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五四版九年級下冊《第17課 觸龍說趙太后》2018年同步練習卷(2)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共8小題,每小題3分,滿分24分)
-
1.下列字注音全對的一項是( )
A.強(qiáng)諫 唾(tuò)面 盛(shèng)氣 B.恃輦(sì niǎn) 溝壑(hè) 膏腴(yú) C.和(hé)于身 不肖(xiào) 車百乘(shèng) D.老媼(wēn) 持踵(zhòng) 山陵崩(bèng) 組卷:1引用:1難度:0.9 -
2.對下列加點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入而徐趨(趨:小步快走) B.至而自謝(謝:道歉) C.持其踵為之泣(泣:哭泣) D.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微獨:不僅) 組卷:5引用:1難度:0.8
一、選擇題(共8小題,每小題3分,滿分24分)
-
7.閱讀下文,回答下列各題。
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愿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宮。沒死以聞!”太后曰:“敬諾。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雖少,愿及未填溝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愛憐其少于乎?”對曰:“甚于婦人。”太后笑曰:“婦人異甚!”對曰:“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曰:“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左師公曰:“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太后曰:“然。”
(1)對下列句中加黑的詞的意思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臣衰,竊愛憐之
②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
③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
④父母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2)對下列句中加黑的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竊愛憐之
②父母之愛子
③持其踵為之泣
④祭祀必祝之
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
B.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
C.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也不同
D.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也相同
(3)下列句中加黑字的意義與現代漢語不同的-項是
A.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
B.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
C.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D.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
(4)與選文內容不符的一項是
A.左師公請求太后,讓其子補黑衣之數,其目的是以此為話題,委婉勸諫太后。
D.左師觸龍認為趙太后愛燕后勝過愛長安君。
C.左師觸龍認為,為子女作長遠打算才是真正地愛護自己的子女。
D.燕后遠嫁,趙后思念她,每次祭祀時,趙后必為她祈禱,保佑她不被送回來。左師認為這才是真正為子女作長遠打算。組卷:4引用:1難度:0.8 -
8.閱讀下文,回答下列各題。
孟嘗君出行五國,至楚,獻象床。郢之登徒,直使送之①,不欲行。見孟嘗君門人公孫戍,曰:“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象床之直千金,傷此若發漂②,賣妻子不足償之。足下能使仆無行,先人有寶劍,愿得獻之。”公孫曰:“諾。”
入見孟嘗君,曰:“君豈受楚象床哉?”孟嘗君曰:“然。”公孫戍曰:“臣愿君勿受。”孟嘗君曰:“何哉?”公孫戍曰:“小國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聞君于齊能振達貧窮③,有存亡繼絕之義。小國英桀之士,皆以國事累君,誠說君之義④,慕君之廉也。今君到楚而受象床,所未至之國,將何以待君?臣戍愿君勿受。”孟嘗君曰:“諾。”
公孫戍趨而去。未出,至中閨,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無受象床⑤,甚善。今何舉足之高,志之揚也?”公孫戍曰:“臣有大喜三,重之寶劍一。”孟嘗君曰:“何謂也?”公孫戍曰:“門下百數,莫敢入諫,臣獨入諫,臣一喜;諫而得聽,臣二喜;諫而止君之過,臣三喜。輸象床,郢之登徒不欲行,許戍以先人之寶劍。”孟嘗君曰:“善。受之乎?”公孫戍曰:“未敢。”曰:“急受之。”因書門版曰:“有能揚文之名,止文之過,私得寶于外者,疾入諫。”
--《戰國策?齊策三》注:①直:通“值”,當值。②漂:通“標”,樹梢。③振:同“賑”,救濟。④說:同“悅”,喜歡。⑤文:孟嘗君姓田,名文。
(1)對下列句子中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傷此若發漂 發:頭發 B.小國英桀之士,皆以國事累君 累:煩勞 C.公孫戍趨而去 趨:疾走 D.慕君之廉也 廉:辭讓,謙恭 A.小國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孟嘗君曰:“然。” 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 C.君豈受楚象床哉? 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 D.因書門版曰 相如因持璧卻立
A.郢之登徒,直使送之--郢都的登徒氏,輪到該他送象牙床。
B.聞君于齊能振達貧窮,有存亡斷絕之義--是聽說您在齊國救濟窮人、使不得志者得志,有使滅亡的國家復存、使斷絕的君嗣得以繼續大義。
C.今何舉足之高,志之揚也--現在你為什么抬腳(這樣)高,神氣飛揚。
D.許戍以先人之寶劍--用祖上的寶劍承諾我。
(4)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說明公孫戍敢于直言進諫的一組是
①君豈受楚象床哉?
②臣愿君勿受。
③所未至之國,將何以待君?
④臣有大喜三,重之寶劍一。
⑤舉足之高,志之揚也?⑥諫而得聽,臣二喜。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5)下列對原文的敘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郢之登徒,寧愿獻上祖傳的寶劍,也不肯向孟嘗君獻象牙床,表現了他寧折不屈的氣節。
B.公孫戍認為各國信任孟嘗君,是因為真心敬重他的道義,仰慕他的方正,因而直言相勸,以表忠心。
C.孟嘗君從大局出發,聞過則喜,肯于納諫,書門版上的話,也是鼓勵進諫。
D.公孫戍勸諫孟嘗君時言辭滔滔不絕,招而返回后對答理直氣壯,說明他自認為勸諫正確,勸諫有功,理應受獎賞。組卷:3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