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一中高三(上)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2題,共2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下列敘述正確的有幾項( )
①研究pH、溫度對a-淀粉酶活性的影響實驗中至少設置3組實驗
②由AUTC構成的核苷酸最多有6種,T2噬菌體的堿基最多有5種
③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元素含量占比例最多的是C
④過氧化氫在加熱和加肝臟研磨液條件下分解的實驗原理相同
⑤b條由c個氨基酸組成的肽鏈中含有的氧原子數目至少為b+c,最多需要c個轉運核糖核酸參與運輸
⑥共同進化是指不同物種在相互影響中的不斷進化和發展A.一項 B.二項 C.三項 D.四項 組卷:23引用:3難度:0.7 -
2.大腸桿菌色氨酸操縱子(如圖)通過控制色氨酸合成酶的合成調控細胞內色氨酸的合成,它的激活與否和細胞內色氨酸的濃度有關。色氨酸濃度較高時,色氨酸與阻遏蛋白結合抑制色氨酸合成酶的合成。下列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RNA聚合酶能否與操縱子中P的結合,影響了基因的轉錄過程 B.色氨酸濃度低時通過基因表達的調控使色氨酸合成增加,屬于負反饋調節 C.色氨酸濃度高時阻止阻遏蛋白與某些區域結合,導致色氨酸合成酶基因轉錄受阻 D.色氨酸與阻遏蛋白結合后導致酶合成受抑制,說明蛋白質結構決定功能 組卷:4引用:3難度:0.7 -
3.一位生物學家研究了100個細胞,把每個細胞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含有細胞核,另一部分沒有細胞核,所有細胞都放在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培養一段時間,得到表1、表2所示數據。下列解釋不合理的是( )
時間/d 1 2 3 4 細胞無核部分的存活個數 81 62 20 0 時間/d 1 2 3 4 10 30 細胞有核部分的存活個數 79 78 77 74 67 65 A.出現表1實驗數據是因為沒有細胞核,細胞的生命活動無法正常進行 B.對比表1、表2實驗數據,說明細胞核對于細胞的生命活動是不可或缺的 C.表1中無核部分沒有立即死亡是因為其中含有部分代謝所需的物質、酶等 D.表1和表2中的實驗數據不能說明細胞核是細胞代謝的控制中心 組卷:11引用:6難度:0.7 -
4.某種H+-ATPase是一種位于膜上的載體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夠利用水解ATP釋放的能量逆濃度梯度跨膜轉運H+。某植物氣孔的保衛細胞如圖所示,測得其pH為6.3,將其放置在pH為5的溶液中,分別在圖中三種實驗條件下放置10min,測得實驗后三組溶液的pH變化情況如圖所示(H+-ATPase的抑制劑會抑制ATP水解)。下列有關推測不合理的是( )
A.H+-ATPase逆濃度梯度跨膜轉運H+所需的能量可由藍光直接提供 B.藍光通過保衛細胞膜上的H+-ATPase發揮作用導致H+逆濃度梯度跨膜運輸 C.溶液中的H+不能通過自由擴散的方式透過細胞膜進入保衛細胞 D.H+-ATPase載體蛋白對控制物質進出細胞具專一性 組卷:15引用:2難度:0.7 -
5.將玉米的PEPC酶基因與PPDK酶基因導入水稻后,在某一溫度下測得光照強度對轉雙基因水稻和原種水稻的光合速率影響如圖1,在光照為1000μmol?m-2s-1下測得溫度影響光合速率如圖2請據圖分析合理的是( )
A.本實驗的自變量光照強度和溫度 B.在溫度25℃條件下,重復圖1相關實驗,A點會向右上方移動 C.轉雙基因水稻不是通過提高相關酶的最適溫度來增強光合速率 D.在光照強度大于10×102μmol?m-2s-1后,給轉雙基因水稻噴施適宜濃度ATP溶液、其光合速率有明顯提高,推測此光強下限制轉雙基因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過程是碳反應階段 組卷:7引用:3難度:0.7 -
6.以測定的CO2吸收量與釋放量為指標,研究溫度對某綠色植物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的影響,結果如圖甲所示。圖乙裝置可以用來測定光合速率,裝置中的碳酸氫鈉溶液可維持瓶內的二氧化碳濃度,該裝置置于20℃環境中。實驗開始時,針筒的讀數是0.2mL,毛細管內的水滴在位置X。20min后,針筒的容量需要調至0.6mL的讀數,才能使水滴仍維持在位置X處。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光照相同時間,在25℃條件下植物積累的有機物的量最多 B.光照相同時間,35℃時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量與30℃相等 C.圖乙若以釋放的氧氣量代表凈光合速率,則該植物的凈光合速率為1.2mL/h D.若將圖乙的碳酸氫鈉溶液換成等量清水,20min后,要使水滴維持在位置X處,針筒的容量需向右調節 組卷:8引用:3難度:0.7 -
7.生物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下列有關實驗敘述正確的是( )
A.采集土壤小動物的誘蟲器設計很好地利用了土壤小動物的趨光性 B.若尿液中加入斐林試劑不出現磚紅色沉淀,說明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C.利用淀粉酶、淀粉、蔗糖探究酶的專一性時,可用碘液檢測反應結果 D.低溫誘導染色體變異的實驗觀察時,大多數細胞觀察不到染色體數目改變 組卷:15引用:2難度:0.7 -
8.下列關于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鑒定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可溶性還原糖、蛋白質的鑒定,可用酒精燈直接加熱 B.脂肪鑒定的操作步驟依次是切片→制片→染色→洗去浮色→觀察 C.蘇丹Ⅲ染液可將脂肪顆粒染成橘黃色 D.常用番茄、蘋果等作為鑒定植物組織內還原糖的實驗材料 組卷:79引用:8難度:0.7
選做題(只選做一道題)
-
23.硝基苯酚是工業污水中的重要污染物,某同學欲從污水處理廠的污泥中分離能分解硝基苯酚的細菌。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為了篩選出污泥中可分解硝基苯酚的細菌,在配制培養基時應選擇
(2)純化菌株時,通常使用的劃線工具是
(3)進行梯度稀釋時的一般操作是將1mL菌液移入盛有
(4)實驗數據顯示,當培養基中加入碳源——葡萄糖時,該細菌降解硝基苯酚的速率明顯提高,原因可能是:
(5)為探究硝基苯酚被降解的機制,將該菌種的培養液過濾后離心,取上清液進行如圖所示實驗。該實驗的假設是組卷:4引用:1難度:0.7 -
24.育種工作者利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了如圖四組實驗。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Ⅰ過程由番茄韌皮部細胞形成幼苗A的過程要經過
(2)植物組織培養除了需要提供一定的營養、
(3)已知番茄的紅果(Y)對黃果(y)為顯性,少室(M)對多室(m)為顯性,控制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用紅果多室(Yymm)番茄植株的花粉進行Ⅱ、Ⅲ有關實驗,則Ⅱ過程中,從花粉形成幼苗B所進行的細胞分裂方式是
(4)獲得植物體D首先需對番茄和馬鈴薯的韌皮部細胞用
(5)獲得植物體D的過程叫組卷:17引用:3難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