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漢陽一中高考生物三模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單選題(20小題,每題2分,共40分)
-
1.中心粒能使細胞產生纖毛和鞭毛,并影響其運動能力;在超微結構的水平上,調節著細胞的運動。下列關于中心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h2>
A.中心體是由蛋白質構成的,能與雙縮脲試劑發生紫色反應 B.中心體在分裂期復制后,每組中心體的兩個中心粒分別來自親代和子代 C.白細胞變形穿過血管壁吞噬抗原的運動與溶酶體有關,與中心體無關 D.氣管上皮細胞中心體異常易患慢性支氣管炎,這與纖毛運動能力過強有關 組卷:32引用:1難度:0.8 -
2.核孔復合體具有雙功能和雙向性。雙功能表現在兩種運輸方式:被動運輸與主動運輸;雙向性表現在既介導蛋白質的入核運輸,又介導RNA、RNP(含有RNA的核蛋白)等的出核運輸。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h2>
A.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核的方式為需要載體、消耗能量的主動運輸 B.細胞核能控制細胞代謝和遺傳與核孔的雙功能、雙向性密切相關 C.RNP中含有的RNA和蛋白質均在細胞核內合成 D.核質間的物質交換體現了細胞膜的信息交流作用 組卷:54引用:2難度:0.8 -
3.在驗血報告單上有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項目。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h2>
A.AFP與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等細胞器的功能有關 B.細胞凋亡和壞死是機體內發生的正常生理過程,能維持組織中細胞數目的相對恒定,防止癌癥的發生 C.細胞在癌變過程中產生AFP、CEA等物質可能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發生異常導致的 D.由于細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質減少導致癌細胞易分散轉移,所以手術摘除腫瘤的患者仍有復發的可能 組卷:22引用:1難度:0.8 -
4.H+-K+-ATP酶位于胃壁細胞,是質子泵的一種,它通過自身的磷酸化與去磷酸化完成H+/K+跨膜轉運,不斷將胃壁細胞內的H+運輸到膜外胃腔中,對胃酸的分泌及胃的消化功能具有重要的生理意義。其作用機理如圖所示(“+”表示促進磷酸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h2>
A.H+-K+-ATP酶的作用是作為載體蛋白和催化ATP水解 B.胃壁細胞中Ca2+濃度降低,會引起胃酸的分泌增多 C.促進H+-K+-ATP酶的活性可緩解胃酸過多的病癥 D.由圖推測,H+和K+的跨膜方式為自由擴散 組卷:47引用:4難度:0.7 -
5.呼吸躍變是指某些肉質果實從生長停止到開始進入衰老之間的時期,其呼吸速率會突然升高。呼吸躍變標志著果實進入衰老階段。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h2>
A.呼吸作用增強會導致果實內乳酸含量上升 B.呼吸躍變過程中,乙烯含量會發生變化 C.長期貯存的果實應在呼吸躍變之前采收 D.低溫貯藏果實可使呼吸躍變延后發生 組卷:9難度:0.8 -
6.黑藻和紫色洋蔥分布廣泛、易于取材,黑藻葉片和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常用作探究植物細胞失水和吸水的實驗材料。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h2>
A.在高倍光學顯微鏡下,可觀察到黑藻葉片呈綠色的原生質層 B.實驗過程中,隨著同一黑藻細胞綠色加深,其吸水能力增加 C.失水過程中,洋蔥鱗片葉細胞液泡的紫色會逐漸加深 D.由“液泡呈紫色,外界無紫色”可知,原生質層可看作一層半透膜 組卷:5引用:3難度:0.7 -
7.雞蛋的石灰質真殼與殼下膜主要通過糖蛋白微細纖維相連接,可以用木瓜蛋白酶對其進行生物酶解,達到分離殼下膜的目的。為了研究木瓜蛋白酶反應時間和用量對殼下膜重量的影響,做了相關實驗,結果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兩個實驗都需要在最適溫度和最適pH下進行 B.最佳反應時間和酶用量分別是90min和2.5% C.推測殼下膜的分子組成中有蛋白質分子 D.木瓜蛋白酶催化糖蛋白水解成短肽和單糖 組卷:44難度:0.7 -
8.如圖甲、乙、丙、丁圖表示某高等植物細胞內的四個生理過程。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br />
A.葉肉細胞的線粒體內可進行丁圖的全部過程 B.葉表皮細胞的細胞核內能進行甲、乙過程,但不能進行丙、丁過程 C.丙過程中有多個核糖體共同參與一條肽鏈的合成,提高了翻譯的效率 D.甲、乙、丙過程均可發生于根尖分生區細胞,且均須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組卷:31引用:2難度:0.7
二、非選擇題(4小題,共60分)
-
23.人類活動排放的CO2引起海水中CO2濃度上升、pH下降,導致“海洋酸化”。科研人員研究了海洋酸化對束毛藻的影響。
(1)在海洋生態系統成分中,束毛藻屬于
(2)國外學者證實,CO2濃度增加能促進束毛藻光合作用,有利于其生長。我國學者進行了四組實驗,測定束毛藻的增長率,得到如圖1所示結果。
①我國學者試圖研究的問題是
②實驗中改變CO2濃度時,pH也會改變,請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控制pH相對穩定的思路:
③該實驗結果說明
(3)與束毛藻(藍藻門)比較,小球藻的結構上的主要特點是組卷:31引用:3難度:0.7 -
24.B基因存在于水稻基因組中,其僅在體細胞(2n)和精子中正常表達,但在卵細胞中不轉錄。為研究B基因表達對卵細胞的影響,設計了如下實驗。
據圖回答:
(1)B基因在水稻卵細胞中不轉錄,推測其可能的原因是卵細胞中
A.含B基因的染色體缺失
B.DNA聚合酶失活
C.B基因發生基因突變
D.B基因的啟動子無法啟動轉錄
(2)從水稻體細胞或
(3)在過程①、②轉化篩選時,過程
(4)獲得轉基因植株過程中,以下鑒定篩選方式正確的是
A.將隨機斷裂的B基因片段制備成探針進行DNA分子雜交
B.以Luc基因為模板設計探針進行DNA分子雜交
C.以B基因編碼蛋白的序列為模板設計探針與從卵細胞提取的mRNA雜交
D.檢測加入熒光素的卵細胞中是否發出熒光
(5)從轉基因植株未成熟種子中分離出胚,觀察到細胞內僅含一個染色體組,判定該胚是由未受精的卵細胞發育形成的,而一般情況下水稻卵細胞在未受精時不進行發育,由此表明組卷:553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