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遼寧省大連市沙河口區(qū)八年級(上)期末物理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
1.我國的詩詞文化源遠流長,古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中的“鄉(xiāng)音無改”主要指( ?。]有發(fā)生改變。
A.音調(diào) B.響度 C.音色 D.頻率 組卷:255引用:10難度:0.8 -
2.以下說法中,與實際生活相符的是( ?。?/h2>
A.普通課桌的高度約為100dm B.一位普通中學生的質(zhì)量約為500kg C.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時間約為5min D.大連市冬季的最低溫度可達-40℃ 組卷:17引用:1難度:0.7 -
3.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演員以“一朵雪花”為軸線,將中國特有的二十四節(jié)氣驚艷亮相。下列節(jié)氣中涉及的物態(tài)變化現(xiàn)象,分析正確的是( )
A.“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現(xiàn)象 B.“寒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現(xiàn)象 C.“雨水”——雨的形成是升華現(xiàn)象 D.“大雪”——雪的形成是熔化現(xiàn)象 組卷:87引用:2難度:0.7 -
4.下列做法能使水的蒸發(fā)變慢的是( ?。?/h2>
A.用電熱吹風機將濕頭發(fā)吹干 B.把水果用保鮮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 C.把糧食拿到向陽的地方曬 D.用掃帚把地面的積水向周圍掃開 組卷:59引用:6難度:0.9 -
5.下列現(xiàn)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解釋的是( ?。?/h2>
A.放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在水面處“折斷”了 B.月光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 C.平靜的河面映出橋的“倒影” D.陽光透過樹葉間的縫隙射到地面,形成圓形光斑 組卷:135引用:3難度:0.6 -
6.某研究人員為了探究冰和水的體積與溫度的關系,在一定環(huán)境下將一定質(zhì)量的冰加熱,分別記錄其溫度和體積,得到了如圖所示的圖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嚴寒冬天,當河水結(jié)冰時,冰層上表面的溫度是0℃ B.嚴寒冬天,當河水結(jié)冰時,冰層下表面的溫度是4℃ C.一定質(zhì)量的水溫度升高時,體積變大,密度變小 D.一定質(zhì)量的冰溫度降低時,體積變小,密度變大 組卷:100引用:1難度:0.8 -
7.如圖所示是古代青銅“魚洗”,注入半盆水后,用雙手搓把手,會發(fā)出嗡嗡聲,盆內(nèi)水花四濺。下列分析中正確的是( ?。?/h2>
A.“水花四濺”說明發(fā)聲的“魚洗”正在振動 B.發(fā)出嗡嗡聲的聲源是“魚洗” C.“魚洗”發(fā)出的聲音能在水中傳播 D.眾多“魚洗”發(fā)出的聲音匯集使聲音的傳播速度加快 組卷:117引用:2難度:0.9 -
8.碘錘是由裝有少量碘的密閉玻璃管制成的。把碘錘放進熱水中,很快紫色的蒸氣充滿整個試管。再把碘錘從熱水中拿出,立即放入冷水中,發(fā)現(xiàn)紫色蒸氣很快消失,碘錘內(nèi)壁出現(xiàn)紫色碘顆粒,冷水的溫度略微升高,已知碘的熔點約為113℃。從該實驗中能獲得的信息是( ?。?/h2>
A.碘錘中碘先升華后凝華 B.碘升華是吸熱的 C.冷水溫度升高,一定是碘蒸氣凝華放熱 D.用水加熱,可以避免碘先熔化再汽化成碘蒸氣 組卷:83引用:2難度:0.8
四、綜合題(本題共5小題,共28分)
-
25.某實驗興趣小組想利用天平、量筒和燒杯等器材測量酸奶的密度。
(1)將天平放在 桌面上,把游碼撥至標尺的零刻度線處,并調(diào)節(jié) 使天平橫梁平衡;
(2)先將酸奶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測量燒杯和酸奶的總質(zhì)量,天平平衡時如圖乙所示,燒杯和酸奶的總質(zhì)量m1=g;由于酸奶比較粘稠且不透明,容易粘在容器壁上,對體積測量影響比較大,于是他們找來如圖丙所示的5mL針筒,抽取酸奶至V0=5mL刻度處,測得燒杯和剩余酸奶的總質(zhì)量m2=56.5g,則酸奶的密度
為 kg/m3;
(3)同組的同學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5mL針筒刻度線前的尖端還是有一點小“空隙”,但是這部分體積并不計入針筒標記的刻度中,這會導致小明測得的酸奶密度與真實值相比 (填“偏大”、“相等”或“偏小”);
(4)為了解決(3)中的問題,他們想出了一種正確的測量方法,接著操作如下:將此時抽滿酸奶的針筒中的一部分酸奶返回燒杯,測量燒杯和剩余酸奶的總質(zhì)量為m3,記下此時 ,則酸奶密時度表達式為 (用已知量和測量量的符號表示)。組卷:134引用:1難度:0.7 -
26.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所用的器材有:帶刻度尺的光具座、凸透鏡、光屏、蠟燭和火柴等。
(1)實驗前,小明調(diào)節(jié) 、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如圖甲所示,將一束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照射,光屏上出現(xiàn)一個 的光斑時停止移動光屏,可測出凸透鏡的焦距是 cm。
(3)小明在某次實驗中,將蠟燭、凸透鏡、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圖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呈現(xiàn)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放大的 (填“實像”或“虛像”)。
(4)保持蠟燭位置不變,移動凸透鏡至如圖丙所示位置,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在光屏上看不到燭焰的像,則人眼在圖中 (填“A”或“B”)處能觀察到燭焰的像。
(5)小明將圖乙中的透鏡換成焦距f=5cm的凸透鏡,光屏上燭焰的像變模糊。將燭焰向 (填“左”或“右”)移動適當距離,光屏上重新出現(xiàn)燭焰清晰的像;若不移動蠟燭,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放置一個度數(shù)適當?shù)?(填“近視”或“遠視”)眼睛的鏡片,光屏上也會重新出現(xiàn)燭焰清晰的像。組卷:340引用:4難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