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陜西省渭南市三賢中學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單選題。(本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
1.圍繞常態化疫情防控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國家衛健委提出一系列措施,其中不包括( )
A.加強機場和口岸等處的疫情檢測 B.鼓勵“互聯網”掛號和網絡就醫 C.要求所有人員一律要接種疫苗 D.倡導保持一米的安全社交距離 組卷:25引用:3難度:0.8 -
2.某同學給健康實驗兔靜脈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鹽水)20mL后,會出現的現象是( )
A.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各增加10mL B.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增加的Na+數量相同 C.輸入的NaCl溶液會通過循環系統運到全身 D.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滲透壓均發生較大變化 組卷:3引用:2難度:0.7 -
3.下列有關人體內環境穩態的描述錯誤的是( )
A.嚴重腹瀉可能會導致人體內環境水鹽平衡失衡甚至pH失衡 B.飲食中缺碘、鐵等元素,會引起機體內環境穩態的失衡 C.內環境為細胞代謝提供了營養物質和適宜的條件,并接納細胞代謝產生的廢物 D.各種理化性質和化學成分的相對穩定,使內環境成為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 組卷:8引用:2難度:0.7 -
4.人體穩態的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現象屬于內環境穩態失調的是( )
A.劇烈運動后,血漿pH由7.42降至7.13又升至7.40 B.高溫下戶外作業導致中暑,體溫升至38.5℃ C.人體感染流感病毒后,B淋巴細胞迅速增殖分化 D.飲水過多后,抗利尿激素的釋放量減少 組卷:95引用:9難度:0.8 -
5.近年來經常有媒體報導大中學生在軍訓過程中暈倒送醫,再次引發人們對大學生乃至青少年體質的討論。檢測體質好壞的一個重要標準是內環境是否維持正常水平。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會引起內環境發生變化。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劇烈運動中有乳酸的產生,內環境的 pH 有下降趨勢 B.長期營養不良會導致血漿蛋白含量下降,進而引起組織水腫 C.人體高燒不退時,無汗液蒸發,機體水分仍能保持平衡 D.人體剛進入寒冷環境時,機體散熱量會大于產熱量 組卷:29引用:4難度:0.7 -
6.馬拉松運動過程中,機體不會發生的變化是( )
A.組織液大部分滲入血漿,少部分滲入到淋巴液 B.與生成的組織液相比,回流組織液CO2濃度較高 C.HCO3-、HPO42- 等主要存在淋巴液中,以維持pH的相對穩定 D.毛細血管擴張,血流速度加快,散熱增加 組卷:18引用:2難度:0.7 -
7.人體組織細胞需要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下列不屬于內環境的是( )
A.細胞內液 B.組織液 C.淋巴 D.血漿 組卷:122引用:12難度:0.9 -
8.某同學在做引體向上時,手上磨出了水泡,“水泡”中的液體主要是( )
A.組織液 B.淋巴 C.細胞液 D.細胞內液 組卷:8引用:3難度:0.8 -
9.人體肝臟局部結構如圖所示,圖中①②③④⑤分別表示不同部位的液體,箭頭表示血液流動的方向。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①中含有尿素、乳酸和血漿蛋白等物質 B.人體中液體②的總量比細胞外液總量多 C.人體新陳代謝進行的主要場所是③④⑤ D.①處的氧氣濃度要高于⑤處的氧氣濃度 組卷:18引用:8難度:0.7 -
10.下列液體中,屬于人體內環境的是( )
A.汗腺導管內的汗液 B.輸尿管內的尿液 C.小腸腔中的消化液 D.淋巴管內的淋巴 組卷:16引用:4難度:0.8 -
11.如圖為人體體液物質交換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③代表細胞內液,①與②、④相比含有較多的蛋白質 B.血漿蛋白、抗體、淋巴因子可存在于①中 C.①②④分別代表組織液、淋巴和血漿 D.攝入蛋白質不足,營養不良,會導致②增多 組卷:18引用:2難度:0.7
二、填空題(本題包含3小題,共40分)
-
32.如圖是人體某組織局部結構的示意圖,其中①③④共同組成內環境,請回答下列問題:
(1)人體內環境主要通過
(2)①③④共同組成內環境,①②③④分別是
(3)a處的O2濃度組卷:1引用:1難度:0.6 -
33.請根據內環境及其穩態的知識,回答下列有關的問題:
(1)將紅細胞放入0.9%的NaCl溶液中,細胞形態
(2)已知5%的葡萄糖溶液的滲透壓與動物血漿滲透壓基本相同,現給正常小鼠靜脈輸入一定量的該葡萄糖溶液。輸入的葡萄糖進入細胞,經過氧化分解,其終產物中的氣體可進入細胞外液,并通過循環系統運輸到
(3)冷水刺激引起胃黏膜內的HCO3-減少,從而對H+緩沖作用
(4)由于人體內存在酸堿緩沖物質,因此當個體飲食過酸時,內環境的酸堿度組卷:4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