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10.2 我們與法律同行》2021年同步練習卷(34)
發布:2024/11/30 22:30:2
一、單選題
-
1.2014年12月,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的《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研究報告》中指出,我國目前留守兒童近6000萬人。對無人看管的留守兒童來說,由不良行為到違法犯罪僅一步之遙。這警示我們青少年要( )
①樹立法律意識,自覺遵守法律
②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自覺抵制不良誘惑
③要防微杜漸,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④遠離社會,不與他人交往,以避免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組卷:60引用:15難度:0.9 -
2.2019年,福建省晉江市檢察院檢察官“法治進校園”活動走進養正中學。檢察官通過生動的案例和幽默詼諧的語言,引導同學們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和自我保護意識。開展該活動有利于( )
①推進法治校園建設
②保證校園安全
③杜絕校園欺凌現象
④加強法治教育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組卷:34引用:2難度:0.7 -
3.2016年7月19日,教育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聯合印發《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要求法治教育要以憲法教育和公民基本權利義務教育為重點,覆蓋各教育階段,形成層次遞進、結構合理、螺旋上升的法治教育體系。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因為( )
A.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B.可以杜絕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發生 C.當前部分青少年法治觀念淡薄 D.青少年沒有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組卷:8引用:2難度:0.7 -
4.如圖漫畫《如此賺錢》警示我們:( )
①要依法規范自己的經濟行為
②只有依法獲得的財富才能受到法律的保護
③在經濟活動中的違法行為將受到法律制裁
④已經沒有什么可放心吃的了。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組卷:6引用:3難度:0.9 -
5.在我國,公民依法享有廣泛的參與公共事務的權利。關于公民依法參與公共事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①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時候可以采取貼大字報、聚眾鬧事的方式
②公民參與公共事務時應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不能隨心所欲
③關注國家建設、國家管理,維護社會秩序,必須是年滿18周歲的公民
④當公民行使建議權、監督權等參與公共事務的時候,可以采用書信、電話、走訪或直接向當地的人大代表反映等方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組卷:10引用:4難度:0.7
二、辨析題
-
14.背景材料:在快速運行的深圳地鐵中,吳某濤等5名年輕人為拍攝惡搞視頻賺點擊率,大喊“所有人全部趴下,小心地雷”,造成車廂內混亂,個別乘客受傷、列車停運嚴重后果。2019年9月20福田區人民法院第二審判庭公開審理吳某濤等5人涉嫌編造虛假恐怖信息罪案。
請你從厲行法治和核心價值觀的角度,對吳某濤等5名年輕人的行為進行評析。組卷:4引用:3難度:0.4
三、材料分析題
-
15.材料一:陵川縣楊村鎮初級中學初一宿舍內,牛某等7人正在毆打秦某。起因只是瑣事糾紛。牛某等7人拳打腳踢、使用木棍等工具對秦某進行毆打……
材料二:在晉城市實驗中學,李某糾集數人對同校郭某進行毆打,起因同樣只是瑣事糾紛。當晚7時,郭某回家的路上又被李某糾集來的9人再次毆打。毆打中將郭某的肩胛骨大動脈刺破,致使郭失血過多死亡。據了解,郭同學在汶川地震中,多次在學校、社會上捐款,每次見到流浪者,他都會給一定的捐款。
閱讀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兩則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問題?它有什么危害?
(2)面對材料中的現象,請你結合本校的實際說說應該采取哪些好的措施?(至少兩方面)
(3)兩則材料給了我們什么啟示?組卷:3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