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寧夏銀川九中教育集團閱海校區(qū)八年級(上)期末物理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3分,共30分)
-
1.下面是對于日常生活中一些物理量的估計,其中符合實際的是( )
A.一支普通2B鉛筆的質量約為500g B.中學生的脈搏跳動時間間隔約為0.1s C.初中物理課本的長度約為0.26m D.一個普通雞蛋的密度約為1.0kg/m3 組卷:23引用:4難度:0.7 -
2.為保護河流和湖泊寶貴的水資源,我國專門建立地方“河長”負責進行管理。在一些嚴重缺水的地域,人們會收集露水使用,圖中物態(tài)變化與露水的形態(tài)相同的是( )
A.
打在枝頭的霜B.
屋檐下結的冰凌C.
山間的云霧D.
消融的冰雪組卷:453引用:23難度:0.9 -
3.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著陸。當嫦娥四號從空中下降時,說嫦娥四號是運動的,所選參照物是( )
A.嫦娥四號 B.月球表面 C.嫦娥四號上的照相機 D.嫦娥四號上的計算機 組卷:1765引用:58難度:0.6 -
4.有關聲音的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演奏古箏時按壓不同的弦是為了改變其響度 B.用大小不同的力擊打鼓面是為了改變其音調 C.摩托車安裝消音器是為了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D.能分辨出《二泉映月》是用二胡演奏的,是因為不同樂器發(fā)聲時音色不同 組卷:779引用:25難度:0.5 -
5.中國的詩詞歌賦蘊含豐富的光學知識,下列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光的折射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線傳播 C.“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陰晴圓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 D.人們常說的“天狗吃月”這一現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組卷:17引用:2難度:0.8 -
6.在物理圖像中不但縱坐標和橫坐標分別代表一定的物理意義,而且傾斜程度和面積也具有特殊的物理意義,對圖中的兩個圖像是所含信息的理解,正確的是( )
A.圖a中的傾斜程度越大,表示物質的密度越小 B.圖b中陰影部分面積表示該物體在對應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C.圖b中水平直線表示物體靜止不動 D.圖a中陰影部分面積表示該物質的密度大小 組卷:21引用:2難度:0.4 -
7.在水深1m的湖面上空,一只畫眉停在岸邊柳樹距水面5m高的樹杈上婉轉的唱歌;在距岸邊2m的水中,一條紅色的小鯉魚悠然的游動。靜觀湖面,“小鯉魚”、“畫眉鳥”、“柳樹”和“水草”渾然一體,好一幅如詩如畫的美景!關于上述情景,下列闡述錯誤的是( )
A.水中的“畫眉鳥”是樹上的畫眉鳥通過水面反射形成的一個虛像 B.水中的“畫眉鳥”距離水面1m C.站在岸邊看見的“小鯉魚”到水面的距離肯定小于1m D.我們看到水中的“畫眉鳥”和“小鯉魚”都是虛像 組卷:401引用:47難度:0.5 -
8.一輛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了120km的路程,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為60km/h,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為40km/h,則汽車行駛這120km( )
A.所用時間為2.4h B.所用時間為2.6h C.平均速度為48km/h D.平均速度為50km/h 組卷:4138引用:82難度:0.9 -
9.生活中常有“揚湯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說法。“揚湯止沸”是指將鍋里沸騰的水舀起來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從鍋下抽掉燃著的木柴。應用物態(tài)變化的知識分析,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揚湯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暫時止沸 B.兩種方法都能徹底止沸 C.“揚湯止沸”只能暫時止沸,“釜底抽薪”能徹底止沸 D.“揚湯止沸”能徹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暫時止沸 組卷:191引用:8難度:0.9
五、實驗探究(共27分)
-
26.物理興趣小組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時:
(1)用如甲圖所示的裝置測到凸透鏡的焦距為 cm。
(2)如圖乙是某次實驗時觀察到的現象,生活中的 (選填“放大鏡”、“投影儀”、“照相機”),是利用這一原理制成的。保持凸透鏡不動,把蠟燭向左移動一段距離,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應該把光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一段距離,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實驗用光具座的長度為1m,如果有焦距為10cm、25cm的兩塊凸透鏡,應該選擇焦距為 cm的凸透鏡完成實驗。
(3)實驗時,光屏上得到了蠟燭清晰的像,一同學用黑紙遮住了凸透鏡一部分。則光屏上像的性質 (選填“改變”、“不變”),只改變像的 。
(4)在(2)的基礎上,當光屏略微向右移動時,光屏上的像將會模糊,如果蠟燭與凸透鏡不動,那么,在凸透鏡前放置 (選填“凸”或“凹”)透鏡,才可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這其實就是 (選填“近視眼”或“遠視眼”)的矯正原理。組卷:6引用:1難度:0.8 -
27.小明家鄉(xiāng)種植的杏樹今年獲得了豐收,他想利用托盤天平和量筒測量一顆鮮杏的密度,進行了下列操作。
(1)先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然后將游碼移至標尺 ,為使天平橫梁平衡,發(fā)現指針在分度值標尺上的位置如圖丙所示,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右”)調節(jié);
(2)將鮮杏放在調好的天平左盤,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的砝碼和游碼位置如圖甲所示,則鮮杏的質量為 g;
(3)為了能將鮮杏放入量筒,小明選取了容積為200mL的量筒,他先往量筒中加入適量的水,記下此時水的體積,如圖乙所示;再將這個鮮杏放入量筒,再次記錄讀數,請你幫他計算鮮杏的密度為 kg/m3;
(4)小明繼續(xù)實驗時不小心將量筒碰倒摔碎了,他又選取了小燒杯、溢水杯,他的做法如下,請你將下列步驟補充完整(已知鮮杏的質量為m1,水的密度為ρ水)。
a.用天平測量出小燒杯的質量m1;
b.先將溢水杯中盛滿水,再將鮮杏輕輕放入溢水杯中,讓溢出的水流入小燒杯中;
c.;
(5)請你幫小明寫出鮮杏密度的表達式:(用測量量和已知量表示)。組卷:21引用:1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