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遼寧省撫順市東洲區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共28分。1~8題為單選題,每題2分;9~12題為多選題,每題3分。漏選得2分,錯選得0分)
-
1.下列估算符合實際的是( ?。?/h2>
A.中學生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104Pa B.高山上的大氣壓為1.5×106Pa C.一個中學生的質量約為500kg D.一個雞蛋的重力約為10N 組卷:37引用:4難度:0.8 -
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四種動物的運動情況主要不是利用這一原理的是( ?。?/h2>
A. 水母向下噴水而上升
B. 獵豹奔跑時后蹬地而向前運動
C. 金魚因鰾充氣而上浮
D. 企鵝向后劃水而前進
組卷:125難度:0.7 -
3.下列與壓強有關的生產生活實例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三峽大壩的壩體橫截面上窄下寬,是因為壩底受到水的壓強小
B. 飛機能夠騰空而起是因為機翼上下表面氣體的流速不同產生向上的升力
C. 青藏高原邊防戰士用高壓鍋煮面條,是因為海拔越高,大氣壓越大
D. 吸盤被壓在光滑墻壁上是利用重力完成的
組卷:40引用:6難度:0.7 -
4.如圖所示為拉弓射箭的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用力將弓拉彎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B.箭被射出的過程中,動能轉化為彈性勢能 C.射出的箭可以繼續向前運動是因為受到慣性作用 D.斜向上射出的箭在空中飛行時重力勢能不變 組卷:275引用:3難度:0.8 -
5.下列實例中屬于增大壓強的是( ?。?/h2>
A. 踩滑板滑雪
B. 壓路機碾子
C. 螺絲墊圈
D. 圖釘釘帽
組卷:42引用:3難度:0.8 -
6.如圖所示是花滑運動員在北京冬奧會賽場表演的精彩瞬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
A.她對冰面的壓力和冰面對她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B.她不用力蹬冰也能繼續運動是因為具有慣性 C.她滑行過程中冰面對她的支持力做功 D.她腳下的冰刀受到的摩擦力和滑行速度大小有關 組卷:147引用:5難度:0.5 -
7.如圖所示的四幅圖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 />
A.圖甲:用力捏車閘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粗糙程度從而增大摩擦力 B.圖乙:鞋底的花紋是為了減小摩擦力 C.圖丙:滾動軸承用滾動代替滑動增大了摩擦力 D.圖?。旱渭訚櫥褪鞘菇佑|面分離減小摩擦力 組卷:53難度:0.5 -
8.潛艇在國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關于潛艇涉及的相關知識正確的是( ?。?/h2>
A.潛艇的浮沉是通過改變自身體積實現的 B.潛艇浸沒在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C.懸浮在水中的潛艇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 D.水對潛艇上表面的壓強大于下表面的壓強 組卷:827引用:8難度:0.5 -
9.如圖是人教版物理書中所示的四個物理情景,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 地漏是利用連通器的原理工作的
B. 蓋樓掛鉛垂線,是利用重力方向垂直向下
C. 盤山公路,是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D. 旗桿頂的滑輪是定滑輪
組卷:28難度:0.7 -
10.如圖所示,一位同學用滑輪組拉著重450N的物體A,使它5s內在水平面上勻速前進1m,水平拉力F=75N,若與地面的摩擦力是物重的0.2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
A.他做的總功是150J B.他做的有用功是450J C.拉力做功的功率是30W D.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60% 組卷:55引用:2難度:0.5
六、實驗、探究題(本題共5小題,共31分)
-
30.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實驗中,某同學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
(1)分別讓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靜止下滑,這樣做是為了能夠使小車到達水平面時的 相同。
(2)根據小車三次滑行的距離得出的結論是: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 (選填“快”“慢”)。進一步推理可知:如果運動的物體不受力,它將一直保持 。
(3)在此實驗基礎上通過推理可知觀點 (選填“A”或“B”)是正確的;
A.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B.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4)完成上述實驗后,同學又取來一個小球和一個木塊,將小球從斜面的某一位置由靜止滾下,小球推動水平長木板上的木塊由A位置運動到B位置,如圖乙所示;保持木塊在B位置不動,取回小球置于斜面同一位置重復上面的操作,如圖丙所示。兩次實驗中,(選填“乙”或“丙”)圖中小球將木塊推動的距離更大一些。由此可得出關于影響物體動能大小因素的結論是 。組卷:13引用:2難度:0.5 -
31.如圖為“測滑輪組機械效率”實驗所用的裝置,每個鉤碼總重2N,每個滑輪等重均為0.7N,測量實驗數據如下表。
實驗次數 1 2 3 4 5 6 對應裝置 甲 乙 丙 丁 戊 鉤碼重G/N 2 4 4 4 4 6 鉤碼上升高度h/m 0.1 0.1 0.1 0.1 0.1 0.2 繩端拉力F/N 1.0 1.6 1.2 1.5 1.7 2.0 繩端移動距離s/m 0.3 0.3 0.5 0.4 0.3 0.8 機械效率η/% 66.7 83.3 66.7 78.4 75.0
(1)若不計繩重,則鉤碼靜止時,甲圖中的拉力是 N。
(2)為了準確測出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應豎直向上 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鉤碼上升。
(3)戊裝置比乙裝置多使用一個滑輪,目的是為了 。
(4)第3次實驗測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計算結果保留到0.1%)。從表中數據可分析出第6次實驗是用 圖裝置完成的實驗。
(5)通過第1次實驗和第2次實驗的數據分析,用同一滑輪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提升的物重增加時,克服物重所做的有用功變 (選填“多”或“少”)。
(6)通過第2次實驗和第3次實驗的數據分析可得出結論:使用不同的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時,動滑輪的個數越多,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
(7)若不計繩重,第5次實驗中克服摩擦所做的額外功為 J組卷:169引用:2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