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一中高二(下)月考生物試卷(4月份)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共3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7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如圖為種群數量特征的概念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19引用:4難度:0.8
          • 2.種群密度是種群的數量特征之一。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1223引用:42難度:0.5
          • 3.下列關于種群數量的影響因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5引用:1難度:0.7
          • 4.歐洲兔曾被無意攜入澳洲大草原,對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極大威脅,人類采用過引入狐貍和黏液瘤病毒等手段進行防治,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推斷不正確的是(  )

            組卷:7引用:4難度:0.6
          • 5.如圖表示同一群落中的甲乙兩個種群的δ(δ=出生率/死亡率)隨時間變化的曲線,不考慮遷入遷出,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

            組卷:9引用:1難度:0.7
          • 6.如圖是某田鼠種群t年與t+1年種群數量的比值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外界環境條件基本不變),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13引用:4難度:0.8
          • 7.以下詩句中描述的種間關系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

            組卷:17引用:7難度:0.7
          • 8.下列有關種群與群落的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5引用:2難度:0.6
          • 9.土壤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說法不正確的是(  )

            組卷:14引用:2難度:0.6
          • 10.下列關于不同群落類型的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19引用:4難度:0.7
          • 11.栽培番茄含有來自野生番茄的Mi1抗蟲基因,它使番茄產生對根結線蟲(侵染番茄的根部)、長管蚜和煙粉虱三種害蟲的抗性。下列相關推論正確的是(  )

            組卷:9引用:5難度:0.8
          • 12.大樹杜鵑為杜鵑花屬中最高大的喬木樹種,因量少而珍稀。科研人員為分析大樹杜鵑生存環境的群落特征,在大樹杜鵑群落設置8塊標準樣地進行調查,分析群落的物種豐富度,調查結果如圖。其中,辛普森多樣性指數=隨機取樣的兩個個體屬于不同物種的概率。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16引用:4難度:0.7
          • 13.如圖表示兩個陸生群落的演替過程,據圖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組卷:7引用:3難度:0.8

          二、非選擇題(3題,共30分)

          • 38.生態平衡是一種動態平衡,包括結構和功能上的穩定。如圖中“置位點”為生態系統所具有的某個理想狀態,其中P、A、B、C、D、E表示其生物成分,箭頭表示物質的傳遞方向。請分析回答:

            (1)P、A、B、C、D構成了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這是實現生態系統
             
            等功能的主渠道。
            (2)若B中的能量不變,將D的食物比例由B:C=1:1調整為2:1,能量傳遞效率按10%計算,該生態系統傳遞給D的能量是原來的
             
            倍。假設A攝入的能量為a,其糞便中的能量為b,通過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為c,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為d,則由A流入B的能量最多為
             

            (3)圖中碳元素在B、E間以
             
            形式傳遞。雖然氮元素也是不斷循環的,但農田生態系統中仍需不斷施加氮肥,主要原因是
             

            (4)某研究小組考察了一個位于置位點的湖泊中處于食物鏈最高營養級的某魚種群的年齡組成,結果如表所示:
            年齡 0+ 1+ 2+ 3+ 4+ 5+ 6+
            個體數 92 187 121 70 69 62 63
            年齡 7+ 8+ 9+ 10+ 11+ ≥12
            個體數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魚的年齡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類推。
            研究表明:該魚在3+時達到性成熟(進入成年),9+時喪失繁殖能力(進入老年),根據表中數據推測該魚種群數量變化趨勢是
             
            ;如果引入該湖泊本沒有的鯰魚并大量繁殖后,導致原魚種減少,從而改變了此湖泊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此演替類型屬于
             

            組卷:19引用:5難度:0.6
          • 39.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可將不同種植物的優勢集中在一個個體上,培育人們生產所需的優良雜種植株。如圖為利用某種耐酸植物甲(4N)和高產植物乙(2N),培育高產耐酸植物丙的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1)①過程為酶解法去壁,該過程所需的酶是
             
            ,進行該操作前需對甲、乙植物細胞進行
             
            處理,以防止雜菌污染。
            (2“甲'+乙'”的名稱為
             
            ,雜種細胞形成的標志是
             

            (3)②過程表示
             
            。植物丙'的體細胞中有
             
            個染色體組,若已確定植物丙'有耐酸的特性,則③過程“選擇”的目的是
             

            (4)植物細胞工程可作為植物繁殖的新途徑,例如植物微型繁殖技術。請說明與常規的種子繁殖方法相比,植物微型繁殖技術具有的優點:
             
            (寫出兩點)。

            組卷:27引用:2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