核糖體上合成后經加工而成的一類脂蛋白。利什曼原蟲分泌的HASPB結合于細胞膜外側,與宿主細胞的感染密切相關。HASPB能在細胞膜內某個區域積累,當達到一定濃度時,誘導細胞膜外翻、泡化、脫落,從而將包裹在其中的HASPB釋放到細胞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HASPB的分泌是某些細胞間進行信息傳遞的重要環節 B.HASPB的分泌過程中伴隨著生物膜之間的轉化 C.HASPB的分泌不需要內質網和高爾基體的參與 D.HASPB可能成為治療利什曼病藥物的靶標 組卷:4引用:1難度:0.7 -
2.人小腸上皮細胞膜上的鈉鉀-ATP酶能夠利用ATP水解釋放的能量,維持膜內外一定的電化學梯度。該電化學梯度能驅動葡萄糖協同轉運載體以同向協同轉運的方式將葡萄糖等有機物轉運入細胞內,然后由膜上的轉運載體GLUT2轉運至細胞外液,完成對葡萄糖的吸收。如圖為人小腸上皮細胞吸收葡萄糖的過程示意圖,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
A.葡萄糖進出小腸上皮細胞需要不同載體蛋白協助 B.葡萄糖進出小腸上皮細胞所消耗的能量來源不同 C.Na+和K+都通過Na+-K+泵跨膜運輸,不能體現載體具有專一性 D.抑制細胞呼吸作用不影響葡萄糖進入細胞外液的速率 組卷:18引用:1難度:0.7 -
3.腺苷酸激酶(AK) 是線粒體內外膜間隙的一種酶,在Mg2+的參與下。該酶能將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團轉至AMP上從而形成ADP。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有氧呼吸過程都發生在線粒體中,內外膜間隙可合成ADP B.Mg2+在葉綠體和線粒體中的作用相同 C.AK可直接參與有氧呼吸第三階段中水的生成過程 D.AK具有轉移磷酸基團的作用,并伴隨著高能磷酸健的斷裂與形成 組卷:13引用:2難度:0.6 -
4.p53蛋白是一類調控細胞周期進程的激酶。如圖是p53作用的流程圖,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Mdm2將p53泛素化并促進其降解,保持p53的低活性 B.當DNA受損時,Mdm2和p53分別被磷酸化,p53被激活 C.p53的磷酸化減弱其與p300的相互結合 D.p53作用的結果是細胞周期停滯或細胞死亡 組卷:46引用:4難度:0.5 -
5.下列關于細胞增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動物細胞在分裂間期進行染色體和中心體復制,復制后二者的數目都加倍 B.減數分裂時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分裂兩次,對維持生物前后代染色體數目恒定起重要作用 C.正常男性體內細胞增殖過程中,一個細胞內不會同時存在兩條Y染色體和兩條X染色體 D.同一個生物體在不同時刻產生的精子或卵細胞染色體組成和數目都不同 組卷:8引用:1難度:0.7 -
6.根瘤是在豆科植物根系上生長的特殊的瘤,根瘤菌從根瘤細胞中攝取它們生活所需要的水分和養料,且能將空氣中的N2轉變成含氮物質供植物利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根瘤菌能將N2轉變成NH3,屬于化能合成作用 B.根瘤細胞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能為根瘤菌提供物質和能量 C.根瘤菌產生的NH3可為植物細胞合成氨基酸、核酸等提供氮元素 D.根瘤細胞在其線粒體基質中消耗大量的氧氣,產生水和大量的能量 組卷:31引用:1難度:0.8 -
7.研究表明,正常女性細胞核內兩條X 染色體中的一條會隨機失活,濃縮形成染色較深的巴氏小體。腎上腺腦白質營養不良(ALD)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致病基因用a表示),女性雜合子中有5%的個體會患病,圖1為某患者家族遺傳系譜圖。利用圖中四位女性細胞中與此病有關的基因片段經能識別特定堿基序列的酶進行切割(如圖2),產物的電泳結果如圖3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女性雜合子患ALD的原因是巴氏小體上的基因丟失 B.Ⅱ-2個體的基因型是XAXa,患ALD的原因是來自母方的X染色體形成巴氏小體 C.a基因比A基因多一個酶切位點是因為發生了堿基的替換 D.若Ⅱ-1和一個基因型與Ⅱ-4相同的女性婚配,后代患ALD的概率為5% 組卷:97引用:9難度:0.6 -
8.分別用含有32P和14C的培養基培養大腸桿菌,再用上述大腸桿菌培養T2噬菌體,得到含32P或含14C標記的T2噬菌體,然后用32P或14C標記的T2噬菌體分別侵染未被標記的大腸桿菌,經過短暫保溫,再進行攪拌、離心后檢測放射性元素分布情況。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 )
A.32P標記組,沉淀物中放射性明顯高于上清液 B.14C標記組,沉淀物和上清液中放射性均較高 C.32P標記組,32P只存在于部分子代噬菌體的DNA中 D.14C標記組,14C存在于子代噬菌體的DNA和蛋白質中 組卷:26引用:9難度:0.7 -
9.科學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關鍵。下列關于人類探索遺傳奧秘歷程中的科學實驗方法及技術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摩爾根利用果蠅雜交實驗證實白眼基因僅位于X染色體上時,運用了假說—演繹法 B.薩頓根據基因和染色體的行為存在平行關系,類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C.格里菲思利用肺炎雙球菌研究遺傳物質時,運用了物質的提純和鑒定技術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結構時,運用了建構物理模型的方法 組卷:7引用:2難度:0.7 -
10.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均存在單鏈DNA結合蛋白(SSB),SSB與DNA單鏈區域結合,能阻止DNA聚合和保護單鏈的部分不被核酸酶水解。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中SSB與DNA單鏈結合的區域是可變的 B.核酸酶催化DNA分子相鄰堿基之間的氫鍵斷裂 C.SSB在原核細胞的有絲分裂間期參與DNA的復制 D.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合成SSB時均需線粒體提供能量 組卷:9引用:3難度:0.6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40分。
-
29.育種工作者發現一株雄性不育玉米突變體F,該突變體花粉粒數目減少,部分花粉粒敗育。為研究突變基因的遺傳特點和分子機制,科研人員進行了如下研究。
雜交編號 雜交組合 F1表現型 F2表現型 雜交Ⅰ 突變體F♂x野生型♀ 野生型 野生型73 突變型24 雜交Ⅱ 突變體F♀x野生型♂ 野生型 野生型 69 突變型22
(2)SSR是DNA分子中的簡單重復序列,非同源染色體上的SSR重復單位不同,不同品種的同源染色體的SSR重復次數不同,因此常用于染色體特異性標記。研究者利用玉米3號、4號染色體上特異的SSR進行PCR擴增,對野生型和突變體F雜交后代的SSR分析結果如圖所示。
據圖判斷,突變基因位于3號染色體上,依據是
(3)研究發現,突變體F的zm16基因起始密碼子ATG上游30bp處有1494bp序列插入,zm16基因啟動子序列中存在低溫響應元件及大量光響應元件(“響應元件”是啟動子內的一段DNA序列,與特異的轉錄因子結合,調控基因的轉錄),這說明其表達可能受溫度和光照等環境因素的影響。請推測突變體F花粉數目減少,部分花粉敗育的原因組卷:77引用:2難度:0.6 -
30.為探索DNA復制的其體過程,科學家作了如下實驗:20℃條件下,在培養基中添加含3H標記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培養大腸桿菌增殖多代,再用未標記的T4噬菌體侵染這些大腸桿菌,培養不同時間后阻斷DNA復制,將DNA變性處理為單鏈,離心分離并檢測離心管不同位置的放射性強度,結果如圖所示(DNA片段越短,與離心管頂部距離越近)。
(1)DNA復制時,催化單個脫氧核苷酸連接到已有DNA鏈上的酶是
(2)新形成的T4噬菌體帶有放射性標記的原因是
(3)根據上述實驗結果推測,DNA復制時子鏈合成的過程可能是先合成較短的DNA片段,之后在DNA連接酶的作用下,組卷:18引用:2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