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廣東省梅州市東山學校九年級(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基礎。(46分)
-
1.根據課文默寫古詩文。
(1)文天祥在《過零丁洋》一詩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國勢危急和個人命運坎坷的詩句是:
(2)
(3)紛紛暮雪下轅門,
(4)《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贊揚孫權年少有為,不畏強敵,并戰而勝之的句子是:
(5)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6)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組卷:16引用:1難度:0.5 -
2.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詞語。
(1)讀者也許是到過北方的,本來覺得北方的景物 kuàng yuǎn
(2)我一急,把個棗兒 hú lún
(3)讀書時不可存心 jié nàn
(4)如不能辨異丨,可令讀經院哲學,蓋是輩皆 chuī máo qiú cī
(5)此時是福聚德的dǐng shèng
(6)他其實只會做幾首談情說愛的山歌,時而說些huá zhòng qǔ chǒng
(7)不但會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qì hé
(8)但是要想明了無言的yì yùn組卷:8引用:1難度:0.8 -
3.選出下列句子中加線成語運用正確的一項( )
A.最近到沿海地區,雖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變化,卻給我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 B.昌黎先生在自己處于貶謫失意之時,壯志難酬之際,仍惦著一方水土,一方百姓,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真實寫照。 C..好多明星正當壯年卻身患不治之癥,真是風燭殘年,讓人感慨萬千。 D.第一次見到王師傅便喜歡上她,那輕柔的嗓音,那甜美的微笑,一看便知是個一團和氣的人。 組卷:10引用:1難度:0.7 -
4.下面語境中,用語不得體的一項是( )
小凱順利地考上了理想的大學。小凱發微信給老師:“老師:我考上北影了,感謝恩師多年的賜教。”小凱父親發微信向親朋報喜:“令郎順利考上理想大學,多謝大家關心!”小凱對前來祝賀的李叔叔說:“叔叔,您的到來使我家蓬蓽生輝。”好朋友王源對小凱說:“恭喜你,改天我一定登門造訪。”A.賜教 B.令郎 C.蓬蓽生輝 D.登門造訪 組卷:58引用:5難度:0.8
二、閱讀。(54分)
-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人類的“黃金體溫”
①我們都知道人類的體溫是37攝氏度,其實人類的體溫會因為身體部位和時間的不同而有所差別。
②然而,恒定的體溫并非理所當然。當體溫高于環境溫度,身體因為熱傳導與輻射持續喪失熱量,且溫差越大,熱量損失越快。若要維持體溫不變,就必須在體表建立有效的隔熱層,同時在體內源源不斷地制造熱量,才能平衡損失。這意味著人類必須頻繁地進食、進水,才能保證體溫不會大幅變化。相比之下,對體溫不那么講究的變溫動物,在相同的體重下,對能量的需求只有恒溫動物的1/10,這讓它們更加容易在食物匱乏的環境中生存下來。
③這樣看來,變溫動物的生存策略似乎更加高明。但實際情況是,恒溫動物奢侈消耗熱量,反而完全占據了大地與天空、高山與兩極,它們才是當今世界占統治地位的物種。
④恒溫動物具有明顯的生存優勢。
⑤當氣溫太高,缺乏體溫調節能力的變溫動物必須躲藏起來,防止體溫過高導致死亡;當氣溫太低,它們又需要尋找外部熱源,或者進行休眠。恒溫動物受氣溫影響更小,因而能適應更多變的環境,搶占更多生態位。這也就解釋了為何在南北兩極有很多哺乳動物和鳥類,卻沒有爬行動物。
⑥變溫動物在外界氣溫變化較大時,還會行動緩慢、反應遲鈍。這是因為動物體內控制所有生化反應速率的酶,對溫度變化非常敏感,相差10攝氏度,都會帶來2到3倍的變化。而恒溫動物總是保持在自己的最佳溫度,生化反應速率更高,因而擁有更加出色的反應和運動能力。
⑦然而問題還沒有解決,雖然恒溫具有這些優勢,人類為何會停留在37攝氏度?
⑧如果我們把常溫、常壓下水的冰點和沸點及其之間的溫度,看作一條線段,那么就會發現,黃金分割的另一端是38.2攝氏度,非常接近于我們的平均體溫。大概這只是一個美妙的巧合。
⑨但生物學家卡薩德瓦利發現,黃金體溫確實存在,而問題的關鍵與毫不起眼的真菌有關。
⑩自然界存在著種類繁多的真菌,其中不乏致命的殺手。盡管能接觸到超過4000種真菌,哺乳類動物卻只會感染其中不到500種,大部分也不會致病。
?除了免疫系統的功勞,體溫也在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大多數真菌的活動溫度在4到30攝氏度,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真菌能在37攝氏度以上的環境中存活。
?提高體溫可以殺滅更多真菌,但是更高的體溫也消耗更多熱量,在不生病和不餓死之間,人類或是其他動物必須選擇一個平衡點。卡薩德瓦利對這兩者進行建模和計算,發現存在一個投入與收益的最優解:36.7攝氏度。體溫低于這個“黃金體溫”的哺乳動物都更易感染真菌。
?于是,在殘酷的自然選擇和簡單的數學原理之下,人類的體溫就固定為37攝氏度。
(摘編自《讀者》2019年第9期)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人類身體的各個部分在任何時間都是37攝氏度。
B.變溫動物對能量需求更少。因而它們的生存策略更加高明。
C.自然界存在著種類繁多的真菌,它們都是人與動物的致命殺手。
D.體溫37攝氏度是人類在不生病和不餓死之間選擇的一個平衡點。
(2)從⑦-?自然段來看,作者從哪兩個方面來說明人類體溫固定為37攝氏度的現象?
(3)⑤⑥兩段中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結合文段內容具體分析這種說明方法的作用。
(4)根據全文和下面的“鏈接”材料,完成下面信息整合任務。
【鏈接】人體擁有很強大的調節系統和能力,對于普通健康人群來說,人體能夠有效地控制調節體液酸堿度,使之處于一種動態平衡。無論你吃的食物是酸性的還是堿性的,進入到胃部,在胃酸的作用下呈現酸性;隨后進入小腸,在堿性腸液作用下會呈現堿性。
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有人說“某某是酸性體質”“某某是堿性體質”,其實,酸堿體質的說法缺乏科學依據,而對于食物,我們也大可不必太在意它的酸堿,應該注意的是選擇多樣化的食物,營養齊全,比例適當,以滿足人體需要。
人體在對待溫度與酸堿度方面表現出的相同之處是:都能夠依靠自身強大的①組卷:124引用:6難度:0.6 -
12.文學類閱讀。
遠去了,母親放飛的手
(劉心武)??①從1950到1959年,我8歲到17歲。家里平時就我和母親兩人。回憶那10年的生活,母親在物質上和精神上對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尋常的。
??②物質上,母親自己極不重視穿著,對我亦然,有得穿就行了;用的,如家具,也十分粗陋。但在吃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母親做得一手極地道的四川菜,且不說她能獨自做出一桌宴席,令父親的那些見過大世面的朋友交口稱譽,就是她平日不停歇地輪番制作的四川臘腸、臘肉等,也足以叫鄰居們嘖嘖稱奇。有人就對我發出警告:“你將來離開了家,看你怎么吃得慣啊!”但是母親幾乎不給我買糖果之類的零食,偶爾看見我吃果丹皮、關東糖之類的零食,她總是要數落我一頓。母親堅信,一個人只要吃好三頓正經飯,便可健康長壽,并且那話里話外,似乎還傳遞著這樣的信念:人只有吃“正經飯”才行得正,吃零嘴意味著道德開始滑落——當然很多年后,我才能將所意會到的,整理為這樣的文句。
??③母親在飲食上如此令鄰居們吃驚,被一致地指認為對我的“嬌慣”和“溺愛”。但跟著還有令鄰居們吃驚的事,那就是我家是大院中有名的郵件大戶。如果那幾十種報刊都是我父親訂的,當然也不稀奇,但我父親其實只訂了一份《人民日報》,其余的竟都是為我訂的。就有鄰居大媽不解地問我母親:“你怎么那么舍得為兒子花錢啊!你看你,自己穿得這么破舊,家里連套沙發椅也不置!”母親回答得很坦然:“他喜歡啊!這個愛好,盡著他吧!”
??④1959年,我被北京師范專科學校錄取,勉勉強強地去報了到。我感到“不幸中的萬幸”,這所學校就在市內,因此我覺得還可以大體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飯和睡覺。我滿以為,母親會縱容我“依然故我”地那樣生活。但是她卻給我準備了鋪蓋卷和箱子,顯示出她絲毫沒有猶豫過。母親不僅把我“推”到了學校,而且也不再為我負擔那些報刊的訂費,我只能充分地利用學校的閱覽室和圖書館。
??⑤1960年春天,有一個星期六我回到家中,一進門就發現情況異常,仿佛在準備搬家似的……果不其然,父親奉命調到張家口一所軍事院校去任教,母親也隨他去。我呢?父親和母親都絲毫沒有猶豫地認為,我應當留在北京。問題在于:北京的這個家,要不要給我留下?如果說幾間屋都留下太多,那么,為什么不至少為我留下一間呢?但父親卻把房全退了,母親呢,思想感情和父親完全一致,就是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我應當開始完全獨立的生活。父母遷離北京后的那周的星期六下午,我忽然意識到我在北京除了集體宿舍里的那張上鋪鋪位,再沒有可以稱為家的地方了!我爬上去,躺到那鋪位上,采采地望著天花板上的一塊污漬,沒有流淚,卻有一種透徹肺腑的痛苦,難以言說,也無人可訴。
??⑥1966年春天,我在北京一所中學任教。就在那個春天,我棉被的被套糟朽不堪了,那是母親將我放飛時,親手給我縫制的被子。它在為我忠實地服務了幾年后,終于到了必須更換的極限。于是我給在張家口的母親,寫信要一床被套。這對于我來說是自然到極點的事。母親很快寄來了一床新被套,但同時我也就接到了母親的信,她那信上有幾句話我覺得極為刺心:“被套也還是問我要,好吧,這一回學雷鋒,做好事,給你寄上一床……”睡在換上母親所寄來的新被套里,我有一種悲涼感:母親給兒子寄被套,怎么成了“學雷鋒,做好事”,仿佛是“義務勞動”呢?現在我才憬悟,母親那是很認真很嚴肅的話,就是告訴我,既已將我放飛,像換被套這類的事,就應自己設法解決。她是在提醒我,“自己的事要盡量自己獨立解決”。
??⑦母親將我放飛以后,我離她那雙給過我無數次愛撫的手,是越來越遠了,但她所給予我的種種人生啟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從細小處,挖掘出珍貴的寶藏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1)文中一共寫了母親對“我”的三次“放飛”,“我”的情感也隨之發生變化。請根據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母親的三次“放飛” “我”的情感變化 第一次:兒子考上北京師專,母親把兒子“推”到學校住讀。 意外 第二次:① 痛苦 第三次:母親把給兒子寄被套當作“學雷鋒,做好事”。 ②
(3)第①段中畫橫線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文中母親的育子方法,你是否贊成?請結合文本和社會現實,談談你的看法。組卷:18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