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6課 藤野先生》2021年同步練習卷(7)

          發布:2024/11/16 1:0:2

          一、選擇題。

          • 1.下面兩個語句都出自魯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語句(一)中的畫線句,是表示對上文的總結;語句(二)中的畫線句,用“還有一個我”強調自己不在麻木國人之列。根據各自語境,在[甲][乙]處分別填寫標點符號,正確的一項是(  )
                  語句(一)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甲]也無怪他們疑惑
                  語句(二)但偏有中國人夾在里邊: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圍著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乙]在講堂里的還有一個我

            組卷:120引用:3難度:0.9
          • 2.下列關于名著知識及文學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組卷:342引用:3難度:0.8
          • 3.下列關于文學常識的說法,有錯誤的一項是(  )

            組卷:622引用:4難度:0.8
          • 4.下列關于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組卷:1693引用:11難度:0.8
          • 5.《藤野先生》中作者棄醫從文的原因是(  )

            組卷:508引用:21難度:0.9
          • 6.《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棄醫從文的原因是(  )

            組卷:34引用:3難度:0.8

          二、填空題。

          • 7.言為心聲。魯迅曾說:“如果刪掉了不必要之點,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談話來,我想,就可以使別人從談話里推見每個說話的人物。”請閱讀下面的語言描寫,推斷相關人物。
            (1)“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自然,這樣一移,的確比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圖不是美術,實物是那么樣的,我們沒法改換它。”(
             

            (2)“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那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
             

            (3)“常言道:‘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將天宮讓與我,便罷了;若還不讓,定要攪攘,永不清平!”(
             

            組卷:9引用:3難度:0.9

          三、基礎知識綜合。

          • 8.閱讀下面語段,回答問題。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上野的櫻花爛熳的時節,望去確也像緋紅的輕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接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頭頂上盤著大辨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辨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jiàn),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
            (1)給文中的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油光可(jiàn)
             
            (2)文中有一個書寫錯誤的詞是
             
            ,正確的寫法是
             

            (3)語段中劃線句子使用的修辭方法是
             

            (4)“實在標致極了”一句中“標致”一詞的意思是
             
            ,這里運用了
             
            的修辭方法。表達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組卷:200引用:3難度:0.7

          四、名著閱讀。

          • 9.閱讀名著《朝花夕拾》節選,按要求答題。
            “其時進來的是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
            “這A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
            A先生指的是誰?他是怎樣的一個人?

            組卷:87引用:5難度:0.6
          • 10.名著閱讀。
            此后回到中國來,我看見那些閑看槍斃犯人的人們,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彩,--嗚呼,無法可想!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
            (1)這段文字選自著名作家
             
            (人名)的作品集《
             
            》中的文章《
             
            》。
            (2)促使“我的意見”發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我的意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組卷:47引用:6難度:0.7
          • 11.名著閱讀,完成問小題。
                  此后回到中國來,我看見那些閑看槍斃犯人的人們,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彩,——嗚呼!無法可想!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
                  上面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寫篇名),促使我的意見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組卷:195引用:6難度:0.5

          五、現代文閱讀。

          • 34.閱讀文章,完成后面的問題。
                  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但我接著便有參觀槍斃中國人的命運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學,細菌的形狀是全用電影來顯示的,一段落已完而還沒有到下課的時候,便影幾片時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戰勝俄國的情形。但偏有中國人夾在里邊: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圍著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在講堂里的還有一個我。
            “萬歲!”他們都拍掌歡呼起來。
                  這種歡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這一聲卻特別聽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國來,我看見那些閑看槍斃犯人的人們,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彩,--嗚呼,無法可想!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
            (1)選文記述的事件對“我”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請簡要概括。
            (2)選文中“他們都拍掌歡呼起來”“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彩”,兩處“他們”分別指哪些人?
            (3)“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組卷:33引用:3難度:0.7
          • 35.閱讀下面兩篇節選文字,完成各題。
            【甲】
            我的中學時代
            季羨林
            ??①我幼無大志,自謂不過是一只燕雀,不敢懷“鴻鵠之志”。小學畢業時是1923年,我十二歲。當時山東省立第一中學赫赫有名,為眾人所艷羨追逐的地方,我連報名的勇氣都沒有,只敢報考正誼中學,這所學校綽號不佳:“破正誼”,與“爛育英”相映成雙。
            ??②可這個“破”學校入學考試居然敢考英文,我“瞎貓碰上了死耗子”,居然把英文考卷答得頗好,因此,我被錄取為不是一年級的新生,而是一年半級,只需念兩年半初中即可畢業。破正誼確實有點“破”,首先是教員水平不高。有一個教生物的教員把“玫瑰”讀為jiǔ kuài,可見一斑。但也并非全破。校長鞠思敏先生是山東教育界的老前輩,人品道德,有口皆碑;民族氣節,遠近傳揚。他生活極為儉樸,布衣粗食,不改其樂。他立下了一條規定:每周一早晨上課前,召集全校學生,集合在操場上,聽他講話。他講的都是為人處世、愛國愛鄉的大道理,從不間斷。我認為,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會有良好的影響。
            ??③教員中間有飽學之士。有一個姓杜的國文教員,年紀相當老了。由于肚子特大,同學們送他一個綽號“杜大肚子”,名字反隱而不彰了。他很有學問,對古文,甚至“選學”都有很深的造詣。我曾膽大妄為,寫過一篇類似駢體文的作文。他用端正的蠅頭小楷,把作文改了一遍,給的批語是:“欲作花樣文章,非多記古典不可。”可憐我當時只有十三四歲,讀書不多,腹笥瘠薄,哪里記得多少古典!
            ??④另外有一位英文教員,名叫鄭又橋,是江浙一帶的人,英文水平極高。他改學生的英文作文,往往不是根據學生的文章修改,而是自己另寫一篇。這情況只出現在英文水平高的學生作文簿中。他的用意大概是想給他們以簡練揣摩的機會,以提高他們的水平,用心亦良苦矣。
            ??⑤當時,濟南有一位頗有名氣的馮鵬展先生,老家廣東,流寓北方。英文水平很高,白天在幾個中學里教英文,晚上在自己創辦的尚實英文學社授課。他住在按察司街南口一座兩進院的大房子里,學社就設在前院幾間屋子里,另外還請了兩位教員,一位是陳鶴巢先生,一位是紐威如先生,白天都有工作,晚上7時至9時來學社上課。當時正流行diagram(圖解)式的英文教學法,我們學習英文也使用這種方法,覺得頗為新鮮。學社每月收學費大洋三元,學生有幾十人之多。我大概在這里學習了兩三年,收獲相信是有的。
            ??⑥就這樣,雖然我自己在學習上并不勤奮,然而,為環境所迫,反正是夠忙的。每天從正誼回到家中,匆匆吃過晚飯,又趕回城里學英文。當時只有十三四歲,精力旺盛到超過需要。在一天奔波之余,每天晚9點下課后,還不趕緊回家,而是在燈火通明的十里長街上,看看商店的櫥窗,慢騰騰地走回家。雖然囊中無錢,看了琳瑯滿目的商品,也能過一過“眼癮”,飽一飽眼福。
            ??⑦我在正誼中學讀了兩年半書就畢業了。在這一段時間內,我懵懵懂懂,模模糊糊,在明白與不明白之間;主觀上并不勤奮,客觀上又非勤奮不可。最后離開了我的大蝦和青蛙,我畢業了。
            (節選自季羨林《學問人生》,有刪改)【乙】
            ??我交出所抄的講義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還我,并且說,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給他看一回。我拿下來打開看時,很吃了一驚,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學。
            ??可惜我那時太不用功,有時也很任性。還記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將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講義上的一個圖來,是下臂的血管,指著,向我和藹的說道:“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自然,這樣一移,的確比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圖不是美術,實物是那么樣的,我們沒法改換它。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著黑板上那樣的畫。”
            (節選自魯迅《藤野先生》)【偶遇名師】
            (1)上文中的老師們在教學上很有特色,請根據文章內容完成下表。
            出處 教 師 教學妙招 用 意

                  
                  
            《學問人生》
            鞠思敏 每周一早晨讓全校學生聽他講話 熏陶為人處世、愛國愛鄉
            杜大肚子 用端正的蠅頭小楷批改古文作文
             
            鄭又橋
             
            給學生以簡練揣摩的機會
            馮鵬展
             
            推廣圖解式英文教學法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替學生修改講義
             
            【反思求學】
            (2)下列兩句話平實而有味。請任選一句,結合加點詞分析作者表達的情感。
            ①我曾膽大妄為,寫過一篇類似駢體文的作文。
            可惜我那時太不用功,有時也很任性。
            我選
             
             

            【求學溯源】
            (3)【甲】文中提到“求學”是“主觀上并不勤奮,客觀上又非勤奮不可”,請結合季羨林、魯迅兩人的求學經歷,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組卷:86引用:3難度:0.3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