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北京交大附中高一(上)期中生物試卷
發布:2024/9/24 4:0:9
第一部分本部分共35題,1-20小題每題1分,21-35小題每題2分,共50分。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
-
1.細胞學說揭示了( )
A.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區別 B.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 C.細胞能產生新的細胞的原因 D.認識細胞的曲折過程 組卷:37引用:6難度:0.8 -
2.關于利用光學顯微鏡的高倍鏡觀察臨時裝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先在低倍鏡下觀察清楚后再轉至高倍鏡 B.轉動轉換器后,先用粗準焦螺旋調節,再用細準焦螺旋調節 C.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比低倍鏡下多 D.把視野調暗些,圖像會更加清晰 組卷:14引用:1難度:0.5 -
3.2019新型冠狀病毒,即“COVID-19”,因2019年武漢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發現,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衛生組織命名,以下與冠狀病毒相關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冠狀病毒體內僅有A、U、G、C四種堿基 B.冠狀病毒沒有核糖體等細胞器 C.病毒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D.冠狀病毒雖不具備細胞結構,但其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組卷:17引用:5難度:0.7 -
4.以下對于口腔上皮細胞和大腸桿菌共性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細胞膜的基本結構是脂雙層 B.DNA是它們的遺傳物質 C.在核糖體上合成蛋白質 D.都有細胞核 組卷:10引用:1難度:0.8 -
5.下列物質不屬于脂質的是( )
A.維生素D B.膽固醇 C.胰脂肪酶 D.雄性激素 組卷:71引用:48難度:0.9 -
6.蛋白質在人體內的生理功能不包括( )
A.進行信息傳遞 B.能量的主要來源 C.作為運輸載體 D.構成細胞和生物體 組卷:18引用:2難度:0.9 -
7.生物體內的蛋白質千差萬別,其原因不可能是( )
A.組成肽鍵的化學元素不同 B.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和數量不同 C.蛋白質的空間結構不同 D.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排列順序不同 組卷:115引用:40難度:0.9 -
8.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吉祥物冰墩墩的原型是大熊貓。大熊貓小腸絨毛上皮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A.水 B.葡萄糖 C.蛋白質 D.無機鹽 組卷:8引用:1難度:0.7 -
9.水稻和玉米從外界吸收硝酸鹽和磷酸鹽,可以用于細胞內合成( )
A.蔗糖 B.核酸 C.甘油 D.脂肪酸 組卷:168引用:68難度:0.7 -
10.下列關于蛋白質和DNA共性的概括不正確的是( )
A.組成元素含有C、H、O、N B.由相應的基本結構單位構成 C.具有相同的空間結構 D.都是生物大分子 組卷:7引用:3難度:0.7 -
11.下列元素中,構成有機物基本骨架的是( )
A.氮 B.氫 C.氧 D.碳 組卷:241引用:114難度:0.9 -
12.決定自然界中真核生物多樣性和特異性的根本原因是( )
A.核苷酸分子的多樣性和特異性 B.DNA分子的多樣性和特異性 C.氨基酸種類的多樣性和特異性 D.化學元素和化合物的多樣性和特異性 組卷:33引用:5難度:0.7 -
13.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 )
A.構成細胞膜的磷脂分子可以運動 B.構成細胞膜的蛋白質分子可以運動 C.構成細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都是靜止的 D.構成細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大都可以運動 組卷:14引用:5難度:0.9 -
14.下列有關細胞中糖類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可作為能源物質 B.均可用斐林試劑檢測 C.是細胞膜的組成成分 D.參與植物細胞壁的組成 組卷:9引用:1難度:0.8
第二部分本部分共7道大題,共39空,除特殊標記外,每空1分,共50分。
-
41.請閱讀下面的科普短文,并回答問題
20世紀60年代,有人提出:在生命起源之初,地球上可能存在一個RNA世界。在原始生命中,RNA既承擔著遺傳信息載體的功能,又具有催化化學反應的作用。
現有很多證據支持“RNA世界論”的觀點。例如,RNA能自我復制,滿足遺傳物質傳遞遺傳信息的要求;RNA既可作為核糖體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又能在遺傳信息的表達過程中作為DNA與蛋白質之間的信息紐帶;科學家在原生動物四膜蟲等生物中發現了核酶(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后,又陸續發現核酶參與細胞的一些生命活動。
隨研究的不斷深入,科學家發現蛋白質有更復雜的氨基酸序列,更多樣的空間結構,催化特定的底物發生化學反應,而RNA在催化反應的多樣性及效率上均不如蛋白質。所以,RNA的催化功能逐漸被蛋白質代替。
RNA結構不穩定,容易受到環境影響而發生突變。RNA還能發生自身催化的水解反應,不易產生更長的多核苷酸鏈,攜帶的遺傳信息量有限。所以,RNA作為遺傳物質的功能逐漸被DNA代替。現今的絕大多數生物均以DNA為遺傳物質,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DNA不含堿基U。研究發現堿基C容易自發脫氨基而轉變為U,若DNA含堿基U,與DNA復制相關的“修復系統”就無法區分并切除突變而來的U,導致DNA攜帶遺傳信息的準確性降低。
地球生命共同傳承著幾十億年來原始RNA演繹的生命之樹,生命演化之初的RNA世界已轉變為當今由RNA、DNA和蛋白質共同組成的生命世界。
(1)核酶的化學本質是
(2)RNA病毒的遺傳信息蘊藏在
(3)在“RNA世界”以后的億萬年進化過程中,RNA作為
(4)在進化過程中,絕大多數生物以DNA作為遺傳物質的原因是:與RNA相比,DNA分子
a.結構簡單 b.堿基種類多 c.結構相對穩定 d.復制的準確性高
(5)有人認為“生命都是一家”。結合上文,你是否認同這一說法,請說明理由:組卷:11引用:1難度:0.6 -
42.芽殖酵母屬于單細胞真核生物。為尋找調控蛋白分泌的相關基因,科學家以酸性磷酸酶(P酶)為指標,篩選酵母蛋白分泌突變株并進行了研究。
(1)酵母細胞中合成的蛋白分泌到細胞膜外,依賴于細胞膜結構的
(2)用化學誘變劑處理,在酵母中篩選出蛋白分泌異常的突變株(sec1)。無磷酸鹽培養液可促進酵母P酶的分泌,分泌到胞外的P酶活性可反映P酶的量。將酵母置于無磷酸鹽培養液中,對sec1和野生型的胞外P酶檢測結果如圖。
據圖可知,24℃時sec1和野生型胞外P酶隨時間而增加。轉入37℃后,sec1胞外P酶呈現
(3)37℃培養1h后電鏡觀察發現,與野生型相比,sec1中由高爾基體形成的分泌泡在細胞質中大量積累。由此推測野生型Sec1基因的功能是促進
(4)由37℃轉回24℃并加入蛋白合成抑制劑后,sec1胞外P酶重新增加。對該實驗現象的合理解釋是
(5)現已得到許多溫度敏感型的蛋白分泌突變株。若要進一步確定某突變株的突變基因在37℃條件下影響蛋白分泌的哪一階段,可作為鑒定指標的是:突變體
A.蛋白分泌受阻,在細胞內積累
B.與蛋白分泌相關的胞內結構的形態、數量發生改變
C.細胞分裂停止,逐漸死亡組卷:8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