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10年浙江省湖州市第八屆“諾貝爾杯”競賽生物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大題有20題,每題3分,共60分,每題只有1個選項正確,多選、錯選、不選均得零分)

          • 1.下列我們食用的部分不屬于植物營養器官的是(  )

            組卷:50引用:11難度:0.9
          • 2.土壤的酸堿度直接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已知某地區土壤顯微酸性.參照下表,從土壤酸堿性考慮,在該地區不適宜種植的作物是(  )
            作物 小麥 油菜 西瓜 甘草
            最適宜的土壤pH范圍 5.5-6.5 5.8-6.7 6.0-7.0 7.2-8.5

            組卷:18引用:1難度:0.7
          • 3.我省近年來在栽培農業方面,出現了大棚種植反季節蔬菜和水果的熱潮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大棚種植技術主要解決了作物生長中的什么限制因子?(  )

            組卷:95引用:21難度:0.9

          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5題,12個空格,每空2分,共24分)

          • 8.某科技活動小組對家雞自然孵化進行了觀察和溫度測定,結果如下:
            ①母雞體溫42℃.
            ②母雞在抱窩(孵化)時雞蛋溫度:不足40℃.
            ③母雞不抱窩時雞蛋溫度:低于30℃.
            ④母雞在抱窩時每隔一定時間用爪和喙翻雞蛋一次.
            ⑤母雞兩天下抱(即離開需孵化的雞蛋)一次.
            ⑥小雞出殼時間:21天.
            下面是該科技活動小組所進行的兩組實驗:
            第一組實驗:取1立方米容積的大紙箱,箱內以60瓦白熾燈泡加熱,用手動調溫器來調節溫度,模擬自然狀態(②③④⑤)孵化一批雞蛋.
            第二組實驗:用與第一組實驗一樣的用具,對另一批雞蛋進行42℃恒溫條件下孵化.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兩組實驗中缺少一種最重要的實驗用具是什么?
             

            (2)科技活動小組進行兩組實驗的目的是
             

            (3)預計,先孵化出小雞的實驗可能是哪一組?
             

            組卷:40引用:6難度:0.3

          四、分析計算題(本大題共1小題,第35、36、37題各4分,第38題6分,第39題8分,共26分)

          • 9.為了了解酵母菌種群的生長情況,用試管培養酵母菌,接種后每隔二十四小時取樣一次計數。
            取樣方法是:先充分振蕩試管,用吸管取培養液0.1毫升,滴在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后,用顯微鏡(600×)計數五個視野下的酵母菌數,求其平均數。第一天(接種24小時)得31.5,第二天(48小時后)得78.6。
            (1)若試驗中發現視野內酵母菌數目太多,擠成一堆,無法進行計數。怎樣進行處理后,才能進行精確的計數?
            (2)在第9天和第10天所求得的平均數,分別為71.5和0.2.根據上述的各項資料,推測從0-10天全過程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情況,用完整的曲線圖表示。
            (3)請簡要闡明這一曲線所表示的意義。(注:種群:指在一定時間內占據一定空間的各種生物的所有個體)

            組卷:20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