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湖南省衡陽市衡山縣七年級(上)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單選題((請把下列各小題的答案,填在題后的表格內,每小題2分,共40分。)
-
1.教學樓外,被修剪的樹木不但發出了新芽,還開出了花朵,這體現了生物( )
A.需要營養 B.能進行呼吸 C.能生長繁殖 D.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組卷:619引用:82難度:0.9 -
2.2021年是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40周年,參加義務植樹已逐漸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40年來,我國森林覆蓋率由12%提高到23.04%,既改善了空氣質量,美化了環境,又增加了降水量,這說明( )
A.環境影響生物 B.生物影響環境 C.生物適應環境 D.生物相互影響 組卷:311引用:26難度:0.5 -
3.有“地球之腎”之稱的生態系統是( )
A.濕地生態系統 B.城市生態系統 C.淡水生態系統 D.農田生態系統 組卷:10引用:5難度:0.6 -
4.2021年5月31日,我國全面開放“三孩”政策,為了了解市民對生“三孩”的看法,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調查法 B.實驗法 C.資料分析法 D.觀察法 組卷:36引用:5難度:0.7 -
5.“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一生物學現象主要取決于細胞結構中的( )
A.細胞膜 B.細胞質 C.細胞核 D.細胞壁 組卷:51引用:15難度:0.9 -
6.一粒種子能長成一棵參天大樹的奧秘是( )
A.細胞的生長使體積增大 B.細胞分裂使細胞的數量增多 C.細胞的體積增大與細胞的數量增多共同作用 D.種子中細胞吸水膨脹所致 組卷:261引用:161難度:0.5 -
7.植物芽尖的細胞分裂得到的新細胞與原細胞相比較,染色體的數量將( )
A.減半 B.不變 C.加倍 D.不確定 組卷:42引用:48難度:0.9 -
8.構成動物體和植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 )
A.細胞 B.組織 C.器官 D.個體 組卷:132引用:5難度:0.3 -
9.制作臨時裝片時,必須讓蓋玻片的一邊先接觸水滴,再輕輕蓋上,目的是( )
A.有利于放大 B.避免產生氣泡 C.有利于反光 D.防止載玻片破裂 組卷:12引用:4難度:0.7 -
10.下列有關生物體結構層次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和乙都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體 B.乙借助纖毛這一運動器官運動 C.丙中的根、莖、葉都屬于同一結構層次——器官 D.丙和丁兩者的結構層次都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 組卷:331引用:16難度:0.5
四、實驗探究題(14分)
-
31.如果你翻動花園、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塊,常常會看到一些身體略扁、長橢圓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動物在爬行,這就是鼠婦,又叫潮蟲。當你搬開花盆或石塊,鼠婦很快就爬走了。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環境變明亮了嗎?某同學對光會影響鼠婦的分布進行了探究,請你將他探究活動的過程填寫完整。
提出問題: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嗎?
(1)作出假設:
(2)制定并實施探究方案:在鐵盤內放上一層濕土,一側蓋上不透光的紙板,另一側蓋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鐵盤兩側的中央處各放5只鼠婦,觀察鼠婦的行為。該實驗的變量是
(3)分析結果,得出結論:該同學對上述實驗重復了5次,結果如下表:環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陰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從中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4)對照試驗應當遵循單一變量原則:即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影響時,除了這種條件組卷:18引用:1難度:0.2
五、資料分析題(6分)
-
32.閱讀以下兩則資料,回答相關問題:
資料一:2021年5月22日,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于長沙病逝,享年91歲,生前他帶領團隊研發的海水稻實現了“向中國百萬畝鹽堿地要糧”的愿景,海水稻是耐鹽堿水稻的俗稱,能生長在海邊灘涂等鹽(堿)濃度在0.3%以上的鹽堿地,具有抗病蟲、耐鹽堿、不需施肥三大特性,2017年中國科學院夏新所帶領的團隊成功研發出巨型稻,替袁老實現了“天下乘涼”的夢想,“巨型稻”平均株高超過1.8米,莖稈壯實,直徑粗約1厘米,抗病蟲、抗倒伏能力強,還能為魚類、蛙類等稻田養殖動物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實現與青蛙、魚、等“和諧共處”的生態種養新模式,大大提高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資料二:圖一中A、B、C、D表示水稻的不同結構層次,圖二、圖三分別表示稻花(兩性花)和稻谷的基本結構。
(1)水稻從圖二到圖三,要經過
(2)圖三稻谷中④是新植物體的幼體,是由圖二①中的精子與②中的
(3)在巨型稻農田生態系統中,光照、溫度、青蛙、魚類等影響巨型稻生活的因素統稱為
(4)巨型稻的莖稈直徑能達約1厘米,但不能像很多樹木一樣不斷增粗,這是因為水稻的莖沒有
(5)海水稻能在海邊灘涂等鹽堿地生長,你推測其不需要施肥的原因是組卷:20引用:1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