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部編版必修上冊《第10課 勸學》2021年同步練習卷(6)

          發布:2024/11/21 18:30:2

          一、選擇題

          • 1.下列文言句式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13引用:2難度:0.7
          • 2.下面句子中加線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歸類有誤的一項是(  )

            組卷:31引用:4難度:0.5
          • 3.下面句子中加線字詞,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7引用:3難度:0.9
          • 4.對下列實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8引用:3難度:0.9
          • 5.下列文言文句式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③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④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⑤不拘于時
            ⑥青,取之于藍
            ⑦而恥學于師
            ⑧師不必賢于弟子

            組卷:237引用:9難度:0.8
          • 6.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組卷:24引用:3難度:0.9
          • 7.下列詞語注釋正確的一組是(  )

            組卷:47引用:4難度:0.9
          • 8.下列文言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59引用:5難度:0.9
          • 9.對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84引用:6難度:0.8
          • 10.對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組卷:33引用:6難度:0.9
          • 11.下列加線的詞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1)雖有槁(曬)
            (2)以為輪(使……彎曲)
            (3)吾嘗而望矣(抬起腳尖)
            (4)君子非異也(通“性”,資質、稟賦)
            (5)非利足也(腳走得快)
            (6)筋骨之(強壯)
            (7)而千里(送達)
            (8)而江河(隔斷)
            (9)聲非加也(強,這里指聲音宏大)
            (10)而聞者(清楚)
            (11)學(勉勵)

            組卷:8引用:1難度:0.9
          • 12.下列各項中加線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101引用:7難度:0.9
          • 13.下列句子中加線詞意義和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組卷:6引用:1難度:0.7
          • 14.下列各項中,文言句式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③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④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
            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⑥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⑦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⑧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組卷:11引用:2難度:0.7
          • 15.下列加點的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組卷:11引用:3難度:0.8
          • 16.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組卷:13引用:3難度:0.7

          十一、文言文閱讀。

          • 49.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答題。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B.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C.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D.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2)下列對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須臾,表時間的詞語,表示一段很短的時間,片刻之間。形容時間短的詞語還有:頃之、俄而、未幾、少時等。
            B.朔日,農歷每月的最后一天。晦,農歷每月初一。望日,農歷每月十五那天。既望,農歷每月十六。
            C.跂,抬起腳后跟站著。跂望,抬起腳跟遠望;跂踵,踮起腳跟,形容盼望或仰慕之切。
            D.輿,象形字,車的周圍有四只手,合力造車的樣子,原指造車的工匠。后多指車廂,車中裝載東西的部分,后泛指車。
            (3)下列有關原文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用了人們生活中常見的靛青的提取、車輪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為喻加以說明,充分表達了“學不可以已”而必將有所成就的道理。
            B.“跂而望”“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幾個不同的比喻連用,使讀者加深了對同一道理的理解。
            C.《勸學》雖然以論述思想品德的學習修養為主,但作者也著力論述了關于學習文化知識,特別是科學技術的學習方法。
            D.荀子提出的“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的觀點,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它啟發和鼓勵人們利用外物來增強自身的能力。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②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5)荀子說:“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這說明他認為學習的目的是學會做人。你怎么認知這種觀點?請結合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組卷:3引用:1難度:0.7

          十二、文言文閱讀。

          • 50.閱讀下面文段,完成各題。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吾嘗而望矣 跂:踮起腳
            B.輿馬者 假:利用
            C.而不舍 鍥:雕刻
            D.而江河 絕:斷絕
            (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中的“而”不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吾嘗終日而思矣
            A.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B.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
            C.蟹六跪而二螯
            D.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
            (3)下邊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B.君子生非異也
            C.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D.雖有槁暴,不復挺者
            (4)下列對文意的把握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圍繞“學不可以已”這個中心論點,運用大量的比喻,分別從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態度、方法、內容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論述了有關學習的問題。
            B.本文作者荀子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繼孔孟之后著名的儒家學者。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又善用比喻。本文中均有體現。
            C.從所選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講的“學”,不僅指學習各種文化知識,還包括加強思想品德修養,如“積善成德”。
            D.從所選文段還可以看出,荀子認為,對“學”來講,人的先天條件是決定因素,同樣需要后天的努力。
            (5)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②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③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組卷:7引用:2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